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 作品数:63 被引量:340H指数:1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减轻术后疼痛中的作用及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KA患者251例,男117例,女134例,年龄18~80岁,BMI 16.9~31.7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静脉镇痛组(PT1组,n=56);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股神经阻滞镇痛组(PT2组,n=63);无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静脉镇痛组(P1组,n=56);无止血带下膝关节置换+股神经阻滞镇痛组(P2组,n=76)。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测量术侧大腿中上1/3处周长,并于同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浓度。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7 d和3个月评测患侧膝关节活动度(AROM),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3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记录术后3 d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和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3 d PT1组和PT2组大腿周长增加值明显大于P1组和P2组(P<0.05)、CRP浓度明显低于P1组和P2组(P<0.05)。术后1、2 d PT1和P1组AROM明显小于PT2组和P2组(P<0.05),PT1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T2组、P1组和P2组(P<0.05),且P1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PT2组和P2组(P<0.05)。术后1 d PT1组和PT2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P1组和P2组(P<0.05)。术后3 d内PT1组和PT2组认知功能损害总发生率明显低于P1组和P2组(P<0.05),PT1组和P1组PONV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PT2组和P2组(P<0.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联合无止血带技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大腿肿胀及疼痛程度较轻,利于膝关节功能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快,但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较重且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
- 董军闵苏何开华曹俊冉伟
-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
- 耻垢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交叉免疫应答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la smegmatis,MS)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抗原及其免疫原性的交叉情况。方法以低温超声破碎方法提取MS和MTB菌体抗原.通过Westernblot观察菌体抗原与抗血清的交叉免疫应答。将超声破碎的菌体抗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混匀后肌肉注射于小鼠,免疫后7d以ELISPOT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经不同细菌抗原分别刺激后产生的各类细胞因子水平,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水平。结果MS与MTB间存在一些交叉抗原。经两细菌致敏的小鼠均能对不同分枝杆菌抗原产生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应答,CIM^+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IL-2、IFN-γ水平均较未免疫组明显增高(P〈0.05),对非分枝杆菌属布氏杆菌的对照抗原几乎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结论MS与MTB间存在这些共同抗原使MS致敏动物能引起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应答,为MS用于结核新疫苗佐剂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曹俊卢锦标谢安平徐苗王国治沈小兵陈保文郭述良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免疫应答
-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在麻醉科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麻醉科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级麻醉系实习学生(第2轮)为对照组,共35人;2014级麻醉系实习学生(第2轮)为试验组,共27人。通过入科教育成绩评价两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对照组以传统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习教学,试验组采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习教学。通过实习结束后的考试和学生问卷,评价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麻醉科本科实习中的教学效果。数据统计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入科教育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0.592、0.750)。实习结束考试中,病历质量与分析成绩、毕业综述答辩成绩、综合笔试成绩,试验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21、<0.001、<0.001);操作考核成绩,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实习结束后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教学模式认可度、教师教学效率、教育教学水平、教学信息量评价,试验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0.001、<0.001、<0.001);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习启发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0.104)。结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麻醉科本科实习中应用,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理论成绩和综合能力。
- 律峰黎平曹俊闵苏
- 关键词:医学教育模式器官系统临床实习教学麻醉学
- 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对糖尿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状动脉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SFI)预先给药对糖尿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状动脉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家兔40只,喂养8周后,随机分为5组(n=8),结扎-开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结扎冠状动脉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kg(NS组)、SF15ml/kg(SF1组)、SFI 10ml/kg(SF2组)、SFI 15ml/kg(SF3组),假手术组(S组)只穿线环绕LAD而不结扎。于结扎LAD前即刻(T1)、开放LAD前即刻(T2)、开放后120min(T3)时颈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血栓素B2(TXB2)的浓度,计算冠脉灌注压(CPP);取LAD,测定其在硝普纳(S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下的张力。结果T2,3时SF2组CPP恢复率高于NS组和SF1组,T3时SF3组CPP恢复率低于NS组(P〈0.05);与T1时相比,T2,3时NS组血清NO浓度降低,NS组、SF1组、SF2组和SF3组TXB2浓度均升高,T2时NS组、SF1组和SF3组血清ET-1浓度升高(P〈0.05);与NS组相比,T2,3时SF2组血清NO浓度升高,ET-1、TXB2浓度降低(P〈0.05);SF3组T3时血清NO浓度高于NS组(P〈0.05);与S组相比,在NE作用下其余各组冠状动脉收缩张力均降低(P〈0.05);SF1组和SF2组冠状动脉收缩张力高于NS组,SF2组收缩张力高于SF1组(P〈0.05);在SNP作用下,SF2组冠状动脉舒张张力低于S组,其余各组均高于S组(P〈0.05)。结论SFI预先给药对糖尿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冠状动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SFI 10 ml/kg时效果最好。
