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亚敏

作品数:29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依非韦伦
  • 7篇蛋白
  • 6篇药物
  • 6篇细胞
  • 6篇艾滋病
  • 5篇液相色谱
  • 5篇色谱
  • 5篇相色谱
  • 5篇病毒
  • 4篇血药
  • 4篇血药浓度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4篇药浓度
  • 4篇正常肝脏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药动学
  • 3篇液相
  • 3篇载量

机构

  • 2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2篇复旦大学
  • 4篇复旦大学上海...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南昌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9篇姚亚敏
  • 24篇张丽军
  • 14篇贾小芳
  • 14篇卢洪洲
  • 12篇刘晓茜
  • 11篇马芳
  • 5篇孙建军
  • 4篇尹林
  • 4篇陈军
  • 4篇袁正宏
  • 3篇马芳
  • 2篇安叡
  • 2篇沐俊
  • 2篇孙骥
  • 2篇彭霞
  • 2篇王新宏
  • 2篇熊华伟
  • 1篇李莉
  • 1篇刘莉
  • 1篇孙富艳

传媒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Journa...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公共卫生与临...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ADH脱氢酶黄素蛋白2在制备检测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NADH脱氢酶黄素蛋白2的应用。本发明通过筛选在免疫性肝纤维化和正常肝脏的肝非实质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找到了一种在免疫性肝纤维化的肝非实质细胞中高表达的蛋白,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
张丽军袁正宏马芳贾小芳姚亚敏
唐草片对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唐草片是否影响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在单纯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之前,以及联合服用唐草片之后两周采血,采集服用依非韦伦后0、0.5、1、2、3、4、5、6、8、12、16及24小时的标本,检测依非韦伦血浆浓度,并采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11例合格的HIV感染者服用唐草片前依非韦伦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40.6mg/Lh,Cmax为4.2mg/L,Tmax为4.36h,t1/2z为18.3h;同时服用唐草片后,依非韦伦的AUC为40.7mg/Lh,Cmax为4.1mg/L,Tmax为4.46h,t1/2z为16.4h。两组之间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唐草片对HIV感染者中依非韦伦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
陈军张丽军姚亚敏王江蓉刘莉王珍燕齐唐凯孙富艳李莉卢洪洲
关键词:艾滋病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葛根芩连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的建立及其与组方药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建立葛根芩连汤和各药材的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并研究复方与组方药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P-HPLC梯度洗脱技术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葛根芩连汤和药材的数字化色谱指纹谱。色谱柱:Agilent TC-C18;流动相:甲醇-水(含0.5%甲酸和0.5%三乙胺)作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0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建立了葛根芩连汤和药材的数字化色谱-指纹谱(HPLC-DFPS),通过与阴性样品比较确定了特征峰的药材归属。结论: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可较好地判别复方与药材化学组分间的相关性,同时为研究葛根芩连汤配伍规律奠定基础。
安叡姚亚敏王新宏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高效液相色谱法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诊断标记Talin 1片段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的诊断标记。本发明首次提供了可以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记的Talin-1片段及其试剂盒,所述的Talin 1片段如SEQ ID NO 1或者SEQ ID NO 2所示。本...
张丽军贾小芳马芳姚亚敏卢洪洲
LC—MS/MS法同时测定奈韦拉平、拉米夫定、司他夫定、齐多夫定和依非韦伦的血浆浓度
2009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同时检测艾滋病常用的5种药物:奈韦拉平(NVP)、拉米夫定(3TC)、司他夫定(d4T)、齐多夫定(AZT)和依非韦伦(EFV)的血药浓度方法。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提取,Eclipse XDB—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分离药物,以(甲醇+0.3%甲酸):(水+0.3%甲酸)(V:V)=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采用质谱多反应监测方法(MRM)检测。结果LC—MS/MS对AZT,3TC的线性范围为25~3200μg/L,NVP和EFV的线性范围为50-6400μg/L,最低检测限均为1μg/L,d4T的线性范围为100~3200μg/L,最低检测限为5μg/L,r均大于0.99。高、中和低3个浓度的日内精密度小于10%,日间精密度小于15%,绝对回收率均大于50%。结论采用HPLC—MS/MS法能同时怯谅、准确测定血浆中这常用的百种药物.
