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
- 作品数:32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hsa-mir-52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E-钙粘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构建hsa-mir-520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细胞,检测细胞中E-钙粘蛋白表达情况。方法依据miRBase数据库中hsa-mir-520序列,设计并合成寡核苷酸片段,构建hsa-mir-520表达载体和对照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分别将mir-520表达载体、及对照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细胞株。采用酶切、测序检测载体构建;Western blot检测E-钙粘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表明hsa-mir-520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转染对照质粒和未转染的细胞相比,转染了hsa-mir-520重组质粒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密度扫描半定量分析显示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增加了大约40%。结论成功构建了hsa-mir-520和对照的真核表达载体,hsa-mir-520质粒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后可增加E-钙粘蛋白的表达。
- 张潞渝孔璟李春蕾高剑叶彬武卫华刘革力
- 关键词:E-钙粘蛋白SW-480细胞
- 新疆某高校宿舍群发性臭虫叮咬报告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对新疆某高校频繁上报的宿舍群发性臭虫叮咬疫情进行调查。方法采用目测法捕捉观察臭虫,访视某高校宿舍环境及被叮咬学生皮肤病灶。虫体标本至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虫种鉴别并摄图。结果经目测法观察到某高校宿舍环境内孳生的臭虫为典型温带臭虫;叮咬的学生为新疆各民族人口,病灶显示为直径1~3 cm红色斑疹,医院诊断为虫咬性皮炎。结论新疆某高校内臭虫的流行除与宿舍的房间设施,新疆冬季集中供暖的环境因素相关外,还可能与新疆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关。
- 高剑刘君侯秋莲法蒂玛.穆特力甫马秀敏伊慧霞
- 关键词:高校宿舍温带臭虫虫咬性皮炎
- 细粒棘球绦虫微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索细粒棘球绦虫微囊感染对小鼠腹腔不同表型巨噬细胞活化及腹腔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形成微囊,通过腹腔注射微囊和原头蚴,分别建立BALB/c小鼠细粒棘球蚴继发感染模型,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于感染后的第8、30、60、90、180、240 d,收集各组小鼠的腹腔灌洗液和腹腔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CD16/32+(M1型)与F4/80+CD206+(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变化,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法(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6种炎症因子IL-12p70、TNF-α、IFN-γ、MCP-1、IL-10、IL-6水平。结果感染后240 d,微囊感染组(微囊组)存活囊泡和囊团数分别为(237.67±4.5)、(10.33±1.21)个,与原头蚴感染组(原头蚴组)的囊泡和囊团数(70.33±3.5)、(7.17±1.17)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微囊组和原头蚴组小鼠腹腔M1型巨噬细胞比例均在感染早期开始升高,8~30 d逐渐升高达峰值,后逐渐下降,在240 d有一定程度回升。感染后30、60、90、180 d,微囊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分别为(78.6±7.52)、(72.95±3.07)、(63.33±3.89)、(28.7±4.84)%,与原头蚴组(66.30±3.47)、(64.03±2.67)、(47.42±2.46)、(18.00±6.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微囊组和原头蚴组的M2型巨噬细胞细胞比例均在感染早期第8 d处于较高水平,8 d后下降但在感染晚期90~240 d持续升高。感染后8、30、180和240 d,微囊组M2型巨噬细胞比例分别为(60.24±1.35)、(78.6±7.52)、(28.7±4.84)、(51.93±9.49)%,与原头蚴组(56.70±4.25)、(66.30±3.47)、(18.00±6.77)、(43.92±2.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BA显示,微囊组和原头蚴组腹腔灌洗液中促炎因子IL-12p70和TNF的水平均在8~90 d升高,90 d后下降,其中8、30、60和90 d,微囊组IL-12p70和TNF水平均与原头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微囊组和原头蚴组促炎因子MCP-1、IL-6均在8~180 d�
- 周璇侯秋莲李斌田凤鸣蔡璇琳吕洁高剑马秀敏
-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微囊原头蚴巨噬细胞
- 泡球蚴感染小鼠肝M2型巨噬细胞的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检测泡球蚴感染小鼠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M2型巨噬细胞的变化。方法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模型组利用保种BALB/c体内的囊泡制成注射用的悬液,通过腹腔注射完成泡球蚴感染模型的建立,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于感染后90、180和300 d各取8只小鼠处死,剥离肝脏,一部分固定于甲醛溶液中,用于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CD163蛋白表达水平;另一部分冻存,采用qRT-PCR法检测Fizzl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CD163表达水平在感染90 d时升高明显,感染180 d时达到峰值,之后有下降趋势,但仍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Fizz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趋势和CD163的表达趋势相似(P均<0.05)。结论泡球蚴感染小鼠中、后期肝脏M2型巨噬细胞增多。
- 李斌李斌王亮刘玉梅杨宁闫怡姜涛高剑丁剑冰马秀敏
- 关键词:泡球蚴M2型巨噬细胞FIZZ1
- 大鼠脑皮质发育中Dlx1表达特点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明确Distal-less homeobox 1(Dlx1)在发育大鼠脑皮质中的表达特点,了解Dlx1与大脑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Dlx1 mRNA在E11-P1 SD大鼠脑皮质中的表达趋势,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Dlx1蛋白在E11—P1 SD大鼠脑皮质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在E11—P1 SD大鼠脑皮质中,Dlx1 mRNA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E11—E13上升不显著,E17—E19上升幅度较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Dlx1蛋白在E11时,出现较高水平的表达,随后其表达于E13降至较低水平,在E13—P1 SD大鼠脑皮质中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且随皮质的分层而呈现出区域性分布,但蛋白水平的表达与对应时间点mRNA的表达不一致。结论 Dlx1在SD大鼠脑皮质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且其表达与脑皮质的分层联系紧密。
