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
- 作品数:71 被引量:3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椎体裂隙征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自2010-01-2012-07收治的7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PKP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手术椎体是否发生再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和非再骨折组。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42个月,平均24.5个月。随访期内共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15.3%(11/72),2组仅椎体裂隙征和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体重、骨水泥注入量、术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丧失值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裂隙征和骨质疏松可能与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有关。
- 仇汪宝荆珏华田大胜钱军朱楠薛晨曦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再骨折
- 外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踝关节力线评估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膝关节外翻畸形导致踝关节力线异常,以及膝、踝关节力线参数之间相关性,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踝关节力线改变和参数之间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包括44例全膝关节置换的外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站立位下肢全长前后位片测量膝关节力线参数:髋-膝-踝关节角(HKA)、股骨-胫骨角(TFA)、股骨外翻角(FVA)、股骨角(FA)、胫骨角(TA)、膝关节倾斜角(AK);和踝关节参数:胫骨远端关节面角(DTAA)、距骨倾斜角(TTA)、踝关节倾斜角(TAA)。采用双侧检验配对t检验比较膝关节、踝关节手术前、后参数和术后参数变化统计学差异。采用散点图和双侧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评估膝关节、踝关节参数手术前、后、及手术后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膝关节外翻畸形,踝关节出现代偿性内翻。TKA后随着膝关节力线的纠正,各参数显著改善,同时踝关节力学参数发生相一致的改善。踝关节的力线参数改善与膝关节力线参数改变存在中低度相关性(P<0.01)。结论踝关节力学参数与膝关节力学参数存在相关性,全膝关节置换在改变膝关节力线的同时,可以改善踝关节力线,故需要在TKA中尽可能获得3°以内外翻或内翻的膝关节力线,从而尽可能改善踝关节力线,保护踝关节,降低踝关节OA发生。
- 桂斌捷张金陵荣根祥唐智钱军
- 关键词:外翻畸形
- 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疗效与并发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背景:目前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减压和减压联合内固定融合,但对于术中固定融合节段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缺乏统一标准,需要更多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参考。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9年2月之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所有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有关长节段与短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随机对照试验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并通过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及领域内权威期刊。最终由2位评价员按照Cochrane手册和NOS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最终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1329例患者,其中长节段组601例,短节段组728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节段内固定在改善冠状面Cobb角(P=0.000 4)、冠状面平衡(P=0.000 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P=0.003)和目测类比评分(P<0.00001)方面更具有优势,但短节段固定的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P=0.01)和硬脊膜撕裂(P=0.0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 <0.000 1);③其他疗效指标与并发症分析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提示长节段内固定在脊柱侧凸的矫形效果上优于短节段内固定,但恢复较慢,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在选择具体手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
- 孙健方超高飞魏来福钱军
- 关键词:内固定短节段长节段COBB角META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特点和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开窗法手术治疗L3-4,L4-5,L5-S1LDP患者137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疗效:优98例,良32例,可7例,优良率为94.9%。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LD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对脊柱结构破坏小等优点。
- 田大胜申才良董福龙钱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小切口手术方式
- 应用腹腔镜行下腰椎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 2011年
- 目的观察研究下腰椎前方、侧方毗邻的血管结构的位置及走行,并测量各节段手术空间的大小,为腹腔镜下行腰椎手术提供安全区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5例成人尸体标本(男9例,女6例),记录腰椎前方和侧方毗邻的主要血管解剖学参数,并测量出相应的结果。结果腹主动脉分叉点变异较多,髂总静脉汇合点相对恒定,腹主动脉分叉点、髂总静脉汇合点主要集中在L4-5之间;骶正中动脉均起源于腹主动脉分叉处后壁,在骶前沿中线左或右侧下行,骶正中静脉与之伴行;L5-S1节段前路手术安全区间位于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L3动静脉走行变异小,始终走行于腰椎体侧方中部的凹沟内,L4动静脉走行变异较大,约33%走行于L4-5椎间隙表面;腰升静脉纵行于腰椎两侧的椎弓根外侧的凹沟内,髂腰静脉由髂总静脉和腰静脉汇合而成;L3-S1节段左右侧方均有无血管神经分布的区域,可以满足手术需要的空间,且该区域面积左侧较右侧大。结论应用腹腔镜行下腰椎手术是可行的,各节段通过不同的入路能获得镜下操作所需求的手术空间。
- 钱军荆珏华田大胜许新忠吕浩
- 关键词:腹腔镜下腰椎手术入路
- 尺骨鹰嘴截骨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自2008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得到随访的13例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22~53岁,平均43.5岁,骨折类型按AO/ASIF分类为:C1型1例,C2型6例,C3型6例,全部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8个月,平均14个月,最后1次随访时骨折及截骨处均全部骨性愈合。根据Mayo法评分为65~100分,平均84.23分,其中优(90~100分)5,良(75~89分)6例,差(小于60分)2例,优良率为84.6%。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充分,垂直双钢板内固定牢靠,允许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壮年C型肱骨髁间骨折的较好术式。
