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琪
-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机器学习和差值校验的识别混淆样本方法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利用患者历史对比数据,建立基于机器学习中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识别临床混淆样本的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收集约45万例血常规检测结果,经过数据清洗过滤,同一患者只保留2次检验结果并计算差值校验的绝对值。用同一患者与不同患者的差值(delta)分别制作正配样本与错配样本。采用SVM分类算法实现用多项目识别2种样本,与基于单项目识别的参考变化值法(reference change value,RCV)作比较。结果SVM算法识别正配和错配2种样本,精确率达到92.21%。基于统计学的RCV方法在不同项目下效果不同,其中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在绝对值delta下的准确率最高,为81.51%。结论基于多项目的SVM算法可识别混淆样本,可在结果审核中应用。
- 张金杰梁玉芳王清涛王哲冯祥韩泽文宋彪高志琪宋彪
- 关键词:支持向量机
-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0i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评价流式尿沉渣分析仪UF-1000i性能,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使用流式尿沉渣分析仪UF-1000i对200份新鲜的中段尿液样本进行检测,以验证该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及与手工方法比较的一致性,评价用于尿路感染筛查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该检测系统的五项参数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计数的精密度分别为2.6%,2.61%,9.6%,14.3%和6.9%;该系统的线性可达到红细胞18 178个/μl、白细胞8053个/μl和细菌78 867个/μl.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携带污染率均小于0.49%.该方法与手工方法比对的符合率分别为红细胞87.5%,白细胞95.9%,上皮细胞91.5%,管型84.4%,细菌计数96%.该方法用于尿路感染的筛查和诊断,其敏感度为0.98,特异度为0.86,阳性预测值为0.97,阴性预测值为0.91,与手工尿培养的符合率为0.96.结论 UF-1000i具有良好的分析检测性能,且与手工方法比对的相关性好.独立的细菌通道大大提高了定量细菌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UF-1000i可以用于快速、准确的尿路感染的筛查和诊断的方法.
- 高志琪王清涛周睿
- 关键词:性能评价显微镜检查尿路感染
- 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室内质控方案设计与评价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室内质控限设定的方法及评价候选质控方案。方法使用仪器配套的高、中2水平质控品,对5种候选室内质控限设定方法进行比较,优选适用于HGB、PLT和MCH室内质控控制范围的设定方法。同时,结合实验室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7年第1次全国血细胞计数正确度验证的数据,选定合适的方案。结果统计同一时间段高、中质控品全部室内质控数据,5种候选室内质控限设定方法中,以新批次质控品20个测定数据计算均值作为靶值,以20个测定数据计算的标准差(SD)最小;HGB高、中水平失控次数分别为24次、13次、PLT高、中水平失控次数分别为5次、2次、MCH高、中水平失控次数分别为15次、7次;用前1个批次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或前3个批次质控品的加权平均CV计算的SD适中,失控次数减少;用行标WS/T406-2012规定CV与该平均值的乘积计算的SD或依据质控品厂家提供SD较大,HGB、PLT和MCH失控次数均为0。根据候选质控方案CV不同,HGB(N=2)可选择15s或14s规则,PLT(N=2)可选择15s规则,MCH(N=2)可选择15s、14s或13.5s规则。结论用前1个批次质控品的CV或加权平均CV计算的SD值来设定质控的控制范围,更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限设定。临床实验室应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建立并验证适合本实验室检测项目个性化质量控制方案。
- 秦妍妍高志琪尹弘毅杨延敏王清涛周睿
- 关键词:红细胞血红蛋白
- 尿液细胞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的建立与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多中心性能评估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建立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并应用于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多中心性能评估。方法方法学建立。依据尿液细胞颗粒计数人工镜检方法和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发布的尿液颗粒计数参考方法,建立了基于未离心尿液细胞颗粒计数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4家三甲医院检验科,每家3位经过培训的技师应用该程序,分别检测同1份标本,每份标本重复计数5次,得到尿液细胞颗粒计数的定量结果。4家医院分别使用建立的候选参考测量程序和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本单位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尿液标本40~60份,对建立的参考测量程序进行应用评估,并对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性能评估。结果每家医院3位技师采用候选参考测量程序获得的检测结果变异系数符合要求(红细胞≤6.98%,白细胞≤6.99%,上皮细胞≤13.94%)。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性能评估结果显示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正确度符合要求(偏倚≤4.98%),与参考测量程序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R2≥0.989)。结论成功建立了尿液细胞颗粒计数候选参考测量程序,精密度和准确性符合要求;应用该程序对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进行了多中心性能评估,准确性和一致性良好。
- 岳育红高志琪王萍乔艳吕长俊刘杰崔丽艳曹永彤王清涛
- 关键词:尿液
-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究全自动凝血仪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的120例子痫前期患者设为研究组。轻度患者70例,重度患者50例,设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孕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进行检测;计算不同浓度凝血七项不精密度CV值;测定APTT、PTTT日间不精密度;评判Fib、D-D、FDP、AT-Ⅲ的携带污染率,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和轻度组相比,研究组和重度组的APTT、PT、TT、AT-Ⅲ水平降低,Fib、D-D、FDP水平升高(P <0.05);APTT、PT、Fib不同浓度(正常、中度、高度)水平的批内不精密度分别为0.475%~2.664%、0.632%~1.066%、1.995%~3.615%;单水平项目TT、D-D、FDP、AT-Ⅲ的CV批内分别为0.712%、4.241%、6.301%、5.441%;APTT、PT、TT日间不精密度较好,但Fib CV略大;Fib、D-D、FDP指标水平的判定标准均≤10%。结论 对子痫前期患者通过全自动凝血仪进行凝血七项检测,能够显著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对于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关键作用,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坚实依据,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 王涛刘崇东高志琪
