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林 作品数:50 被引量:253 H指数:9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青年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政治法律 建筑科学 更多>>
重症监护病房抗凝新视角——凝血因子Ⅻ和Ⅺ抑制剂的基础与临床新进展 2024年 抗凝药物是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现有抗凝方案的出血风险是危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通常需要器官支持,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在血管中置入人工材料,进而需要抗凝治疗,以免发生血栓,使器官支持无法进行,但这类患者往往出血风险更大。1953年发现的丙型血友病是一种先天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将人们的视角聚焦于内源性凝血途径,即接触途径。当人工材料表面与FⅫ接触后,FⅫ被激活,继而激活FⅪ,开启接触途径的"凝血瀑布反应"。目前已知的接触途径抑制剂主要包括FⅫ抑制剂与FⅪ抑制剂两类药物,可以阻断这一过程。本文针对FⅫ与FⅪ在接触途径激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其在血栓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通过列举研发相对成熟的药物及其适应证,使临床医生熟悉这一新型抗凝药物。 王睿华 杨智蕴 马少林 朱峰关键词:抗凝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形态学的CT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慢阻肺患者三维重建后的膈肌形态学变化,并评价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上海东方医院门诊和住院后随访的男性患者,年龄45~80岁,分为慢阻肺组30例,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极重度各10例;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肺功能测试,在残气容积和肺总量时相进行cT扫描获得图像并用软件处理,构建三维重建两时相状态下的膈肌形态。观察慢阻肺组冠状位和矢状位膈肌总长度(C—Ldi和S-IAi)、对合长度(C—Lap和S-Lap)、膈穹隆长度(Ldo)、膈肌总面积(Adi)、对合面积(Aap)及膈穹隆面积(Ado)等的变化,研究形态学参数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j结果慢阻肺组残气容积时相S-Ldi和S-Lap分别为(23.3±2.9)cm和(5.4±1.9)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1±4.3)cm和(12.7±2.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2和6.96,均P〈0.05);矢状位较冠状位的变化更显著,以S-Lap减小为主。慢阻肺组残气容积时相Adi和Aap分别为(571±119)cm^2和(270±99)cm^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1±95)cm^2和(471±61)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和4.33,均P〈0.05),以Aap减小为主。S-Lap和Aa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良好(r值为0.577—0.787,均P〈0.05),其中Aap的相关性最强,肺总量时相仅C—Ldi和C—Lap减小(t值分别为3.08和2.80,均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膈肌长度缩短和面积减少,深呼气末位最明显,其中对合区域是长度和面积减少的主要部分。对合区域膈肌而积可间棒反映悒阳肺患者肺与肿的严重稃彦。 田媛 马少林 张叶娜 石磊 张文强 朱晓萍关键词:成像 呼吸功能试验 高血压病及血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的水平,观察高血压病及血压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发病24 h以内的患者110例,根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病组(51例)和非高血压病组(59例),再根据入院24 h以内血压水平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70例)和血压升高组(40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病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病组(P=0.008、P=0.008、P=0.027);与血压正常组比较,血压升高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4、P=0.822、P=0.781)。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但与入院时的血压水平关系不大。高血压病可能通过扩大炎症反应而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唐瑾 王学斌 马少林 白建文关键词:高血压病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第5届亚洲急诊医学会议纪要 2009年 第5届亚洲急诊医学会议(5thAsian Conference on Emergency Medicine)于2009年5月16日至19日在韩国釜山会展中心BEXCO举行,与会代表共1120余人,主要来自韩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泰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包括从事院前急救、急诊医学、急诊危重病治疗和灾难医学人员。本次会议主题是“亚洲急诊医学新视角一挑战、创新与合作”。第6届亚洲急诊医学会议定于2011年在泰国曼谷举行,大会共收编270余篇文章,笔者对其主要议题和共同关注的问题整理如下。 陈国庭 谭军 马少林 程婷婷 徐励关键词:急诊医学 会展中心 院前急救 灾难医学 机械通气对AECOPD患者膈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在机械通气(MV)条件下膈肌收缩强度的变化,探讨最大跨膈压(Pdi max)对AECOPD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21例AECOPD且接受MV的患者.