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
- 作品数:54 被引量:3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通过对国内近10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并发症期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整理,发现针刺有良好的疗效。但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存在临床研究质量偏低,针刺操作欠规范等问题,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
- 卢轩杨元庆吉学群
- 关键词:针刺2型糖尿病
- 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对照组服用甲钴安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治疗组分别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有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加味水陆蛇仙汤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 薛莉陈宏杨元庆张智龙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神经传导速度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糖尿病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中医治法及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杨元庆张智龙李思王栩刘汉东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
- 调理脾胃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淋巴细胞损伤的修复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144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取中脘、曲池、合谷、血海等穴;对照组参照《针灸学》教材取肾俞、太溪、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DN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球蛋白(β2-MG)、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淋巴细胞膜胆固醇、丙二醛(MDA)、羰基(PCO)、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84.29%(59/70),对照组55.56%(4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调节DN患者的糖代谢[(6.25±0.32)mmol/L vs(8.09±0.63)mmol/L]、降低尿蛋白排泄率[(154.43±55.14)mg/24hvs(268.91±77.65)mg/24h]、抑制MCP-1过度表达[(137.59±36.15)pg/mL vs(166.89±42.82)pg/mL]、调整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内蛋白的氧化、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活性异常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改善糖代谢异常造成的进行性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可改善DN患者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降低其尿蛋白排泄率,抑制MCP-1过度表达,调整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内蛋白的氧化,增加膜的保护性,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活性异常,从而修复淋巴细胞损伤,改善淋巴细胞免疫表达,因而延缓了肾损害。
- 张智龙赵淑华李鑫杨元庆陈宏王漫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针灸疗法免疫损伤调理脾胃针法
- 基于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评价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质量
- 目的:采用CONSORT和STRICTA标准评价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质量。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5)、维普数据库VIP...
- 杨元庆张智龙王栩
- 关键词:针灸康复疗法小儿脑性瘫痪
- 针刺治疗真性延髓麻痹(喑痱)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真性延髓麻痹(ture bulbar paralysis,TBP)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是目前治疗此种疾病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也被人们广泛认可。本文通过检索近几年针灸治疗真性延髓麻痹的文献报道,结果得到针刺治疗真性延髓麻痹方法多样、疗效佳且副作用小,为进一步深入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李思吉学群杨元庆
-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卒中真性延髓麻痹
- 小议升清养髓理论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应用
- 2014年
-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情绪障碍,可以发生在脑卒中后的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主要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以情绪低落、哭泣、悲观、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异常。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在卒中后的不同时期各有不同,
- 王春梅杨元庆周星娅
- 关键词:中风抑郁
- 脉会太渊之刍议
- 2025年
- 八会穴之说始于《难经》,脏、腑、筋、脉、骨、髓、气、血八者精气会聚之处,备受历代医家的重视与青睐,现代针灸临床应用中更是治疗常用穴。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为肺之原穴,脉之大会,是原气所过和留止之处,是根据人体的生理情况和穴位特点命名的。今以太渊穴为例,以其释义归经、解剖位置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独特性,为“脉会”名称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 杨元庆李思
- 关键词:八会穴特定穴
- 小议升清养髓理论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简称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情绪障碍,可以发生在脑卒中后的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主要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以情绪低落、哭泣、悲观、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异常。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在卒中后的不同时期各有不同,国内外的报道也各有不同,一般在20%~60%之间[1]。故此,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升清养髓"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施针,每获良效,特介绍如下。
- 王春梅杨元庆周星娅
- 关键词:中医治疗
- 解溪穴新悟被引量:12
- 2018年
- 解溪穴名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胃经经穴,《针灸甲乙经》记载:"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谵语,解溪主之。"其功效为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解溪"解",意指散解之意;"溪",乃小肉之会,言其流溢四方也,别名鞋带,解之则开。《金针梅花诗钞》谓其:"解溪足腕跗纹横,退热安神汗可通,吐利忽然成霍乱,喘攻气逆眩生风,
- 刘亮张智龙李鑫举王栩杨元庆
- 关键词:灵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