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萍 作品数:86 被引量:580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癌病原学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我国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汇总了国内有关HPV与食管癌相关的论文,选择采用PCR方法检测的论文对发表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我们以检测方法为PCR、标本为石蜡包埋标本、论文中列出或提示了引物序列的15篇论文作为入选论文。15篇文献涉及蜡块标本共980份,按照只要检出一个HPV型别即为HPV阳性进行计算,检出阳性例数为460例,各地HPV检出率为8.3%~69.8%,HPV平均检出率为46.9%(95%CI:43.8%~50.0%)。在以上980份样品中,检测范围包括了HPV16型的样品有556份,阳性份数为139份,各地检出率为4.4%~63.4%,平均检出率为25.0%(95%CI:21.4%。28.6%);检测范围包括HPV18型的样本有485份,阳性份数为33份,各地检出率为0%~19.0%,HPV18型的平均检出率为6.8%(95%CI:4.6%~9.0%)。以上15篇论文中,使用同一引物的文献只有4篇,共检测406份石蜡包埋标本,HPV阳性率为20.3%-67.6%,平均检出率为40.2%(95%CI:36.0%-45.4%)。结论我国食管癌组织中有HPV存在,并且HPV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病因。 李淑英 李颖 沈立萍 吴晓舟 赵晓瑜 周玲 刘宏图 曾毅关键词:乳头瘤病毒 食管肿瘤 某工厂1起戊型病毒性肝炎暴发调查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调查某省份某工厂1起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暴发的发生原因。方法通过病例搜索、病例和对照问卷调查、卫生学调查,了解暴露因素和传播过程;采用血清学和基因检测,确定戊肝病毒(HEV)感染和基因型。结果本次暴发中该工厂职工的戊肝罹患率为5.53%(22/398),暴发持续时间为25d。工人的两个居住小区罹患率分别为6.56%、8.28%(χ2=0.28,P=0.60);工厂9个车间罹患率为2.70%-28.00%(χ2=23.19,P=0.003);男、女罹患率分别为7.58%、0.83%(χ2=7.36,P=0.007);各年龄组罹患率为4.00%-8.70%(χ2=0.81,P=0.85)。病例组和对照组饮用桶装水比例分别为33.33%、27.12%(χ2=0.17,P=0.677),食用食堂以外可疑食物比例分别为16.67%、8.47%(χ2=0.21,P=0.644)。疫情发生前2个月内食堂存在多次猪内脏食品未完全做熟现象。工厂职工血清抗HEV-IgG阳性率为13.94%(63/452),其中1份血清HEV-RNA阳性,鉴定为4型HEV。结论本次暴发由4型HEV基因型引起,可能通过食用未熟的猪内脏食品传播。 张国民 孙校金 孙伟 周莉薇 周荣军 王锋 马岳 王富珍 沈立萍 尹遵栋 刘吉祥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2020年四川省1-14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流行率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了解2020年四川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流行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14岁儿童,采集血清标本,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HBsAg,分析HBsAg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四川省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5%(16/968);1-4岁、5-9岁、10-14岁儿童分别为0.56%(2/354)、2.26%(7/310)、2.30%(7/3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sAg阳性、未测或状态不详的儿童较母亲HBsAg阴性的儿童的HBsAg阳性率高[OR(95%CI):12.94(1.09-153.54)、6.32(1.37-29.19)]。结论2020年四川省1-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显著下降;需加强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母亲传播阻断措施。 刘力进 漆琪 李银乔 刘家洁 童文彬 沈立萍 杨庆 张恺 陈阳 陈莉 龙飞 泽仁娜姆 罗云康 刘宇关键词: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儿童 2020年我国D3亚型乙肝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进化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20年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3亚基因型的基因组特征及进化起源。方法收集HBV D3亚型感染者的血清样本和基本信息,采用巢式PCR法扩增和测序技术获得HBV全基因序列,利用生物分析软件进行系统发育、核苷酸同源性、S基因氨基酸突变和进化速率分析。结果获得14份D3亚型HBV样本的全基因序列。与97条参考序列对比发现和样本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序列来自印度、伊朗、蒙古及中国,同源性在96.0%-97.9%之间。14例D3亚型株中发现了24种氨基酸突变,其中与免疫逃逸相关的突变包括T131A、Y134F和T140I。