- 林菁艳闵苏魏珂张祖列曹俊
- 关键词:参附汤糖尿病心肌再灌注损伤冠状血管
- 麻醉学本科实习教学中开展专业思政的探索
- 2023年
- 实习教学是麻醉专业本科教学的最后阶段,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正式成为麻醉医生的衔接教育,也是进入更高层次学习前的启蒙教育。在实习教学中融入专业思政教育元素,贯彻落实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麻醉学人才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切实推进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教学质量,文章结合麻醉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的特点及教研室的经验与做法,分析在此阶段开展专业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实习教学的具体措施,展示融入专业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以期抛砖引玉,打开医学实习教学专业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麻醉专业人才。
- 刘丹魏珂黎平曹俊
- 关键词:麻醉学实习教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 缺钾培养诱导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
- 2016年
- 目的·利用缺钾培养诱导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方法·采用缺钾Sauton培养基培养对数生长期结核菌,诱导其进入休眠状态采用菌落计数、刃天青试验和最大或然数法(MPN)检测结核菌存活率及休眠菌比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核菌细胞壁增厚情况;用金胺O-尼罗红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核菌脂质聚集及失去抗酸性的情况;药敏实验检测结核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耐药情况。结果·缺钾培养30d后,结核菌发生呈球形、细胞壁增厚、脂质聚集、失去抗酸性及对抗结核药物耐药等改变。结论·缺钾培养可诱导对数期结核菌进入休眠状态。
- 杨婷曹俊徐莉郭述良
- 关键词:结核菌结核病
- PPRS-CYMZ 2.0指导围术期多模式分层镇痛的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价手术病人疼痛风险评估量表(PPRS-CYMZ 2.0)指导围术期多模式分层镇痛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8月本院择期行外科手术患者116例,年龄16~8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将患者序贯性分为经验镇痛组(E组,n=79)和分层镇痛组(S组,n=73)。E组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根据其工作经验预估患者术后疼痛风险等级并制定围术期镇痛方案,S组由另一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严格按照PPRS-CYMZ 2.0对患者术后疼痛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其分值进行分层,制定相应的分层镇痛方案。记录术后30 d时VAS评分以及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预防性镇痛使用情况和术后0~6 h、6~24 h、24~72 h内PCA总按压次数、PCA背景输注剂量、补救镇痛用药量;记录术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计算镇痛相关的卫生经济学指标。
结果E组和S组患者术后疼痛风险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中危为主。与E组比较,S组术后30 d VAS评分、PCA背景输注剂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高危患者预防性镇痛使用率和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中危患者补救镇痛用药量降低(P〈0.05),低危患者各时段PCA总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和高危患者PCA总按压次数减少,人均直接镇痛费用和总镇痛费用降低,高危患者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
结论PPRS-CYMZ 2.0可实现围术期多模式分层镇痛,实现个体化治疗。
- 彭丽桦闵苏任力郝学超程波王萍何开华金菊英曹俊魏珂刘丹沈一维律峰邓婕王鑫杨俊陈婧媛谢飞
- 关键词:镇痛疼痛
- 前额叶星形胶质细胞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调整抑郁症电休克治疗效应中的作用
- 李炜李晓罗洁曹俊魏珂闵苏
- 关键词:氯胺酮抑郁症电惊厥疗法Γ氨基丁酸
- 调节性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 以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了解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特别是表达CXCR3Tregs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肾脏损伤程度的关系,初步探索其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的...
- 曹俊李庆姝律峰杜洵松董军闵苏
- 关键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机制调节性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 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认知功能与突触可塑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评价自噬及突触素在抑郁大鼠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shock,ECS)治疗后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抑郁模型大鼠24只,接受行为学实验评估抑郁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后,随机分为ECS组和抑郁组,每组12只。ECS组连续7 d给予ECS处理,抑郁组给予伪ECS处理。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行为学实验。之后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自噬标记蛋白Beclin 1和LC3Ⅱ,另外6只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突触素含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抑郁行为和学习记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ECS组与抑郁组相比或与自身干预前相比,糖水偏好百分比(68.2%±8.7%)、直立次数(7.0±1.9)和水平活动距离[(569.5±70.0)cm]增加,逃避潜伏期[(21.9±5.3)s]和空间探索时间[(20.5±3.9)s]延长(均P<0.05);而抑郁组干预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抑郁组相比,ECS组CA1、CA3、DG区和海马旁Beclin 1和LC3Ⅱ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海马区突触素蛋白含量增加(P<0.05)。结论抑郁大鼠ECS治疗后认知功能损害与ECS激活海马区自噬增加突触素表达有关。
- 黎平郝学超律峰魏珂罗洁曹俊董军闵苏
- 关键词:自噬突触素抑郁症电休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