入选患者在MV 24 h内开始采用胃食道囊管法测量Pdi max,直至拔管或死亡;记录患者MV期间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di max与CRP、Alb和PA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预测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Pdi max值.结果 研究期间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2例中途退出研究,最终1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6例死亡,11例成功脱机.① 17例AECOPD患者MV期间Pdi max呈逐渐下降趋势;MV 1-2 d Pdi max 变化不明显,7 d时较3 d时明显下降〔cmH2O (1 cmH2O=0.098 kPa):20.2±4.2比28.1±4.4,P〈0.01〕,11 d时较1 d时下降约38.7% (cmH2O:19.8±4.7比32.3±3.9,P〈0.01).MV期间CRP、Alb和PA均呈下降趋势.② 困难脱机患者MV期间平均Pdi max及拔管前Pdi max均明显低于成功脱机患者〔平均Pdi max(cmH2O):25.2±5.4比28.9±5.8,拔管前Pdi max(cmH2O):16.9±2.8比26.8±6.6,均P〈0.01〕.③ 相关分析显示:MV期间Pdi max与CRP呈明显负相关(r=-0.799,P=0.000),与血清Alb(r=0.613,P=0.008)和PA(r=0.661,P=0.004)均呈显著正相关.④ ROC曲线分析显示:Pdi max预测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当截断值为23.2 cmH2O时,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100%.结论 AECOPD患者MV期间膈肌收缩强度降低,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困难脱机者膈肌收缩强度低于成功脱机者.Pdi max可能成为预测行MV的AECOPD患者脱机成功的一项指标. 王飞飞 朱晓萍 张常晶 朱辉 冯宇 刘杨 马少林关键词:机械通气 阻塞性 急性加重 膈肌 跨膈压 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12年 在我国胸部创伤约占各类创伤的10%~15%,而在美国则占到1/3。出现连枷胸的患者,死亡率达10%~36%。机械通气是治疗连枷胸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因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升高,正压通气可造成气压伤,故对连枷胸患者能否进行机械通气仍有争议。本研究对创伤性连枷胸合并肺挫伤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探讨。 王学斌 马少林 沈桢巍 叶海燕 蒋易 唐瑾关键词:创伤性连枷胸 机械通气 通气治疗 肺挫伤 伤患者 胸部创伤 重症监护室ICU谵妄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马少林 王学斌 刘杨 叶海燕 徐玮 唐瑾 张常晶 燕艳丽钙蛋白酶在机械通气膈肌萎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014年 机械通气可导致呼吸机相关的膈肌功能障碍(ventilation induced diaphragm dysfunction,VIDD),其中膈肌失用性萎缩是造成VIDD的主要原因[1].研究结果显示,失用性萎缩状态下肌纤维蛋白主要通过ATP依赖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降解[1-3].但UPP系统只分解单体的收缩蛋白,不能降解完整肌纤维的骨架蛋白.而钙蛋白酶(calpain)是一族钙离子依赖性的、水解半胱氨酸的蛋白酶,在肌细胞Z线中浓度最高,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骨架蛋白和蛋白激酶等[3].因此,本研究中观察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eptin)对控制通气条件下大鼠膈肌肌纤维结构和肌萎缩的影响,探讨钙蛋白酶对肌萎缩的影响及其机制. 石磊 郭虹 黄佳茹 马少林 陈小平 朱晓萍关键词:钙蛋白酶抑制剂 机械通气 肌萎缩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细胞骨架蛋白 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7 2011年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SCAP)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0例老年SCAP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II)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pulmonaryinfectionscore,CPIS),测定入组时、24h和72h血清PCT水平,根据28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绘制受试者生存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8d,死亡率22.5%。生存组入组时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或P〈0.01)。生存组入组后24、72h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均〈0.01)。患者人组时PCT水平预测28d死亡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10.753~0.975),与人组时及24hPCT水平比较,72hPCT水平对死亡预测的准确性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53(95%CI 0.893—0.982),取截断值为0.275ng/mL时,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83.9%。结论血清PCT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老年SCAP的预后。 唐伦先 叶海燕 张常晶 马少林关键词:重症肺炎 降钙素原 预后 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分析 叶海燕 唐瑾 马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