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忠好

作品数:119 被引量:4,246H指数:3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0篇经济管理
  • 7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0篇农地
  • 22篇农民
  • 22篇产权
  • 18篇农业
  • 16篇地产权
  • 14篇农村
  • 13篇征地
  • 12篇实证
  • 11篇农户
  • 10篇地经
  • 10篇调查数据
  • 10篇征用
  • 10篇土地制度
  • 10篇农地产权
  • 9篇征地制度
  • 9篇实证分析
  • 9篇市场化
  • 9篇土地征用
  • 9篇农地流转
  • 9篇非农

机构

  • 99篇扬州大学
  • 4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东北财经大学
  • 3篇扬州科技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扬州职业大学
  • 2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农学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扬州环境资源...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常州工程职业...

作者

  • 117篇钱忠好
  • 14篇冀县卿
  • 10篇牟燕
  • 9篇曲福田
  • 9篇徐美银
  • 7篇肖屹
  • 4篇马凯
  • 3篇马贤磊
  • 2篇任慧莉
  • 2篇王兴稳
  • 1篇吴进红
  • 1篇张晓玲
  • 1篇徐进海
  • 1篇王万茂
  • 1篇刘方启
  • 1篇杨贵娟
  • 1篇郭川
  • 1篇智俊忠
  • 1篇郭春华
  • 1篇陆建飞

传媒

  • 14篇农业经济问题
  • 1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1篇管理世界
  • 11篇中国土地科学
  • 9篇江苏社会科学
  • 8篇农业技术经济
  • 7篇扬州大学学报...
  • 6篇江海学刊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经济研究
  • 2篇学术研究
  • 2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农业经济
  • 2篇中国土地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经济纵横
  • 1篇经济问题
  • 1篇长江蔬菜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
钱忠好
农民秸秆利用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数据被引量:43
2010年
当前农民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大多数采用露天焚烧或者随意丢弃的方式,并由此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在对农民秸秆利用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南通市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利用行为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秸秆利用行为受农民个体特征、技术、风险、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费用负担、政府支持、农民文化程度对农民秸秆利用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要促使农民合理利用秸秆,就需要围绕有效降低费用负担、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钱忠好崔红梅
关键词:农民行为秸秆利用
市民化后的失地农民对征地制度评价:基于江苏省的调查数据被引量:13
2011年
市民化后的失地农民是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他们在土地被征的的同时,也经历着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换。江苏省469户市民化后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仅仅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并不能有效化解征地矛盾。失地农民对征地制度的评价主要受征地制度本身及关联制度的影响,对现行征地制度的不满既与征地制度本身不合理有关,也与关联制度不完善有关。征地制度安排越合理,被征地者对征地制度的满意度越高。在征地制度构成要件中,失地农民更关注补偿标准和安置方式。关联制度与征地制度配合得越好,被征地者对征地制度的满意度越高。在关联制度中,政府应重点做好就业指导、社会保障、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工作。要提高失地农民征地制度的满意度,不仅要进行征地制度的改革,而且要注意关联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冀县卿钱忠好
关键词:市民化失地农民
扬州市城郊型农业结构优化初探
1999年
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是合理利用区域农业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郊区作为一种处于城市生态系统与农村生态系统结合部的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其农业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以江苏省扬州市为案例,对其城郊型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扬州市农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对其它类似地区加快城郊型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城郊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耀庭周长军陆建飞钱忠好
关键词:城郊型农业结构优化
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中国农业阶段性增长被引量:15
2009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阶段性增长的原因在于农地产权性质发生变迁。1978~1992年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多地赋予了农民剩余索取权,农民并不拥有多少剩余控制权;1993年后,农民不仅获得了剩余索取权,而且获得了剩余控制权。与第一轮土地承包相比,第二轮土地承包赋予了农民更长的承包期,并在农民这一层面上实现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统一,因此,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更利于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增长因而表现为一定的阶段性。
冀县卿钱忠好
关键词: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
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常州武进高新区为例被引量:12
2011年
低碳产业园区是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武进高新区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实践的分析,总结了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和框架,指出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应在低碳化能源、低碳化产业、低碳化生产、低碳化消费、低碳化排放等层面系统展开,才能实现低碳产业园区的生态低碳化,同时对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洪霄钱忠好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减排
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实证分析——来自江苏省的数据检验及其政策启示被引量:21
2008年
本文在对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的数据、运用Granger模型检验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运用Logit模型分析江苏省农村教育投资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农村教育投资增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农村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没有随着农村教育投资的增加而增长。江苏省的经验带来的政策启示:要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而且要调整和优化农村教育投资结构。
钱忠好张骏
关键词:农村教育投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关系之研究被引量:18
2000年
本文在对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及土地产权等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与土地有关的关系,在一定的土地关系中产生对土地的产权要求,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这种产权要求制度化后就形成土地制度。
钱忠好
关键词:土地制度土地产权
家庭农场的效率及其决定——基于上海松江943户家庭农场201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4
2020年
家庭农场效率之于家庭农场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上海松江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利用943户家庭农场2017年的数据,运用DEA模型估计家庭农场的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从农业要素投入特征、家庭农场主特征、家庭农场特征、环境特征4个维度考察其对家庭农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家庭农场效率值均不高,无论是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均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与家庭农场效率之间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家庭农场效率的提高;家庭农场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农场主是否具有农业从业经历、家庭农场经营权合同年限、绿肥种植面积占土地经营面积比例、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家庭农场效率;劳动力投入、家庭农场是否购买农机作业服务负向影响家庭农场效率。不同类型家庭农场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较而言,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效率最高,纯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和机农一体型家庭农场效率较低,且纯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率低于纯技术效率,种养结合型和机农一体型家庭农场的纯技术效率低于规模效率。为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提升家庭农场的效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现阶段,需要选择合适的家庭农场经营者,尤其是要优先选择有农业生产经营意愿且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经验的农户家庭经营家庭农场,要重视家庭农场从业者的人力资本积累,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职业培训;要基于家庭实际,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要切实保障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家庭农场发展的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
钱忠好李友艺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
构建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被引量:2
2023年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以构建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之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妥善解决大国小农现实约束下如何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困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何形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如何按照“三权分置”的制度要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等问题。为此,需要基于农村土地制度环境的变化适时深化农地制度改革以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按照“三权分置”的要求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在坚持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同时持续推进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并强化关联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激活土地资源资产要素,有效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
石锐钱忠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地产权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