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红

作品数:115 被引量:388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生物学
  • 23篇文化科学
  • 14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自然保护区
  • 13篇保护区
  • 12篇自然保护
  • 11篇水鸟
  • 9篇高中生
  • 9篇高校
  • 8篇高中生物
  • 7篇冬季水鸟
  • 7篇多样性
  • 7篇生物学
  • 7篇种群
  • 7篇教学
  • 6篇兽类
  • 6篇白马雪山
  • 6篇白马雪山自然...
  • 5篇土壤
  • 5篇区系
  • 5篇群落
  • 5篇金丝猴
  • 5篇高中生物学

机构

  • 70篇西华师范大学
  • 9篇四川师范学院
  • 8篇教育部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成都市武侯高...
  • 4篇唐家河国家级...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四川省成都市...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宜宾学院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四川省野生动...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95篇李艳红
  • 53篇胡杰
  • 15篇黎大勇
  • 9篇姚刚
  • 4篇王文杰
  • 4篇胡锦矗
  • 4篇赵成
  • 3篇关进科
  • 3篇姜勇
  • 3篇李锋
  • 3篇孙亭亭
  • 3篇谌利民
  • 3篇王三反
  • 3篇李艳红
  • 2篇赵显伦
  • 2篇吴毅
  • 2篇李霞
  • 2篇包松莲
  • 2篇梁艺于
  • 2篇任宝平

传媒

  • 21篇四川动物
  • 12篇西华师范大学...
  • 5篇科学咨询
  • 3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学生物学
  • 3篇四川林业科技
  • 3篇经贸实践
  • 3篇纳税
  • 2篇应用化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四川师范学院...
  • 2篇植物研究
  • 2篇西部教育发展...
  • 2篇科教导刊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中学生物教学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为进一步深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川金丝猴群的社会结构特点,于2014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岷山山系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辅助投食成功的一个川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该猴群共有138只个体,包括16只成年雄性,48只成年雌性,11只亚成年雌性,3只亚成年雄性,36只青少年猴以及24只婴幼猴;猴群中成年个体与未成年个体的比例为0.86∶1。唐家河川金丝猴群具有典型的重层社会结构:即由11个一雄多雌单元(one-male units,OMUs)组成2个繁殖分队(breeding band),并分别与1个密切联系的全雄单元(all-male unit,AMU)共同构成。其中,每个OMU分别由6~15只个体组成,平均为10.64只±2.77只;AMU共21只个体,以青少年个体最多,占61.9%。方差分析表明:2个繁殖分队中的OMU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范元英黎大勇黄小富李艳红谌利民王晓军夏万才胡杰
关键词:川金丝猴社会结构岷山山系
四川省鸟类新纪录——白喉矶鸫被引量:3
2013年
2011年7月18日,笔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期间,在毛香坝小环线一带(32°34'50.23″N,104°45'38.92″E,海拔1529m)拍摄到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鸫科Turdidae的白喉矶鸫Monticola gularis,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为一雄性个体,头顶蓝色,头侧黑色,下体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喉块白色。
胡杰李艳红黎大勇谌利民
关键词:鸟类专家组灵长类雀形目海拔
基于Cytb和COⅠ基因的猎隼分子鉴定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与从GenBank中下载的8种隼属鸟类的Cytb和COⅠ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以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推断法(BI)构建系统树,对1只涉案的隼科鸟类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的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91%~99.41%和99.67%~100%,样品与猎隼Cytb和COⅠ序列的遗传距离最小,分别为0.003~0.007和0.000~0.003;同时,样品和猎隼在两种系统树上都始终聚在一起。由此可推断该样品为猎隼,为2010年5月四川省丹巴县森林公安局受理的非法盗猎和贩运隼形目鸟类一案的审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关进科李艳红胡杰杨志松姚刚王敏
关键词:猎隼细胞色素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分子鉴定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利用的季节性变化
2015 年7 月至2016 年10 月,我们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川金丝猴季节性的生境利用进行了研究。共设置利用样方(20m×20m)326 个,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测量和记录了样方的海拔、坡度、...
李艳红范元英谌利民郑维超胡杰黎大勇
关键词:生境利用川金丝猴
基于核心素养,践行生态安全教育——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为例
2024年
本文从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出发践行生态安全教育,促进学生建立生态安全意识,提升生态安全保护技能,学会生态安全评价,涵养生态安全伦理。并以“探究影响扎龙湿地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课为例,探索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安全教育,以期帮助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秦海英李艳红苏珍
关键词:种群数量
四川华蓥山兽类资源名录被引量:2
2002年
目前,有关华蓥山兽类资源状况仅有零星报道[1]。我们先后于1995年2月、7月,1996年8月,1997年12月及1998年8月对华蓥山兽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胡杰李艳红邓其祥段彪
关键词:兽类资源
横斑锦蛇的现状被引量:5
2002年
结合近几年来的野外调查 ,对横斑锦蛇的现状进行了报道。横斑锦蛇目前仅见于四川省西部的汶川、宝兴、石棉、泸定和雅安 5个县、市 ,其中石棉和宝兴两县为其新分布区。横斑锦蛇栖息于海拔 16 5 0~ 2 5 0 0m的湿润山地落叶阔叶林及灌草丛中 ,数量稀少 ,亟待加强保护和研究。此外 。
胡杰李艳红李操胡锦矗王鸿加
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建设是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难题,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分析了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学风建设的对策。
李艳红杨艳
关键词:学风建设
九龙县贡嘎山西坡小型地栖兽类物种多样性被引量:2
2023年
区域物种多样性信息是进行物种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于2020年和2021年的7—8月采用铗日法对九龙县贡嘎山西坡不同生境中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在海拔3100~4700 m设置样方38个,合计9306个有效铗日,共捕获小型兽类标本192号,隶属3目6科11属15种。川西缺齿鼩鼱(Chodsigoa hypsibia)、纹背鼩鼱(Sorex cylindricauda)和黑齿鼩鼱(Blarinella quadraticauda)为该地区新记录物种。结果表明:捕获率以亚高山常绿硬叶阔叶林(2.49%)最高,其次为亚高山针叶林(2.15%),高山灌丛(1.52%)和高山草地(1.52%)均最低,且不同生境捕获的小型兽类优势种有所差异。亚高山常绿硬叶阔叶林小型兽类多样性最高,高山草甸小型兽类多样性指数最低。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高山灌丛与高山草甸生境小型兽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69;而高山草甸与亚高山针叶林小型兽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08,说明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与其生境联系紧密。
周恩华刘芝秀魏永李艳红胡杰袁玉龙
关键词:啮齿类群落多样性群落相似性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被引量:18
2021年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却较缺乏。运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四个季节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超过0.8,说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好。结果显示:(1)影响不同季节川金丝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河流和道路。(2)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的适宜生境面积最大,为233.9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48%;夏季的次之,为192.75 km^(2),占48.19%;秋冬季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对较低,分别为145.54 km^(2)(占36.39%)和142.63 km^(2)(占35.66%)。(3)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变化。研究揭示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植被带对川金丝猴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重视对人为干扰较强的低海拔生境的保护。
白洢露李艳红郑维超陈万里谌利民黎大勇胡杰
关键词: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