- 关键词:子痫前期全自动凝血仪携带污染率
- 血气分析仪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临床多中心比对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通过比对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iQM)和传统质量控制的两种质控模式,评估iQM的质控效能以及与传统质控的等效性,保证血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龙华医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4家医疗机构2016年6月至12月患者标本共计3 712份,在常规检测上述标本过程中,同时采用iQM和传统质控模式,分别计算所有血气项目质控的均值,SD, CV(%)及Sigma值,以评价两种质控模式质控效能的差异性。结果4家医疗机构在检测3 712例患者血气标本的过程中,iQM过程控制液(PCS) A、B及C分别运行1 089、7 678及154例质控标本,传统质控模式共运行732例质控标本。对于血气分析中最为敏感的pO2项目,iQM PCS A、B、C液的的质控效能非常卓越(Sigma值均〉8),而传统质控的质控效能表现较差(Sigma值均〈 6);pCO2、pO2及Na+项目对于两种质控方案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8,P=0.000 1,P=0.004 4,P〈0.01),pH、K+、Ca++、Glu、Lac和Hct项目对于两种质控方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0 6,P=0.062 3,P=0.034 0,P=0.346 9,P=0.186 3,P=0.823 1,P〉0.01)。iQM检测到错误的标本共22例,其中微小凝块14例,干扰物质8例,如上错误传统质控均未检出。结论血气分析中误差主要源自分析前标本质量。iQM增加的标本检查功能,弥补了传统质控不能监测标本质量的不足,能够实现对每份血气分析标本全过程、全方位实时、动态的监控,具有强大的误差检出能力,自动纠错能力,及自动记录、存储功能。该系统能够有效保证血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对质量的要求,能够满足临床预期用途,为POCT质量管理与改进提供了新思路。
- 高志琪王清涛康熙雄张国军杨薇赵晖胡晓波陆华高淑芳董云宋孟龙冯璇璘周睿
- 关键词:血气分析床旁检测
- 止凝血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自动核查的应用评估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应用全自动分析前标本质量核查系统筛查不合格标本,探讨提高止凝血检验标本质量的可能性。方法预选30例不合格标本交由13位检验技师核查,评价操作者目测判读的一致性。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2018年4至5月期间2949例止凝血检验标本为对象,通过目测法和自动化标本质量核查系统在分析前评估标本质量,比较两种方法检出溶血、脂血、黄疸或凝集的能力。结果操作者目测判读存在较大差异,3组两两比较的Kappa系数分别为:0.32、0.26和0.38,表明人工目测判读的一致性较差。2949例标本中目测法检出2例溶血,1例脂血;而自动化核查系统通过检测吸光度改变的方法识别出不合格标本19例,各型占比为黄疸26.32%(5/19例)、凝集21.05%(4/19例)、溶血5.26%(1/19例)、脂血36.84%(7/19例)和溶血伴脂血10.53%(2/19例)。但是目测法拒收的1例溶血样本,TOP 750仪器的自动化核查系统未拒收。7例标本脂血未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检测,仅干扰D-二聚体;2例标本因溶血干扰PT、APTT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同时其脂血还干扰D-二聚体的检测,显示了项目特异的质量核查能力的优越性。结论全自动分析前标本质量核查系统提高了不合格标本的检出率,辅助了检验科的质量管理。
- 高志琪苑惠敏周琪王清涛周睿
- 关键词:标本采集凝血检验
- 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研究
- 2002年
- 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s mellitus,NIDDM),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不足.在自身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产生的IL-1、TNF-α等,可刺激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肝细胞和胰岛β细胞,可表达一氧化氮诱生酶,生成过量的NO,对胰岛β细胞有直接的杀伤作用.有文献报道IL-6、TNT-α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1],与CD8呈正相关[2].本文目的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改变.
- 高志琪李淑兰
- 关键词:2型糖尿病NIDDMT淋巴细胞亚群
- 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床旁检测一致性的新方法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使用具有互通性的质控物质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糖化血红蛋白床旁检测量值溯源的新方法,以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床旁检测的正确性及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量值溯源研究。由具备IFCC参考网络实验室资质的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实验室为人源基质冰冻全血样本赋值,然后采用赋值样本于2013年6月校准G8 HBA1c Variant检测系统。依据CLSI EP9-A2-IR指南,使用G8 HBA1c Variant检测系统和DCA Ventage床旁检测系统同时检测50份患者样本和2个浓度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商品化质控物质,并分别建立外部校准标准曲线,以比较通过新鲜血和质控物质两种途径建立一致性的效果。再通过患者样本进行验证。采用配对T检验和Passing Bablok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实施外部校准前G8 HBA1c Variant 检测系统与DCA Ventage系统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8995X+0.3891(R2=0.9910)。采用新鲜血外部校准后, DCA-G8的平均偏移由外部校准前的-0.40%±0.34%减小至外部校准后0.00%±0.29%。采用验证了互通性的质控物质外部校准后,DCA-G8的平均偏移由外部校准前的-0.40%±0.34%减小至外部校准后0.15%±0.29%。结论使用验证了互通性的质控物质可改善糖化血红蛋白的床旁检测结果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310-312)
- 周睿高志琪童清左畅宋智心王清涛
- 基于定量计数法原理的尿液有形成分候选参考测量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定量计数法原理的尿液有形成分候选参考测量方法,其步骤:选取仪器;收集尿液样品;对尿液样本进行三组计数,获得六份标本计数;对每组尿液样本都不进行离心处理而直接进行检测;对每组尿液样本均采用经过校准的移液器...
- 马怀安王清涛张瑞高志琪苑惠敏窦会东焦炳欣郭鸿雁王芳刘一君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