HBV D3亚型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1975年以前缓慢上升,在1975—2000年间相对稳定,2000年之后呈下降趋势。进化速率分析显示样本QGLD D3-02、03与伊朗的参考株在1872年起源于共同祖先,其他12例样本QGLD D3-04~17与蒙古的参考株在1815年起源于共同祖先。结论我国HBV D3亚型基因序列与印度、伊朗、蒙古和中国的参考序列同源性最高,进化速率分析揭示了14例D3亚型HBV与蒙古、伊朗的参考株起源于共同祖先,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HBV D3亚型的序列和进化信息,为HB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向晖 张爽 王锋 邱丰 王富珍 沈立萍 苏秋东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进化速率 中国1~4岁儿童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未及时接种者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分析中国1-4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首针HepB(HepB1)未及时接种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在全国31个省份160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1-4岁儿童的出生日期、性别、民族、出生地点、HepB接种史等,并采集静脉血3 ml进行HBsAg检测。运用SAS 9.4统计软件分析HepB免疫儿童中HepB1未及时接种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城乡、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以及HepB1不同接种时间与HBsAg流行率的关系。结果 共分析1-4岁儿童12 587人,HepB1未及时接种率为10.12%,出生地点、民族、城乡、居住地区、年龄是影响儿童HepB1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因素。HepB1未及时接种率3-4岁儿童(11.13%)高于1-2岁儿童(8.97%);农村(12.05%)高于城市(8.19%);西部地区(13.41%)高于中部地区(9.27%),中部地区又高于东部地区(7.72%);少数民族(18.06%)高于汉族(8.77%);在医院外出生者(57.66%)高于在医院内出生者(9.27%)。调查1-4岁儿童HBsAg流行率为0.31%。HepB1及时接种儿童HBsAg流行率(0.25%)低于HepB1未及时接种儿童(0.89%)。结论 中国1-4岁儿童HepB免疫儿童HBsAg流行率降至0.5%以下,HepB1及时接种率达到90%。西部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在医院外分娩的婴儿是现阶段HepB接种的重点关注对象。 王富珍 张国民 沈立萍 刘建华 郑徽 王锋 缪宁 孙校金 梁晓峰 崔富强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首针及时接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效果评价及免疫持久性研究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长期保护效果,为乙肝防控和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监测点收集1987--1996年出生(13~22岁)、全程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以及1997—2008年出生(1~12岁)、全程接种乙肝重组酵母疫苗人群的血清样本和资料;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指标,结合本底资料和乙肝疫苗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在河北正定、广西隆安、上海黄浦、青海同德和湖南湘潭5个监测点共收集1~12岁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样本8133例,13~22岁血源疫苗免疫人群样本4848例,5个监测点的HBsAg平均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本底值,疫苗总体保护效果分别为86.04%~96.14%;河北正定、青海同德和湖南湘潭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西隆安和上海黄浦的结果显示19~22岁人群HBsAg阳性率偏高;Anti-HBs阳性率随免疫年龄增长而下降,重组疫苗免疫人群从1~2岁组的86.84%下降至11~12岁组的46.40%,17~18岁组的Anti.HBs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而19~22岁组出现升高;几何平均浓度(GMC)〈10mIU/ml(Anti.HBs阴性)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00~999.99mlU/ml和≥1000mlU/ml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血源疫苗免疫后13—22年、重组酵母疫苗免疫后1~12年的总体保护效果良好;不必开展加强免疫,建议加强监测18岁以上人群的Anti-HBs水平,对GMC〈10mlU/ml者开展加强免疫。 沈立萍 龚晓红 王锋 张爽 崔富强 王富珍 尹文娇 张勇 梁晓峰 毕胜利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 免疫效果 云南HBsAg阳性孕产妇生产婴儿免疫应答及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在实施母婴阻断后的免疫应答及乙肝感染状况。