周健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理新分类形态研究被引量:14
- 1999年
- 目的:根据病理新分类研究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PMLGI)的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2例PMLGI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62例PMLGI中,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6例,高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伴低恶成分14例,淋巴瘤性息肉病1例,Burkit样淋巴瘤2例,B大细胞淋巴瘤38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胃肠道淋巴瘤与淋巴结淋巴瘤不同。
- 蔡瑞霞张惠箴周健华陈洁晴
- 关键词:淋巴瘤胃肠道肿瘤恶性肿瘤病理学
- 胰腺胰岛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蔡瑞霞张惠箴周健华刘亮陈洁晴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岛肿瘤免疫组织化学PET
-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20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6
- 2001年
- 卞国伟蒋智铭张惠箴陈洁晴刘亮周健华
- 关键词: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发病机理
- 前列腺间质肉瘤──一种由特异性间质细胞发生的肿瘤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前列腺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两例该肿瘤作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前列腺间质肉瘤是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的肿瘤。发病高峰在老年人(50~69岁)。镜下肿瘤组织以间质细胞高度增生伴中-高度异型为特征。病变内可含良性前列腺腺体成分,类似于乳腺的叶状囊肉瘤。免疫组化表达Vimentin,CD34及PR阳性。结论 前列腺间质肉瘤是一种在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上都不同于其他间叶性肿瘤的激素依赖性肿瘤。激素治疗有效。应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肿瘤诊断。
- 张惠箴蒋智铭陈洁晴周健华卞国伟刘亮
- 关键词:前列腺间质肉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 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脊髓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细胞因子表达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建立腰神经根病的动物模型 ,探讨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脊髓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细胞因子表达。方法 根据对L5神经根不同的处理方法 ,将 74只大鼠分成 4组 :假处理 (sham)组 15例 ,丝线结扎组(silk)组 18例 ,自体髓核 (np)组 18例 ,丝线结扎 +自体髓核 (silk +np)组 2 3例。各组分别于术后 3、7、14、2 8和35d取L5脊髓段作冰冻切片 ,行神经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白介素 1β(IL 1β)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sham组除术后 3d同侧脊髓后角GFAP和IL 1β反应增高外 ,其余分时段均呈阴性反应 ;silk组、np组和silk +np组与sham组比较 ,前 3者GFAP和IL 1β反应明显强烈 (P <0 .0 1) ;silk组和np组与silk +np组比较 ,后者反应更强烈 (P <0 .0 5 )。结论 silk +np是一种较理想的腰神经根病动物模型 ,神经损伤后可表现出脊髓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和细胞因子表达增高。
- 陈云丰曾炳芳张惠箴刘亮周健华
- 关键词:腰神经根动物模型白介素-1Β
- 穿刺活检100例前列腺癌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8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形态学标准。方法 对 2 5 0例前列腺穿刺活检包括 10 0例前列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评价结构异常 ,细胞学改变 ,浸润和其他有诊断意义的病变四个方面共 2 0项形态学指标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结果 2 0项形态学指标对诊断前列腺癌均有不同程度价值 ,尤以结构异常 ,核仁明显增大 ,间质及神经周围浸润最有意义。结论 前列腺癌的诊断需对多项指标全面观察后进行综合判断。
- 蒋智铭张惠箴陈洁晴周健华刘亮卞国伟周永昌陈亚青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针吸活组织检查形态学
- 右上腹肿块伴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
- 1999年
- 卞国伟张惠箴张丽萍陈洁清周健华蒋智铭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十二指肠
- 前列腺萎缩,萎缩后增生和梗死——活检中易与癌混淆的三种良性病变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萎缩,萎缩后增生和梗死在穿刺活检中与前列腺癌的鉴别。方法将1994年以来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发现的52例萎缩,12例萎缩后增生和2例梗死与前列腺癌作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对比分析。结果萎缩的主要特征是腺泡上皮胞浆退缩,萎缩后增生是在萎缩小叶中出现小腺泡增生,形成萎缩和增生两种腺泡的混合。梗死是前列腺腺泡和间质的缺血性坏死,常伴有腺泡上皮鳞化。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以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将萎缩,萎缩后增生和梗死与前列腺癌区别。
- 蒋智铭张惠箴陈洁晴周健华刘亮
- 关键词:梗死病理活检
- 前列腺穿刺活检中核仁的形态学测量及其诊断意义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测量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各种良恶性病变细胞的核仁大小和数量 ,探讨核仁增大作为诊断前列腺癌形态学指标之一的定量标准。方法 在 70 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中 ,按病种随机选择切片质量佳、有明确诊断结果的各类良恶性病变共 10 7例。在高倍镜下测量 10个视野内直径≥ 0 5 μm核仁的细胞数量及每个核仁的直径。 结果 95 %经典型前列腺癌核仁明显增大 ,并至少有 2个核仁直径≥ 2 5 μm。经典型癌与良性前列腺病变核仁的直径和数量均差异显著。 3种癌前病变 (高级别PIN ;前列腺癌放疗和 /或内分泌治疗后良性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 ;非典型性基底细胞增生 )可以出现直径≥ 2 5 μm的核仁。结论 核仁明显增大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但不是绝对标准。 2 5 μm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域值 ,在结构异常或呈浸润性生长的上皮细胞内出现 ,可基本排除良性病变。
- 陈洁晴蒋智铭张惠箴刘亮周健华
- 关键词:前列腺穿刺活检核仁形态学测量前列腺癌
- 前列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和形态发生机制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前列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组织发生、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在2 62例经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中选出 10例印戒细胞癌 ,用SP法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AP)、雄激素受体 (AR)等 9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AB/PAS ,黏液卡红染色 ,3例作电镜观察 ,并与 10例胃肠道印戒细胞癌作比较。结果 10例中仅 1例为纯印戒细胞癌 ,9例与经典型前列腺癌混合 ,印戒细胞癌成分均大于癌总量的 2 5 %。按形态特征和形成机制 ,可将印戒细胞分为胞质内空泡或内腔形成和胞质内PSA、PAP分泌物积聚二种类型 ,二种类型印戒细胞均缺乏胞质内黏液 ,故不同于消化道印戒细胞癌。结论 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是来自前列腺腺泡上皮的低分化特殊组织学类型腺癌。在穿刺活检中可以与来自消化道 ,泌尿道的浸润性或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鉴别 。
- 蒋智铭张惠箴陈洁晴刘亮周健华
- 关键词:病理诊断前列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