- 田大胜荆珏华周云钱军许新忠吕浩游木荣姚运峰张积森陈磊詹俊峰
-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骨折内固定术
- 振荡电场对大鼠损伤脊髓组织中Wnt-3a表达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背景:Wnt信号通路能够刺激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而电场刺激就可以改变Wn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目的:探讨振荡电场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局部Wnt-3a蛋白表达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Allen’s打击法建立36只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等分为振荡电场刺激组和脊髓损伤组,两组均置入刺激电极,仅振荡电场刺激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结果与结论:振荡电场刺激组和脊髓损伤组大鼠在造模后3 d时的BBB评分和脊髓中Wnt-3a的表达水平接近,而在造模后7 d和14 d时BBB评分和脊髓中Wnt-3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振荡电场刺激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损伤脊髓组织中Wnt-3a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振荡电场刺激促进Wnt信号蛋白在脊髓损伤的早期被激活,其可能与振荡电场刺激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有关。
- 黄先甲钱军张坤坤潘卫东荆珏华
- 关键词:脊髓损伤模型WNT信号通路动物模型BBB评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腓骨钩钢板在Danis-Weber A/B型腓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观察腓骨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踝部骨折中腓骨远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腓骨解剖型带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腓骨远端骨折治疗后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内固定外露、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对踝关节功能进行相应评分。结果:所有病人随访5月~3年不等,平均12.9个月,近期临床观察获得较满意的结果,踝关节Kofoed评分,其中,优,1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失访3例。优良率为89.3%。结论:对于腓骨远端骨折,腓骨解剖型带钩钢板具有术中复位好、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满意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病例的积累。
- 张积森荆珏华周云许新忠李军田大胜钱军叶曙明詹俊锋姚运峰
- 关键词:踝部骨折腓骨远端骨折外踝骨折
- 振荡电场刺激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活化及髓鞘再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振荡电场刺激(OFS)对脊髓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活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再形成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采用Allen&#39;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植入刺激器给予振荡电场刺激,对照组只植入振荡电场刺激器但不施加刺激.在实验开始后的4d、7d、10d、14d取两组大鼠脊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4周和6周取大鼠脊髓行固蓝染色观察髓鞘形成情况,同时检测各组大鼠BBB功能学评分.结果 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在4 ~14d时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实验组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在表达数量和体积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细胞排列更加有序;在6周时,实验组脊髓白质内的平均髓鞘面积相对比和BB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周时,BBB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髓鞘面积相对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荡电场刺激可以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活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促进髓鞘的再形成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且,运动功能的改善较髓鞘的形成可以更早和明显.
- 荆珏华钱军田大胜潘卫东朱楠仇汪宝
-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髓鞘脊髓损伤BBB评分
- 机器人辅助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改良示踪器固定方式治疗Kümmell’s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比较天玑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中,棘突夹固定与贴皮固定示踪器治疗Kümmell’s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单发椎体Kümmell’s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示踪器固定方式,分为传统组(棘突夹固定,52例)和改良组(贴皮固定,61例)。比较两组患者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剂量、骨水泥注入量、分布及渗漏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的椎体后凸Cobb角度、椎体高度、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 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失败患者,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6.1±5.1)个月;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组的工作通道建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辐射剂量、术后椎体后凸Cobb角度、椎体高度、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水泥注入量、分布及渗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PKP治疗Kümmell’s病过程中安装棘突夹与贴皮固定示踪器均能安全、有效地完成手术,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改良贴皮固定示踪器可减少创伤、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陶晖黄志伟夏暑阳杨昆张银顺李伟董福龙钱军申才良
- 关键词:P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