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沛鑫

作品数:5 被引量:18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冬小麦
  • 3篇性状
  • 3篇籽粒
  • 2篇种植密度
  • 2篇籽粒产量
  • 2篇干物质
  • 2篇干物质积累
  • 2篇播期
  • 1篇冬性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豫麦49
  • 1篇水肥
  • 1篇水肥耦合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处理
  • 1篇群体性状
  • 1篇光合特性

机构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杜沛鑫
  • 4篇尹钧
  • 4篇刘万代
  • 3篇陈现勇
  • 1篇李如意
  • 1篇李巧云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水分处理对半冬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灌水及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前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LAI;拔节后适宜田间持水量为65%,灌水过多反而对干物质积累不利,特别是对花后旗叶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李如意李巧云尹钧刘万代杜沛鑫
关键词:半冬性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
水肥耦合对冬小麦的产量形成及籽粒碳素代谢的影响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半冬性多穗型品种豫麦48.198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水肥耦合条件下,对小麦群体质量、光合特性、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水肥耦合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
杜沛鑫
关键词:小麦水肥耦合产量性状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豫麦49-198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56
2009年
为给豫麦49—198大面积推广选择适宜栽培措施,设置播期和密度各3个水平,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播期和密度变化可以调控群体性状,最高群体茎数随播期推迟和种植密度减小而下降,早播(10月5日)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较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播期间适播(10月12日)〉晚播(10月19日)〉早播(10月5日)。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并且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期。3个播期中,适播的产量显著高于早播,但与晚播的差异不显著;密度间以中密度(1957Y/ha)产量最高,低密度(120万/ha)最低,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但中密度与高密度(270万/ha)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得出,豫麦49—198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9.5和干物质积累量21000kg/ha左右时,籽粒产量可以突破9000kg/ha,相对应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中旬和195万~270万/ha。
刘万代陈现勇尹钧杜沛鑫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种植密度群体性状籽粒产量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豫麦49-198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适播期下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豫麦49-198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豫麦49-198,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种植,测定其干物质和品质性状。[结果]结果表明,在就试种植密度范围内,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种植密度的最大,其顺序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大;籽粒产量为中等种植密度的产量最高,低密度次之,高密度较低;籽粒品质随种植密度增加,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和纤维含量下降,淀粉含量和籽粒硬度呈增加趋势。[结论]在适播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与优质,加强花后麦田管理对大群体下小麦增产尤为重要。
刘万代杜沛鑫尹钧陈现勇
关键词:种植密度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
播期对豫麦49-198群体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豫麦49-198提供适宜播期,以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群体总茎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早播的最终成穗数较少;最大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孕穗后早播的叶面积指数衰减快;就花后干物质积累而言,以适播的最多,晚播次之,早播最少。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呈现出适播>晚播>早播,且不同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播的穗粒数与千粒重较其它播期的有所下降。在基本苗195万/hm2情况下,河南中部地区豫麦49-198的适宜播期是10月12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刘万代杜沛鑫尹钧陈现勇
关键词:冬小麦播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