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太

作品数:62 被引量:26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15篇动脉
  • 14篇心脏
  • 11篇肺动脉
  • 10篇肺动脉高压
  • 7篇心动图
  • 7篇心肌
  • 7篇超声
  • 6篇心室
  • 6篇血管
  • 5篇心病
  • 5篇心动描记术
  • 5篇心肌病
  • 5篇综合征
  • 5篇描记
  • 5篇肌病
  • 5篇冠心病
  • 4篇心电
  • 4篇心脏受累
  • 4篇型心
  • 4篇左心

机构

  • 56篇北京协和医院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珠海润都制药...

作者

  • 58篇刘永太
  • 28篇田庄
  • 24篇方全
  • 20篇方理刚
  • 16篇朱文玲
  • 15篇李梦涛
  • 14篇曾小峰
  • 12篇郭潇潇
  • 11篇王迁
  • 7篇曾勇
  • 7篇陈太波
  • 6篇郭立琳
  • 6篇高鹏
  • 6篇程中伟
  • 6篇张抒扬
  • 5篇程康安
  • 5篇杨德彦
  • 5篇赖晋智
  • 4篇吴东
  • 4篇陈嘉林

传媒

  • 7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北京医学
  • 5篇中国心血管杂...
  • 5篇中华全科医师...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第十二届中华...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人文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2
  • 1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五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96例,其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共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5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占全部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的1.69%(5/296)。其中4例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流出道压力阶差36~140mmHg(1rnmHg=0.133kPa),左心房增大44~68mm;1例右心室流出道心肌非对称性肥厚梗阻,右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164mmHg,右心房增大56mm×53mm。5例患者血培养均为链球菌感染,其中1例术后瓣膜赘生物培养出屎肠球菌。5例患者分别进行了2~4次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才发现赘生物。赘生物部位为单纯二尖瓣2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1例,二尖瓣合并三尖瓣1例,右心室流出道1例。4例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二尖瓣均存在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阳性),发生轻至重度关闭不全并发现赘生物。5例患者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1例反复发生周围动脉栓塞早期手术,1例择期手术治疗。除1例失访外,其余4例患者随访1~6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复发。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因素,对流出道严重梗阻且伴有瓣膜损伤的患者,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
张丽华方理刚杨静刘永太苗齐张超纪朱文玲张抒扬
一种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风险预测设备、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风险预测设备、系统及可存储介质,涉及智能医疗领域。所述设备用于执行房颤消融术后晚期复发风险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接受房颤消融手术患者的心电数据;基于心电数据判断患者是否经历超早期...
杨德彦程中伟陈太波高鹏刘永太赖晋智王佳琪程康安邓华范静波张丽华方全
雨燕的回声(诗选)
2016年
格律严谨的旧体诗词所营造的诗歌外部音乐性,是新诗无法比拟的,而新诗所强调(一种观点)的内部音乐性(诗行内在节奏)在旧体诗词的书写逻辑里面有更充分的体现。我们在强调"诗"的时候,不能忽略"歌"。所以,我们坚持旧体诗词书写。旧体诗词有相对固定的意象指向、写作法度,要写出新意,超越古人,是很难的。用旧诗词写身边新事,是突破的途径之一。本选所辑均为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师的作品,有日常医疗工作,有异域求学经历,有触景怀古,有念思故人,也有感慨往事。内容虽异。
杨德彦刘永太
关键词:旧体诗词音乐性求学经历诗行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心室功能评价:超声心动图研究
郭潇潇田庄刘永太李梦涛王迁方全曾小峰
胸闷—水肿—低血压—肾功能损害—心脏骤停
患者,男,48岁,主因“胸闷气短6月,双下肢水肿5月,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于2008年3月27日入院。本文现将本例患者的疾病表现、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
罗玲崔全才曾勇方全朱文玲田庄方理刚刘永太高鹏赵大春
关键词:胸闷双下肢水肿肾功能损害心脏骤停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06至2016年SLE-PAH患者,收集基线临床资料并观察患者的生存状态,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分析调整混杂因素,评价RDW作为SLE-PAH预后因素的潜在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3例SLE-PAH患者,在69.07(49.91~84.66)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38例患者死亡。单因素COX回归提示RDW>15%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HR:2.3,95%CI:1.2~4.4,P=0.015)。调整混杂因素后,RDW>15%与SLE-PAH患者死亡仍有较强关联(模型Ⅰ:HR:3.1,95%CI:1.5~6.6,P=0.003;模型Ⅱ:HR:3.2,95%CI:1.6~6.6,P=0.001)。结论高RDW水平是SLE-PAH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曲婧格钱君岩黄璨赵久良王迁刘永太田庄李梦涛曾小峰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动脉高压预后
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心血管异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异常心血管表现,以提高对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心血管异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50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异常的发生率高达21.6%,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8.4%,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5.6%,瓣膜病的发生率为15.2%,以二尖瓣病变为主。心电图主要异常为PR间期缩短(发生率为39.8%)、电轴右偏(发生率为14.6%)、QRS波增宽(发生率为6.4%)、QTc延长(发生率为4.7%)。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52.2%的患者在脊柱手术前早期接受心脏手术。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心脏结构异常常见,可能存在心电活动的异常。建议某些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骨科脊柱侧凸矫型术前接受心脏手术。
郭立琳方理刚田庄曾勇刘永太朱文玲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心血管异常
83例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疗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4年2月经手术确诊的缩窄性心包炎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病因、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缩窄性心包炎患者83例。平均年龄35.5岁。②所有患者均存在上腔静脉系统压力升高的表现。③48.2%和9.6%的患者在住院前和入院时曾被误诊。④超声心动图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者占96.4%。⑤病因:结核占79.5%,2000年以后非结核性病因有显著增加。⑥治疗:术后死亡率7.2%;出现术后并发症者占36.1%。接受手术治疗者65.1%出院时心功能有改善。⑦术后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为:术后心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为:手术方法,术后心功能,术前存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结论:注意上腔静脉系统压力的升高有助于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最有效的方法。结核仍然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首要病因。
刘永太严晓伟朱文玲
关键词: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疗超声心动图
重症SARS合并糖尿病酮症治疗成功报告1例
2003年
张丽华刘晓红张化冰刘永太任明保曾正陪
关键词:重症SARS合并症糖尿病酮症血糖胰岛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肺高压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及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安全性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肺高压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经右心导管检查证实为肺高压的患者,并根据临床情况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记录操作并发症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不良反应。结果 152例患者入选,其中女性122例,男性30例,平均年龄(41.7±13.2)岁。右心导管操作的平均时间为21 min。102例患者进行了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共18例(12%)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或不良反应,8例(5%)并发症包括穿刺至颈动脉(1例)、局部血肿(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4例)和迷走反射(1例),10例(7%)不良反应包括窦性心动过速(5例)、急性肺水肿(2例)和严重低血压(3例)。无气胸、血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能够自行好转或经治疗后好转,无后遗症。结论在肺高压患者中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及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是安全的。
刘永太田庄郭潇潇李梦涛曾小峰朱文玲方全
关键词:心脏导管插入术肺高压并发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