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新宇

作品数:41 被引量:317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食管
  • 16篇胸腔
  • 16篇胸腔镜
  • 14篇切除
  • 13篇食管癌
  • 12篇手术
  • 10篇切除术
  • 10篇肺癌
  • 8篇肿瘤
  • 8篇细胞
  • 7篇电视胸腔镜
  • 7篇食管肿瘤
  • 7篇小细胞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肺癌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结
  • 6篇非小细胞
  • 6篇非小细胞肺癌
  • 5篇胸腔镜手术

机构

  • 2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安徽省立医院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41篇梅新宇
  • 24篇魏大中
  • 22篇马冬春
  • 15篇徐世斌
  • 15篇郭明发
  • 15篇徐美青
  • 10篇柯立
  • 10篇徐美清
  • 9篇柳常青
  • 8篇范军
  • 7篇朱晓枫
  • 6篇田界勇
  • 6篇解明然
  • 5篇李田
  • 5篇戎保林
  • 3篇吴显宁
  • 3篇孙翔翔
  • 3篇王君
  • 3篇江贤亮
  • 3篇张正华

传媒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4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医学信息
  • 1篇第九届全国胸...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诊治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胸胃)气管瘘的诊治。方法:2008年6月~2010年10月间我们共手术治疗451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对其中出现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发生率为1.77%(8/451),其发生与食管胃吻合口或胸胃瘘后纵隔感染腐蚀气管膜部相关。8例患者中3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5例行保守治疗(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1例死亡,4例治愈,死亡率为0.22%(1/451)。结论:通过降低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胸胃)瘘的发生及减少术中气管膜部损伤可预防吻合口气管瘘的发生。针对不同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梅新宇徐美青马冬春魏大中徐世斌
关键词:食管切除术食管癌
非小细胞肺癌3P基因多区域杂合性缺失联合检测的研究
研究背景: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病例占全部肺癌病例的80/%。肺癌患者的远期...
梅新宇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文献传递
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胸腹腔镜Ivor-Lewis术后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胸中段食管癌微创与开放Ivor-Lewis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121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其中微创食管癌Ivor-Lewis术60例(腔镜组),传统开放食管癌Ivor-Lewis术61例(开放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QLQ-OES18,及自增的2个项目对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腔镜组术后4周和12周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及咳嗽困难评分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其中,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疲倦及疼痛评分术后24周仍优于开放组(P<0.05)。另外,腔镜组术后4周、12周和24周的右上肢活动障碍和右侧胸壁麻木评分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微创Ivor-Lewis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术后生活质量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张俊峰徐美青郭明发梅新宇柳常青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切除术胸腔镜腹腔镜
食管癌术后继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二例反思
2009年
徐美青王志华梅新宇范军魏大中
关键词:肠炎食管肿瘤术后并发症
自发性食管破裂误诊为主动脉夹层被引量:7
2007年
梅新宇徐美清
关键词:食管误诊动脉瘤夹层
右胸腹两切口在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观察右胸腹两切口、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5月~2002年4月间采用右胸腹两切口治疗中、下段食管癌153例,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缘阳性、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1、3、5年生存率并进行分析。结果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出血2例,清扫淋巴结共计1746个,其中转移淋巴结357个,淋巴结转移率40.5%(62/153),无切缘阳性发生。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140/153)、67.9%(104/153)、49%(76/153)。结论右胸腹两切口具有术野暴露好,吻合确切可靠,肿瘤切除率高,淋巴结清扫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切开膈肌,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目前中、下段食管癌较理想的术式。
马冬春魏大中范军朱晓枫徐美清田界勇郭明发戎保林柯立梅新宇徐世斌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Ⅰ、Ⅱ期食管癌患者43例,观察组16例行VATS下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27例行传统食管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术前、术中、术后近期情况.结果 观察组胸部手术时间[(115.6±48.0)min]、胸部出血量[(131±71)ml]、术后首日胸液量[(331±170)ml]、胸引流管保留时间[(7.25±2.35)d]、术后36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3.4±1.2)分]、术后胸液总量[(1281±534)ml]、术后72 h右上肢功能恢复[(5.1±1.5)cm]与对照组[分别为(145.6±20.6)min、(292±111)ml、(494±194)ml、(10.00±2.79)d、(7.3±1.4)分、(1780±731)ml、(15.6±3.1)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下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治疗Ⅰ、Ⅱ期食管癌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彻底性,但VATS下食管癌根治术较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胸部出血量少,术后胸液量少,疼痛轻微,上肢活动恢复好.
徐宝川徐美青魏大中马冬春郭明发戎保林梅新宇徐世斌
关键词:食管肿瘤胸腔镜检查肿瘤分期
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及其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20.4%,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具有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两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田界勇马冬春魏大中徐美青范军朱晓枫郭明发戎保林柯立梅新宇徐世斌王君
关键词: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二野淋巴结清扫
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掌温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掌温检测在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手汗症患者施行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5min进行掌温检测。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掌温均升高。单纯T3、T4切断以及T3+T4、T3+T5联合切断组术后5min掌温升高显著(P<0.05);T4+T5、T2+T3、T2+T4联合切断组术后5min掌温升高不明显。结论掌温检测是判断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成功的有效方法 ,单纯T3或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徐世斌马冬春魏大中梅新宇柳常青
关键词:手汗症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代偿性多汗
直径>5cm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经验体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4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145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5 cm 21例。胸腔镜手术通过3个切口完成: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主操作切口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3~4 cm;另一辅助操作孔位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第9肋间。镜下各肺叶切除操作顺序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基本相同,一般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法,即分别处理肺动静脉和支气管。肺叶切除后常规行肺门及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左侧清扫5~9组淋巴结,右侧清扫2、4、7~9组淋巴结。结果手术时间(145.0±35.5)min(90~200 min),术中出血量(250.0±80.4)ml(150~400 ml),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6.8±2.1)d(2~8 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5.3±1.2)分(2~7分)。共清扫淋巴结115组,共349枚,(16.6±4.3)枚,转移淋巴结26组,阳性率22.6%。术后声音嘶哑1例,未予特殊处理,术后6个月随访未见明显好转;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后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3.5月,其中>12个月8例,1例术后4个月发生同侧肺内转移,1例术后6个月死亡,术后病理分期均为Ⅲb期,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余19例均健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直径>5 cm的周围型肺癌可行,且预后较好。
田界勇徐美青马冬春郭明发魏大中徐世斌柯立梅新宇柳常青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肺叶切除术周围型肺癌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