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丹丹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苦参
  • 6篇苦参碱
  • 3篇药动学
  • 2篇医药领域
  • 2篇槐果碱
  • 2篇磺化
  • 2篇磺化剂
  • 2篇磺酸
  • 2篇磺酸钠
  • 2篇成盐
  • 1篇定量构效关系
  • 1篇毒性
  • 1篇衍生物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学研究
  • 1篇药物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廖丹丹
  • 5篇赵晨光
  • 4篇李逐波
  • 4篇何小燕
  • 3篇左华
  • 2篇田霄
  • 2篇杨俊峰
  • 2篇刘青旺
  • 2篇邓莉
  • 2篇陈敏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苦参碱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苦参碱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苦参碱磺酸钠的结构式如下,其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槐果碱与磺化剂在溶剂中、温度25~80℃条件下回流反应,制得苦参碱磺酸钠;另一种是将13-氯-苦参碱或13-溴-苦参碱与磺化剂在溶...
李逐波廖丹丹赵晨光左华何小燕邓莉陈敏刘青旺田霄杨俊峰
文献传递
苦参碱肌肉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苦参碱肌肉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的血药浓度,Shim-pack VP-OD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1乙酸铵水溶液-三乙胺(30∶70∶0.04);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用DAS 2.1.1药动学程序处理苦参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苦参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Cmax为21.113 9 mg.L-1,tmax为0.75 h,t1/2α为1.34 h,t1/2β为3.509h,AUC0~t为90.984 mg.h-1.L-1,AUC0~∞为100.346 mg.h-1.L-1。结论:与口服给药相比,肌肉注射给药的苦参碱吸收较好,从中央室到周边室的分布也较快;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也比口服给药高,推测其药理作用的强度比口服给药强,维持时间也比口服给药长。
赵晨光廖丹丹何小燕李逐波
关键词:苦参碱肌肉注射药动学
苦参碱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苦参作为医药使用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因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而应用于临床。然而其不容忽视的毒性限制了其作为治疗药物的开发,故对其进行结构优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苦参碱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包括季铵盐、复盐,13,14-位双键加成、成酯和氧化衍生物,以及N15,C16-水解化衍生物。
廖丹丹赵晨光
关键词:苦参碱生物碱结构修饰衍生物
苦参碱磺酸盐的合成及其药理学研究
苦参碱是传统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心律失常、抑菌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肝炎、过敏性皮炎、妇科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由于该类化合物...
廖丹丹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急性毒性药动学
文献传递
苦参碱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苦参碱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苦参碱磺酸钠的结构式如下,其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槐果碱与磺化剂在溶剂中、温度25~80℃条件下回流反应,制得苦参碱磺酸钠;另一种是将13-氯-苦参碱或13-溴-苦参碱与磺化剂在溶...
李逐波廖丹丹赵晨光左华何小燕邓莉陈敏刘青旺田霄杨俊峰
文献传递
盐酸头孢噻呋对苦参碱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盐酸头孢噻呋对苦参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UV测定苦参碱单独给药组与盐酸头孢噻呋和苦参碱联合给药组中苦参碱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用DAS2.1.1药动学程序处理苦参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对,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苦参碱单独给药组苦参碱的Cmax为21.113 9 mg.L-1,Tmax为0.75 h,t1/2α为1.34 h,t1/2β为3.509 h,AUC0~t为90.984 mg.h-1.L-1,AUC0~∞为100.346 mg.h-1.L-1。盐酸头孢噻呋和苦参碱联合给药组苦参碱的Cmax为11.707 mg.L-1,Tmax为0.917 h,t1/2α为1.598 h,t1/2β为3.247 h,AUC0~t为53.28 mg.h-1.L-1,AUC0~∞为60.035mg.h-1.L-1。结论:苦参碱与盐酸头孢噻呋联合给药时苦参碱的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在外周室的分布减少,中央室的分布增加,体内清除率亦有所增加。
赵晨光左华廖丹丹何小燕李逐波
关键词:苦参碱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