- 慕雅婷高剑郭琼黄河
- 关键词:大脑皮质胚胎发育SD大鼠
- 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协同VP-16体外杀伤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的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协同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依托泊甙(VP-16)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建立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不同比例的共培养模型(虫/细胞比例分别为2:1、4:1、8:1、16:1),流式细胞仪检测24h细胞周期改变;以虫细胞比例2:1预先感染ct26细胞24h,CCK-8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VP-16对细胞增殖抑制的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VP-16(40μg/mL)对感染虫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台盼蓝染色观察不同浓度VP-16分别作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悬液(1×106/mL)2h、4h、12h、24h的虫体存活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VP-16(20μg/mL)对虫体DNA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各浓度弓形虫速殖子均可明显改变ct26细胞24h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2×106个速殖子感染细胞24h可使S期和G2期细胞百分比共同增长14.92%。CCK-8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虫细胞比例2:1预先感染ct26细胞24h可有效增强各浓度VP-16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Hochest33258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虫体胞质寄生形态及VP-16诱导感染细胞凋亡典型形态;10μg/mL及更高浓度VP-16作用弓形虫4h以上均可使虫体全部死亡;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VP-16(20μg/mL)可使弓形虫速殖子DNA呈现典型的云梯状条带。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使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发生G2/M期,可有效增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VP-16的抗癌作用,且弓形虫增殖亦明显受抑并发生凋亡。
- 高剑叶彬武卫华孔璟
- 关键词:弓形虫依托泊甙
- 刚地弓形虫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刚地弓形虫感染对BALB/c小鼠ct26细胞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小鼠结肠癌ct26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的生存延长率、对肿瘤的质量抑制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对肿瘤组织MVD、VEGF、TSP-1表达的影响。结果弓形虫感染的小鼠生存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生存延长率为57.45%,肿瘤质量抑制率为47.23%;弓形虫感染的小鼠肿瘤组织中MVD及VEGF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5,P=0.03),TSP-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弓形虫感染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下调VEGF及上调TSP-1与弓形虫感染抗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孔璟高剑叶彬武卫华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肿瘤血管生成微血管密度血小板反应素-1
- 维药阿里红多糖对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8和sICAM-1水平的影响
- 研究背景:作为机会致病性真菌的一种,卡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carinii,PC)为艾滋病等免疫低下人群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可引起以粉色泡沫样渗出和重度肺纤维化和实变为主要病变的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
- 高剑帕丽达·阿不力孜
- 关键词:卡氏肺孢子菌肺炎TNF-ΑSICAM-1IL-8
- 复方一枝蒿颗粒对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的影响
-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可寄生于几乎所有恒温哺乳动物的有核细胞,导致多种畜牧动物和人体的不良妊娠结局,且已成为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术后合并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目前全世界约有1/3的人感染弓形虫,中...
- 高剑刘君唐云剑马秀敏
- 关键词:急性弓形虫感染免疫功能实验药理
- 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弓形虫与ct26复合感染度(moi)分别为1∶1、2∶1、4∶1、8∶1、16∶1的共培养试验模型,台盼兰排斥试验连续7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8∶1共培养模型组6h、12h、24h、48h细胞周期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ct26细胞cyclinB1、cdc2基因转录水平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台盼兰排斥试验发现各比例组弓形虫均能有效抑制小鼠ct26细胞的体外增殖,且呈现前4d缓慢抑制,4d后细胞大量死亡的现象,以8∶1模型组的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感染7d后细胞抑制率达80.77%(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8∶1模型组弓形虫可在各作用时间明显改变ct26细胞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24h达到作用高峰,使G2/M期百分比升高12.77%,48h则细胞G2/M期百分比下降;弓形虫感染ct26细胞3~24h,细胞cdc2转录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细胞cyclinB1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现为感染3h时表达增强,随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的现象,cyclinB1基因转录水平在感染后24h只达到对照组的16.55%。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感染前期以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为主要机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活性下降在G2/M期阻滞中起主要作用。
- 高剑叶彬武卫华孔璟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细胞周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