方法筛查出全云南省2011年1—6月入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后以其所生婴儿为调查对象,于7—12月龄采集静脉血2 mL,分离出血清标本先统一采用ELISA法做乙肝血清学5项指标检测,筛选出HBsAg阳性的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检测,筛选出HBsAg阴性且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抗-HBs)阳性的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做抗-HBs定量检测。结果共收集到调查对象3 026人,母婴阻断实施后免疫应答率为92.43%,有效免疫应答率为80.04%;低、无免疫应答者占16.09%;母婴阻断失败率为3.87%。本次调查共检出10种乙肝血清标志物组合模式,检出率最高为模式6,占74.62%:其次为模式5,占14.44%:再次为模式7,占3.70%:模式4占3.37%。母婴阻断失败组中,HBV DAN含量>5×10~7IU/mL占45.30%;500~5×10~7IU/mL占39.32%;<500 IU/mL占15.38%;HBeAg阳性率为79.49%。产生免疫应答组检出3种血清组合模式,乙肝病毒e抗体(anti-HBe,抗-HBe)阳性率为3.79%,乙肝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抗-HBc)阳性率为23.20%。定量检测抗-HBs,抗体水平>1 000 mIU/mL的高免疫应答者占66.93%,抗体水平在100~1 000 mIU/mL的中免疫应答者占19.66%,抗体水平在10~100 mIU/mL的低免疫应答者占13.41%。经统计分析,产生免疫应答抗-HBs的抗体水平高低与婴儿体内是否携带抗-HBe、抗-HBc及性别无关。结论对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实施母婴阻断,并建立健全产后对婴儿追踪机制,对预防和控制婴儿感染乙肝起关键作用。 康文玉 王锋 李琼芬 张丽芬 许琳 田子颖 沈立萍关键词:乙肝病毒 母婴阻断 婴儿 免疫应答 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仇小强 钟秋安 曾小云 沈立萍 李永红 黄栋 吴腾燕 邓莹莹 谭盛葵 何敏 周红霞 谢志春 吴棘 1.任务来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0448049)、广西教育厅(桂教科研[2004]20号)项目资助。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研究成果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CHD)和神经管畸形(NTDs)的微观病因研究、早期预防干预与诊断模...关键词: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神经管畸形 分子流行病学 孕妇保健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 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发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新发感染的作用,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该建议旨在科学地指导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升人群免疫屏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和乙型肝炎发病率。 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 崔富强 高志良 杜娟 方钟燎 李杰 林炳亮 刘志华 卢庆彬 饶慧瑛 沈立萍 吴疆 周乙华 庄辉关键词: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BA.2亚单位疫苗的原核表达和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BA.2变异株亚单位疫苗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同时构建BA.2变异株RBD以及RBD与TT-P2表位串联的重组质粒, 通过蛋白纯化技术获得重组蛋白So和Sot。蛋白So/Sot作为免疫原与Al(OH)_(3)佐剂混匀后对小鼠进行肌肉注射免疫以评价细胞和体液免疫效果。结果原核系统成功表达目的蛋白且透析复性后获得高纯度可溶性蛋白。Sot组分泌IFN-γ和IL-4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数(213.7±0.6和311.7±1.5)均显著高于So组(94.3±16.8和185.7±4.2)(P<0.001)。Sot组诱导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高于So组, 针对BA.2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为588和337(P<0.05)。Sot蛋白能诱导产生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但以Th2型为主。结论原核系统表达的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良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原性, 为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闫宇涵 苏秋东 伊瑶 沈立萍 毕胜利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亚单位疫苗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