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玮

作品数:36 被引量:302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藻毒素
  • 18篇微囊藻
  • 18篇微囊藻毒素
  • 7篇饮用
  • 6篇液相色谱
  • 6篇饮用水
  • 6篇源水
  • 6篇色谱
  • 6篇细胞
  • 6篇相色谱
  • 6篇高效液相
  • 6篇高效液相色谱
  • 5篇液相
  • 5篇微囊
  • 5篇微囊藻毒素-...
  • 5篇污染
  • 4篇凋亡
  • 4篇毒性
  • 4篇饮用水源
  • 4篇藻类

机构

  • 36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卫生学教研室

作者

  • 36篇施玮
  • 13篇朱惠刚
  • 12篇吴和岩
  • 8篇周晓瑜
  • 7篇祁萍萍
  • 6篇蒋颂辉
  • 6篇郑力行
  • 5篇周志俊
  • 5篇苏瑾
  • 4篇晏晓蓉
  • 3篇王静霓
  • 3篇宋伟民
  • 2篇章迁
  • 2篇赵耐青
  • 2篇王晓川
  • 1篇晏晓容
  • 1篇曹佳
  • 1篇郑敏
  • 1篇俞顺章
  • 1篇屈卫东

传媒

  • 7篇卫生研究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净水技术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2005“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上海市环境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8
  • 7篇2006
  • 10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致突变性比较被引量:10
2003年
针对现有文献中不同纯度藻类提取物致突变性的不一致报道,采用Ames试验和UDS试验分析了0.01、0.1、1.0、10nmol/L等不同含量纯毒素的微囊藻毒素、藻类提取物和藻细胞裂解液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随着微囊藻毒素纯毒素含量的下降,其致突变性增强,说明藻类毒素的不同提取方法可能决定了致突变性测试结果。
施玮朱惠刚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藻细胞致突变性
微囊藻毒素MC-LR对原代肝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 (MC -LR)对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增殖、去分化过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促进肝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 ]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 ,用 0、0 1、1 0或 10 0 μg/LMC -LR染毒 ,采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图像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 ]微囊藻毒素可显著促进肝细胞生长和伸展 ,三个染毒组肝细胞生长促进率分别是对照组的 10 2 42 %、10 7 88%和 111 5 2 % ,染毒组肝细胞伸展提前 ,细胞平均面积显著增加 ,呈现出时间 剂量 效应关系 ;同时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改变和G2 /M期阻滞 ,对照组和三个染毒组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 47%、2 2 2 0 %、37 73%和 49 7%。 [结论 ]MC -LR通过促进细胞伸展诱导肝细胞去分化 ,使细胞进入增殖阶段 ,同时又能导致细胞阻滞 ,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G0 期 。
施玮朱惠刚晏晓蓉周志俊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肝细胞增殖凋亡
微囊藻粗毒素染毒大鼠肝脏细胞的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亚急性微囊藻毒素染毒后 ,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 2和p5 3基因在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进而探讨微囊藻毒素肝毒性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雌雄各 10只 ,经 35d腹腔染毒后 ,剖杀、立即取肝脏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亚急性染毒大鼠肝细胞凋亡 ,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 2和P5 3蛋白表达。结果 发现在 4μg·kg-1·d-1剂量下 ,微囊藻毒素引起肝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 ;但在 8μg·kg-1·d-1和 12 μg·kg-1·d-1的染毒剂量下 ,微囊藻毒素可明显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 ,凋亡率分别为 (2 90± 0 81) %和 (3 0 0± 0 40 ) % ;剂量 12 μg·kg-1·d-1时 ,肝细胞Bcl 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弱 ;各染毒组P5 3蛋白的表达随着染毒剂量的增高较对照组增强。结论 微囊藻粗毒素在较低剂量下主要引起肝细胞凋亡 ,Bcl 2和p5 3基因在其引起凋亡的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周志俊晏晓容施玮孙运光俞顺章
关键词:脱噬作用基因表达肝脏细胞
婴幼儿哮喘的免疫和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与婴幼儿哮喘相关的免疫和环境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家庭的环境状况调查,测定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氮氧化物、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细菌/真菌菌落数,同时测定病例组和对...
周晓瑜施玮祁萍萍宋伟民王静霓王晓川章迁俞晔珩王晓明
关键词:婴幼儿哮喘环境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文献传递
婴幼儿哮喘的免疫和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与婴幼儿哮喘相关的免疫和环境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家庭的环境状况调查,测定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氮氧化物、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细菌/真菌菌落数,同时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
周晓瑜施玮王晓川章迁王晓明祁萍萍宋伟民俞晔珩王静霓
关键词:婴幼儿哮喘环境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文献传递
上海市不同功能分区室内屋尘中麦角甾醇含量的初步研究
目的: 本文建立了室内屋尘麦角甾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考察该方法用于室内屋尘麦角甾醇检测的可行性,并对上海市不同功能分区室内屋尘麦角甾醇含量进行检测,以期将其作为真菌生物量的标志物。 方法: 在2004...
周晓瑜施玮郑力行
关键词:麦角甾醇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
文献传递
过高和过低摄入必需微量元素的危险度评价被引量:12
2002年
陈秉衡郭红卫施玮阚海东
关键词:摄入必需微量元素危险度摄入量
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富营养化的饮用水源中的有毒水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藻类毒素的检测方法比较复杂,现阶段监测工作开展很有限。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委托,特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根据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毒理学试验和现场生态学调查资料,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推荐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限值、藻类生物量和MC-LR浓度关系以及毒理学实验所得到的藻类的元作用浓度而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结果推荐饮用水源中藻类三级限值分别为:安全限值:1.0×10~4个/升;警戒限值:2.1×10~5个/升;危险限值:1.2×10~6个/升。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在日常工作中有显著意义和可行性。
施玮蒋颂辉朱惠刚
关键词:藻类微囊藻毒素饮用水限值
淀山湖藻类和藻毒素分布趋势调查
本文以太湖流域的淀山湖为现场,研究了一年中不同季节水华中优势藻种、藻细胞消长规律和微囊藻毒素LR(MC-LR)浓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淀山湖常年生长的藻类分别是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等,夏季水华中的优势...
施玮赵耐青蒋颂辉祁萍萍朱惠刚
关键词:淡水湖泊富营养化蓝藻微囊藻毒素-LR
文献传递
不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颗粒物和屋尘中内毒素初步研究
目的: 本文尝试建立颗粒物和屋尘中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并对采自上海三个功能区的TSP、PM10、PM25和三种屋尘中内毒素含量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 样品经含0.05%吐温-20的击热原水超声提取1h,用鲎试剂凝...
施玮周晓瑜祁萍萍吴和岩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内毒素半定量分析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