姚亚敏孙建军贾小芳彭霞卢洪洲张丽军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利福布丁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用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利福布丁的浓度。方法以替米沙坦为内标,加入0.2 mL血浆,用1 mL乙酸乙酯萃取,高速离心后上清液氮气吹干并用流动相复溶,取20μL进样检测。结果利福布丁的最低检测限为0.5 ng.mL-1,在0.3~9.6μg.mL-1内线性良好,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5%,批内、批间RSD低于10%,成功检测了大鼠血浆中利福布丁的血药浓度。结论所用方法灵敏度好、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样品处理更简便,适用于测定利福布丁的血药浓度。
刘晓茜姚亚敏马芳张丽军
关键词:利福布丁液液萃取血药浓度
复方药物有效成分药动药效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药物有效成分药动药效分析方法,其药动药效结合模型程序,包括药动参数计算模块和药效参数计算模块,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读取多组药时实验数据;选择药动模型,进行模型拟合,计算出药动参数;输入各组分权重系数...
安叡王新宏陈少清黄坚姚亚敏
利福布汀与依非韦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利福布汀(RBT)与依非韦伦(EFV)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相互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EFV单用组(54mg·kg-1)、RBT单用组(40.5mg·kg-1)及其联用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后,液质联用法检测给药后0、0.25、0.5、1、2、3、4、6、9、12、24、48、72h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时,EFV、RBT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4.36±1.23)、(5.62±2.33)mg·L-1,AUC0~72h:(27.37±8.10)、(117.00±50.45)mg·h·L-1,CLZ/F:(2.15±0.77)、(0.36±0.15)L·h-1·kg-1,VZ/F:(8.33±2.49)、(12.06±7.64)L·kg-1;联用组二者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68±0.82)、(3.05±1.66)mg·L-1,AUC0~72h:(13.13±9.95)、(89.60±55.75)mg·h·L-1,CLZ/F:(5.12±2.17)、(0.54±0.24)L·h-1·kg-1,VZ/F:(23.53±11.43)、(13.06±4.75)L·kg-1。与单用时比较,联用组EFV的cmax、AUC0~72h显著减小,CLZ/F、VZ/F显著增加(P<0.05),而RBT药动学各参数未见显著变化。结论:RBT能加快大鼠体内EFV的消除,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姚亚敏刘晓茜马芳尹林卢洪洲张丽军
关键词:利福布汀依非韦伦液质联用药动学
Effect of the Tang herb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lopinavir in rats被引量:9
2014年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istar ra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ang herb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antiretroviral drug lopinavir (LPV) following single oral administration.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PV group (36 mg/kg) and LPV combining with Tang herb group (LPV: 36 mg/kg, Tang herb: 864 mg/kg). The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lopinavir at 0, 0.5, 1, 2, 4, 8, 10, 12, 14, 16, 22 h after administr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and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ng herb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max and A UC (P〈0.05) while slightly increased the t1/2z and Tmax of lopinavir (P〉0.05).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ang herb may delay the absorption, increase the time to reach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and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LPV.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possibl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ang herb and LPV needs to be studied.
姚亚敏沐俊孙骥尹林陈军卢洪洲张丽军
关键词:PHARMACOKINETICSINTERACTIONLOPINAVIR
病人血浆中阿德福韦的浓度检测方法及耐药基因研究
2011年
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阿德福韦药物浓度,并优化阿德福韦耐药基因检测方法。药物浓度测定:0.2 mL血浆中加入两倍体积的蛋白沉淀剂甲醇,高速离心后上清液吹干并用流动相甲醇-水(20︰80)溶解,应用电喷雾离子源的质谱检测;用套式PCR快速检测病人阿德福韦耐药突变。两种方法适用于临床样本检测,并可结合用于临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
刘晓茜邬敏姚亚敏马芳贾小芳张丽军
关键词:阿德福韦液质联用耐药突变个体化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