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博

作品数:33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污染
  • 7篇污染物
  • 6篇生活垃圾
  • 6篇垃圾
  • 5篇喹诺酮
  • 5篇喹诺酮类
  • 5篇垃圾处理
  • 5篇氟喹诺酮
  • 5篇氟喹诺酮类
  • 4篇色谱
  • 4篇生活垃圾处理
  • 4篇土壤
  • 4篇相色谱
  • 4篇鸡粪
  • 4篇计算机
  • 4篇计算机设备
  • 3篇液相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有机氯
  • 3篇有机氯农药

机构

  • 29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合肥大学
  • 1篇台州市环境科...
  • 1篇北京建工环境...

作者

  • 32篇刘博
  • 12篇薛南冬
  • 12篇李发生
  • 10篇岳波
  • 8篇孟磊
  • 8篇张石磊
  • 7篇杨兵
  • 7篇陈宣宇
  • 6篇高红
  • 5篇周玲莉
  • 5篇龚道新
  • 5篇燕云仲
  • 3篇关潇
  • 3篇全占军
  • 3篇丛鑫
  • 2篇苏德毕力格
  • 2篇潘丽波
  • 2篇罗俊凯
  • 1篇李俊生
  • 1篇周丹丹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作物研究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第二届重金属...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9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挖掘过程中污染物的分布及健康风险
在某污染场地挖掘过程中收集空气样品,分析污染场地挖掘过程中其周边空气中HCHs和DDTs污染分布特征;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挖掘场地对附近居民区经呼吸暴露途径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挖掘区附近居民区空气中HCH...
张石磊薛南冬陈宣宇李发生刘博孟磊
关键词:HCHSDDTS健康风险评价
1980—2016年中国北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变化
2024年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0—1997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为快速下降,从940.46 kg/m下降到273.03 kg/m;而1998—2016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相对稳定,在139.81~398.85 kg/m范围内波动。②春季气候因子值约占全年63%,其变化也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这也是土壤风蚀发生在春季的主要原因。③气候因子的高值区分布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40°N以北的内蒙古中西部,这与气压中心和高大山体地形分布有关。
刘伟邹学勇刘博王汝幸王祖正
关键词:气候因子土壤风蚀全球变暖
乡镇垃圾处理模式评估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乡镇垃圾处理模式评估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涉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技术领域。本申请在获取到目标乡镇适配的多种目标垃圾处理模式后,会针对每种目标垃圾处理模式,根据该目标乡镇的生活垃圾日均产生状况,确定该目标垃圾...
岳波孟棒棒王涛袁续胜刘博梁宇廷
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对固碳服务的影响被引量:6
2024年
明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是“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多源数据集,使用InVEST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缓冲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识别了1990-2020年黄河流域上游13个大中型煤矿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变化,评估了不同矿区及其周边不同距离缓冲区的固碳服务能力,并对二者的关联度进行分析,旨在厘清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固碳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煤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和耕地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转移为主,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以288.8 hm^(2)/a的速度持续扩张.(2)1990-2020年不同时段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均为正值,草地和未利用地则均为负值,其中2010-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动态度均较高,2015-2020年则均相对较低,并且露天开采方式矿区土地利用强度远高于井工开采方式.(3)1990-2020年各矿区内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在0.7~4.1 Mg/hm^(2)之间,在时间上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距离矿区50 km范围内,距离越远,平均单位面积年固碳量越高,影响程度逐渐下降.(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单位面积年固碳量的平均关联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未利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水体.研究显示,黄河流域上游煤矿区开发过程中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矿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变化的重要原因.
张泽民刘博关潇
关键词:煤矿区缓冲区分析
乡镇垃圾处理模式评估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本申请提供一种乡镇垃圾处理模式评估方法及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涉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技术领域。本申请在获取到目标乡镇适配的多种目标垃圾处理模式后,会针对每种目标垃圾处理模式,根据该目标乡镇的生活垃圾日均产生状况,确定该目标垃圾...
岳波孟棒棒王涛袁续胜刘博梁宇廷
黄淮平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风险和来源研究
对224个黄淮平原农田表层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AS、CD、CR、HG、NI、PB和ZN)浓度进行了调查,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并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
周玲莉薛南冬杨兵李发生丛鑫燕云仲刘博
关键词:重金属黄淮平原生态风险主成分分析
一种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的多旋翼无人机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的多旋翼无人机,其包括多旋翼平台、三维超声风速仪、综合分析仪、进气管路、支撑杆、主GNSS天线、副GNSS天线、温湿度传感器与减震件;综合分析仪设置...
孙义博全占军邢世平刘禹刘博吉晟男袁博
机载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平台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机载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平台。;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无人机生态环境监测。;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孙义博全占军邢世平刘博刘禹苏德毕力格
电解锰渣-赤泥路面砖中锰的浸出行为研究及长期释放预测被引量:4
2023年
电解锰渣和赤泥是电解锰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其存量持续积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减小环境影响并促进冶炼锰、铝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使用无害化渣和水洗无害化渣,结合水泥、石料和河砂等原料,按一定配比制备得到透水混凝土路面砖(permeable concrete paving bricks,PCB)和水洗透水混凝土路面砖(washed permeable concrete paving bricks,WPCB),为评估两种路面砖在柳州市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采用欧盟标准化组织制定的NEN 7375方法研究特征污染物Mn^(2+)的浸出行为,通过多种动力学方程拟合并预测Mn^(2+)的浸出行为,并借助IWEM模型对路面砖的拟利用路面区域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配比条件下,WPCB中Mn^(2+)的累积释放量较PCB更低;在不同的配比条件下,Mn^(2+)的累积释放量随渣掺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②除水洗无害化渣和水泥掺量分别为8%和25%的WPCB-2在全浸出阶段中Mn^(2+)的浸出行为受扩散控制影响外,其余样品均受表面冲刷影响.③对于选取的4种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更适合描述Mn^(2+)的浸出行为,且PCB和WPCB于10年和20年内Mn^(2+)的预计释放量分别在1.51~13.78和1.71~16.54μg/kg之间.④IWEM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路面砖符合环境安全性要求.研究显示,两种无害化渣所制得的路面砖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均无潜在的环境风险,可进一步扩展其资源化利用场景.
刘博刘博孟棒棒岳波岳波高红
关键词:电解锰渣赤泥路面砖动力学方程
1982-2015年黄河流域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21年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刻画植被动态、定量分析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于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IMMS-NDVI3g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趋势等方法,多尺度、多时段、多类型研究1982-2015年黄河流域植被动态变化,并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生长季、春季、夏季和秋季NDVI均显著增加;植被明显改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而明显退化区域则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基于嵌套数据分析发现,随时间序列长度的增加,NDVI增加区域显著扩大。不同土地覆盖类型NDVI的增长速度不同,耕地和林地的增长速度大于其他土地覆盖类型。(2)黄河流域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更强,植被与温度/降水量相关性随着时段延长而增强。(3)残差趋势法表明,1982-2015年生长季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植被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69%,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北部、东部高而西南部、中部低的特征;人类活动贡献率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但均大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不同季节NDVI变化的贡献率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改善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建议应进一步发挥其在黄河流域西南部地区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张静张静杜加强张杨成思吴金华刘博
关键词:黄河流域气候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