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香

作品数:31 被引量:212H指数:10
供职机构: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黄土高原
  • 7篇植被
  • 5篇植被覆盖
  • 4篇植被覆盖变化
  • 4篇植被指数
  • 4篇流域
  • 4篇归一化植被指...
  • 4篇河流域
  • 4篇NDVI
  • 3篇遥感
  • 3篇植被景观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功能
  • 3篇生态功能分区
  • 3篇土地利用
  • 2篇多尺度
  • 2篇延河流域
  • 2篇玉米
  • 2篇治沙
  • 2篇生态服务

机构

  • 18篇陇东学院
  • 18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作者

  • 31篇张建香
  • 14篇张勃
  • 8篇张多勇
  • 6篇王东
  • 6篇张耀宗
  • 6篇马中华
  • 5篇孙力炜
  • 5篇刘万锋
  • 4篇赵一飞
  • 4篇尹海霞
  • 4篇刘艳艳
  • 3篇靳生理
  • 3篇胡建桥
  • 2篇张希彪
  • 2篇何旭强
  • 2篇张调风
  • 2篇胡爱萍
  • 2篇高峙南
  • 2篇李旭升
  • 2篇付建铂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陇东学院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黄河文明与可...
  • 1篇自然地理学与...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庆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水资源问题己经十分突出,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庆阳市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之一,也是水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环境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降雨量偏少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足,水资源不足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又加剧了水环境的污染,导致了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这严重地影响了庆阳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庆阳市的城市化步伐也在加快。无论是原有城市的扩大还是乡村城镇化,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水资源消耗变得更为集中,使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大,水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通过对庆阳市水资源调查分析,结合国内外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充分挖掘庆阳市水资源短缺的深层原因,得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及途径。为我国水资源发展利用提供一定的方法,为有效维护我国用水稳定有序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
辛昊林刘万锋张建香路亚妮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土高原植被景观多尺度变化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被引量:16
2015年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黄土高原近30年不同分辨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基于小波分析的多尺度空间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景观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植被景观1982—2011年期间发生了周期性变化。其中,1990年以前为植被恢复阶段,1990—2001年为植被退化阶段,2001年以后为植被恢复阶段。(2)植被景观的空间异质性与数据获取的时间、数据分辨率、空间位置和地形均有关。一方面,植被指数和数据分辨率越高,植被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就越大,而且沿经度方向植被景观的空间差异性大于纬度方向;另一方面,NDVI的多尺度变化特征与地形因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现为:高程>地形湿度>坡度>坡向,这对于今后黄土高原植被景观的合理布局,提高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增强景观的连续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可为指导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张建香张多勇张勃赵一飞刘万锋
关键词:植被景观地形归一化植被指数小波分析多尺度黄土高原
宿州市沱河段水质时间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宿州市沱河段沿岸实地调查,以沱河东关闸断面为采样点,分时段采集样品,并以沱河东关闸断面2004—200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对水质污染物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监测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采用单因子评价,基于直观图解、线性趋势分析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探究了沱河水质污染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趋势,并分析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结果表明:(1)年内水质变化显著,DO,NH3—N和TP在冬季含量偏高,TN和COD在春、秋季含量较高,BOD在夏季含量偏高。(2)年际变化方面,BOD,NH3—N和TN均呈显著下降趋势,COD呈不明显下降趋势,DO和TP无明显变化趋势。总体来说,宿州市沱河段水质状况处于不断改善之中。
季定民张勃黄淑玲张建香杨尚武周丹
关键词:河流污染水质变化
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出土地点调查被引量:7
2012年
1920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博物学家桑志华(E.Licent)发现了我国第一件旧石器,打破了自1882年以来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thofen)提出的中国北方不可能有旧石器的论断,并揭开了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序幕。桑志华所发现第一件旧石器的地点有辛家沟、赵家岔两种说法,文章根据桑志华的《十年行程录》日记及实地勘察确定,1920年6月4日在幸家沟黄土层中发现的1件石核,是中国出土的第一件旧石器,即甘肃省华池县五蛟乡吴家原行政村幸家沟自然村的幸家沟是中国第一件旧石器的出土地点,地理坐标36°21′49.00″N,107°45′41.07″E。
张多勇马悦宁张建香
关键词:出土地点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区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研究
2024年
【目的】为检验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成效并进行生态系统格局优化,以董志塬(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和延河流域(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单元的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方法】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数据,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评估近30a来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地貌条件下的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农田、森林和草地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中,高塬沟壑区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导,而丘陵沟壑区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主导;主导生态系统类型同时也是平均斑块规模最高的,但随着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结论】董志塬植被恢复工程先于延河流域,且初期生态恢复力度较大,而延河流域生态系统类型间的动态演化作用更强烈,生态恢复效果更持久。
张建香张多勇张耀宗张耀宗王东
关键词:延河流域黄土高原
庆阳市北部黄土沟壑地带清代同治以来荒漠化进程与防治措施研究成果
2018年
庆阳市北部三县环县、华池县、庆城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处农牧交错地带,清代同治以来,土地质量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出现了大量的水蚀荒漠化土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屏障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成员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气候、植被、土地覆被等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使用考古学方法、历史文献学方法、数理统计模型、3S技术、测量学、生物统计学等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首次理清了清朝同治年间以来甘肃省庆阳地区北三县荒漠化的进程,发现战争-人口锐减-耕地废弃-子午岭次生林出现这一逆荒漠化过程。提出采取政府补偿与城市化引力的自觉移民,以减轻荒漠化的人口压力的治理措施。
张耀宗刘艳艳张建香王东付建铂李丹张希彪赵一飞姚志勇朱岩峰张多勇
关键词:荒漠化生态恢复防沙治沙
黄土高原植被景观格局变化的多尺度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黄土高原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内自然植被大多被人工植被替代,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复杂多样。动态监测黄土高原不同尺度下植被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深入研究植被与地形、气候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化与...
张建香
关键词:黄土高原多尺度分析空间异质性
文献传递
“宁蒙新悬河”研究现状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2021年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淤积形成新悬河,"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文章通过对宁蒙新悬河问题、黄河主河道在宁蒙河段的变迁等问题的研究现状梳理,综述了相关学者运用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水文学、区域经济学的方法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进展取得的成果及研究不足。文章提出组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家队伍,运用交叉学科的优势,研究历史时期黄河河道变迁的规律,黄河灌溉、渠道管理的措施;对宁蒙新悬河抬高情况进行实地测量,定量研究高含沙洪水情况,分析新悬河的成因,探索疏导措施;评价政府主导的沿黄经济带的规划,进行沿黄河民众生计调查,总结探索黄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期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张多勇张耀宗张建香杨蕤
关键词:河道变迁
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效益评价——以疏勒河中下游地区为例被引量:16
2013年
依据疏勒河中下游地区1985、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等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在迅速增加,受其影响,生态服务总价值呈缓慢增长态势,从1985-2010年只增加0.02亿元,部分地区由于土地生态超载,土地过度利用的生态效应已经凸显;草地在研究区内生态系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内的各项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有着较大影响;通过敏感度分析表明,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结果是可信的。
孙力炜张勃张建香靳生理马中华
关键词:生态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强度
基于MODIS-NDVI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分区研究
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0~2011年12期的MODIS-NDVI影像数据,采用均值法与差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偏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2年,黄土高原各分...
张建香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生态功能分区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