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在微囊藻毒素致人群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M1(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致人群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重庆涪陵区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饮用水和水产品中MCs浓度,并随机在MCs暴露人群中选择肝功异常人群81名,肝功正常人群92名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多重PCR方法检测GSTM1和GSTTl基因多态性,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的差异。结果饮用水中MCs的浓度连续4年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水产品中MCs阳性率为100%;GSTM1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3.2%和47.8%,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1.00);GSTT1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为60.5%,高于对照组39.1%,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6);GSTM1和GSTT1共同缺失频率在肝损伤组为29.6%,同样高于对照组中16.3%,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45)。结论 GSTT1缺失可能是在MCs暴露人群肝损伤的易感因素;GSTM1和GSTT1共同缺失将会增加MCs暴露人群发生肝损伤的危险性。
- 李砚陈济安赵清邱志群许川曾慧舒为群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肝损伤基因多态性谷胱甘肽转移酶M1
- 微囊藻毒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近年来,有害藻类引起的水华日趋频繁,其产生了大量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有极大危害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MCs性质稳定,难于分解和去除。长期暴露在MCs环境中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该文从MCs暴露途径、人群健康效应等方面介绍了MCs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并提出MCs对人群健康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 李砚舒为群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人群流行病学
- 三峡库区水环境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人类健康风险
- 三峡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封闭性水体.本团队自1998年起围绕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微囊藻毒素的健康危害进行了长期研究.针对重庆主城区5家自来水厂的进厂水及出厂水、三峡库区重庆至巫山段7个国家环保部监控断面的监测发现,城市自...
- 舒为群陈济安蒲朝文赵清邱志群张仁平许川李砚
- 关键词:三峡库区微囊藻毒素肝损伤
- 水体微囊藻毒素污染对人群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被引量:25
- 2013年
- 利用重庆某区2个水库的水样及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浓度,使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微囊藻毒素通过饮水途径和食用水产品途径的人群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以及两条途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结果表明饮用水库A水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为0.001×10-6~0.004×10-6a-1,饮用水库B水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为0.002×10-6~0.046×10-6a-1;食用水库A水产品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为0.083×10-6~0.262×10-6a-1,食用水库B水产品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为0.116×10-6~0.747×10-6a-1,白鲢是水库A与水库B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最高的水产品.水库A两条暴露途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的最大值为0.266×10-6a-1;水库B两条暴露途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的最大值是0.793×10-6a-1.水产品的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高于饮水;水库B两条暴露途径的的总非致癌健康年风险度接近国际上最常用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a-1.应优先加强水库B中微囊藻毒素的监测,同时限制食用水库A和水库B的水产品,特别是白鲢.
- 杨晓红蒲朝文张仁平赵清许川李砚封雷舒为群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 微囊藻毒素暴露及谷胱甘肽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肝损伤关系
- 近年来,蓝藻水华日趋频繁,产生了大量对人类健康有极大危害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研究表明MCs 主要产生肝毒性,长期慢性暴露甚至可以导致肝癌。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MCs的毒效应及其损伤机制等方面...
- 李砚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儿童日摄入量肝损伤基因多态性GSTM1
- 三峡库区水环境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人类健康风险
- 三峡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封闭性水体.本团队自1998年起围绕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微囊藻毒素的健康危害进行了长期研究.针对重庆主城区5家自来水厂的进厂水及出厂水、三峡库区重庆至巫山段7个国家环保部监控断面的监测发现,城市自...
- 舒为群陈济安蒲朝文赵清邱志群张仁平许川李砚
- 关键词:三峡库区微囊藻毒素肝损伤肝癌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升高,带来的健康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NAFLD可以对除肝脏以外的系统,如肾脏、甲状腺和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影响,学者的既往...
- 李砚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男性生殖功能性激素水平精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