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肖俊

作品数:22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8篇基因
  • 8篇基因多态性
  • 6篇等位
  • 6篇等位基因
  • 6篇等位基因多态...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C825T
  • 6篇G蛋白Β3亚...
  • 5篇肥胖
  • 4篇汉族
  • 4篇汉族人
  • 4篇汉族人群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胰岛
  • 3篇骨密度
  • 3篇肥胖症

机构

  • 21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2篇陈肖俊
  • 11篇沈飞霞
  • 10篇郑景晨
  • 10篇汪大望
  • 6篇吴建波
  • 5篇倪连松
  • 5篇熊术道
  • 5篇王春香
  • 4篇陈咨苗
  • 3篇周素彬
  • 2篇朱虹
  • 2篇冯文焕
  • 2篇张木勋
  • 2篇林向阳
  • 2篇刘运财
  • 2篇吴文俊
  • 1篇叶真
  • 1篇金建
  • 1篇张悦
  • 1篇章海凌

传媒

  • 7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2005年浙...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2005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蛋白β3亚单位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蛋白β3亚单位(GNB3)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9例,正常对照组378例,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型。结果(1)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NB3825T等位基因频率为43.5%,与其他人种的该基因频率显著不同。(2)原发性高血压组的TT基因型携带率明显升高(P<0.01),TT基因型携带者与CT型携带者比较,其致高血压的比数比(OR值)为2.5(P<0.01);TT型与CC型比,其OR值为2.4(P<0.01);等位基因T与C比较,致高血压的OR值为1.5(P<0.05)。(3)GNB3不同基因型间的血压水平比较,收缩压CT和TT携带者与CC携带者比较均增高(P<0.05和P<0.01),TT携带者与CT携带者比较亦有升高(P<0.01),舒张压TT携带者比CC携带者增高(P<0.05),而CT携带者与CC携带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T携带者与CT携带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P<0.01和P<0.05)。结论GNB3825T基因型可作为早期预测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学指标之一。
陈肖俊汪大望吴建波熊术道王春香
关键词:高血压GNB3C825T基因多态性
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2006年
目的:研究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GNB3)C825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本组均为2型糖尿病(DM)患者,随机选取95例DN患者(DN组)和51例无肾病的2型DM患者(DM组),DN组再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显著蛋白尿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1)DN组的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DM组(P<0.01)。(2)微量蛋白尿组的TT基因型较DM组TT基因型携带者显著增加(P<0.05),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GNB3C825T等位基因与早期和中晚期DN均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估2型DM患者发生肾病危险性的一个遗传学指标。
金建陈肖俊郑景晨吴建波林向阳蔡文品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多态现象
赛治治疗Graves病致药物热一例
患者,男,27岁,未婚,小学教师。因“反复乏力四年,加重半月”收住本院感染内科。患者四年前因乏力首次收住本院感染内科,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本次因相同诊断收住感染内科。治疗两个月后乙肝指标好转,但出现手抖,怕热多汗,...
陈肖俊
关键词:GRAVES感染内科体温升高
文献传递
第三鳃裂瘘合并感染1例
200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2岁,因“感冒”后左侧颈部肿大,疼痛伴发热1个月收住院。人院前半个月体温波动于38.0℃~39.0℃,有畏寒,无耳后及枕后放射痛。7年前有类似症状发作,抗炎治疗后好转。体格检查:体温39.0℃,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BP90/65mmHg,左侧甲状腺区触及约3cm×3cm肿块,质硬,伴压痛,边界不清,右侧甲状腺无肿大。
吴文俊陈肖俊汪大望董磊张悦
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蛋白β3亚单位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NB3 C825T等位基因与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以期在肥胖的早期预测和防治方面发挥作用.方法:在肥胖专科门诊中随机选取161例,按BMI分成超重组及单纯性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于温州市中心血站随...
陈肖俊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汉族人群基因频率
文献传递
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蛋白β3亚单位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温州地区汉族人群GNB3 C82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以期在肥胖的早期预测和防治方面发挥作用。方法:分超重及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在肥胖专科门诊中随机选取161例超重或单纯性肥胖患者,于温...
陈肖俊汪大望张木勋郑景晨沈飞霞吴建波熊术道王春香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等位基因多态性C825T汉族人群亚单位
文献传递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血清IL-16和RANTES的水平升高及甲巯咪唑的影响
目的:白介素-16(IL-16)和RANTES(激活T细胞表达和分泌调节)是两种淋巴细胞趋化因子,主要引起辅助性T细胞(Th)的聚集,并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T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ATD患者...
顾雪疆郑乐群陈肖俊阮璐雅张海凌葛胜洁朱虹林秀丽沈飞霞
关键词:甲巯咪唑甲状腺疾病IL-16RANTES免疫性
新诊断的严重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炎症递质的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严重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炎症递质的变化情况,探讨高血糖与炎症的关系以及胰岛素的抗炎症作用。方法:入选20例空腹血糖(FBG)高于15 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3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高血糖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NP)、IL-6、TNF-α水平,另选取血糖控制较好的一般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0 mmol/L)(一般糖尿病组)及正常的健康人群各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治疗前的实验指标、严重高血糖组治疗前后实验结果,并比较严重高血糖组治疗后与一般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指标差异。结果:严重高血糖组ANP水平较一般糖尿病组高,IL-6、TNF-α水平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严重高血糖组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ANP水平升高接近于正常水平,而IL-6、TNF-α水平则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快速改善2型糖尿病严重高血糖的炎症状态。
陈咨苗章圣辉陈肖俊章惺惺吴文俊倪连松
关键词:胰岛素炎症递质
中枢性尿崩症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2007年
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是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的一组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1~3]表明,MRI可清楚地显示下丘脑、垂体柄、垂体前叶、垂体后叶及其邻近的结构,且发现正常情况下垂体后叶存在的高信号在CDI发生时消失,在T1加权(T1WI)图像上垂体后叶呈特征性高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的完整性,有助于CDI的病因诊断,笔者搜集我院收治的19例CDI患者,并分析他们的MRI资料,以评价其对CDI的诊断价值。
陈咨苗刘运财陈肖俊
关键词:中枢性尿崩症磁共振成像
西布曲明和二甲双胍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肥胖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西布曲明和二甲双胍单用及联合应用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肥胖专科门诊137例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25~40kg/m2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0.5g/次,3次/d;西布曲明治疗组(B组),口服盐酸西布曲明5mg/次,1次/d;二甲双胍和西布曲明联合治疗组(C组),服法同上述两组。结果:有用病例数为81例,经12w治疗,与治疗前比,A组体重下降平均为(1.8±1.3)kg(P<0.05),B组为(4.6±1.6)kg(P<0.01),C组为(5.6±1.9)kg(P<0.01)。B、C组与A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B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在治疗第12周与第8周相比体重下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两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体重呈持续性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显著性下降的指标还有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含量和身体脂肪率(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A组12.0%,B组26.7%,C组26.9%,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这些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症状轻微,大多在4~8w内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①三种治疗方案对减肥均有疗效,其中西布曲明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疗效最佳,单用西布曲明疗效次之,而单用二甲双胍疗效最差。②西布曲明单用及联合二甲双胍的减肥疗效呈持续性,其中两药联合减肥疗效更佳,提示两药在减肥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而二甲双胍在治疗初期(4~8w)疗效好,后期疗效不佳。③上述两药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适于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治疗。
陈肖俊沈飞霞倪连松冯文焕
关键词:西布曲明二甲双胍肥胖症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