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曦

作品数:73 被引量:370H指数:12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肿瘤
  • 10篇心脏
  • 10篇细胞
  • 9篇术后
  • 8篇生物膜
  • 8篇手术
  • 7篇动脉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6篇乳腺
  • 6篇轻度
  • 6篇轻度认知
  • 6篇外科
  • 5篇血糖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4篇乳腺肿
  • 4篇乳腺肿瘤

机构

  • 40篇昆明医学院第...
  • 28篇昆明医科大学
  • 10篇昆明医学院第...
  • 9篇昆明医学院第...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郑州人民医院
  • 1篇保定市第二中...

作者

  • 72篇王曦
  • 23篇李旭
  • 16篇黄云超
  • 14篇杨绍军
  • 11篇徐玉善
  • 11篇谈跃
  • 8篇马建强
  • 7篇周云
  • 7篇赵晓红
  • 7篇鲍娟
  • 6篇张家骅
  • 6篇雷玉洁
  • 6篇冉江华
  • 6篇郭群
  • 6篇杨达宽
  • 6篇张媛媛
  • 5篇赵晓红
  • 5篇彭荣宗
  • 5篇鲍娟
  • 5篇赵之婧

传媒

  • 9篇昆明医学院学...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云南医药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探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根据DPN的综合诊断标准,将152例2型糖尿病分为DPN组(n=61)与非DPN组(n=91),比较两组的病程、临床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血清空腹胰岛素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与IMT.结果DPN组在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IMT高于非DPN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中,合并DPN的患者比无合并DPN的患者更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徐玉善王曦李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75%,新诊断的NSCLC病人中根据纵隔淋巴结病理结果分期约30%定义为N2,其自然中位生存率仅为7月。大量Ⅲ期临床试验证明术后辅助化疗对预后改善有益,但放疗是否对远期生存率有益仍存在争议。我们回顾性评价了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和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共10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N2定义为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情况并探讨术后放化疗疗效。
毛承毅赵光强黄云超李旭王曦贺猛王霁阳王昆赵铁荣杨凯云
关键词:肺肿瘤淋巴转移放疗化疗
康莱特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康莱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患者手术后按治疗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常规化疗组和康莱特组。手术前和术后3周抽静脉血测定并比较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及CD+4/CD+8)的值并将所有患者术前指标做为患者组同54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患者组术前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4/CD+8细胞数减少(P<0.01)而CD+8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者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上升(P<0.01),且不同术后处理组升高程度不同,康莱特组的CD+3、CD+4、CD+4/CD+8较其余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康莱特可显著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T细胞亚群值并优于单纯手术和常规术后化疗法。
冉江华张家骅王曦郭群杨炯
关键词:康莱特大肠癌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术后
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1年6月~2012年8月114例择期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术,其中67例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非抗生素组),47例使用头孢硫脒标准预防(抗生素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抗生素组和抗生素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81.4±24.9)min vs.(78.6±24.9)min,t=0.591,P=0.556];术后2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非抗生素组和抗生素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0%(2/67)vs.8.5%(4/47),x^2=0.765,P=0.382];2组患者均未发生胸腔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5%(3/67)vs.4.2%(2/47),x^2=0.000,P=1.000]。结论胸腔镜单纯肺大疱切除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未增加术后感染率,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马建强王曦凌锋赵之婧李旭
关键词: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腹腔热化疗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评估腹腔灌注热化疗(IPHC)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腹腔灌注热化疗并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和血清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行IPHC前,CD_3^+、CD_4^+、CD_8^+、CD_4^+/CD_8^+较对照组降低,SIL-2R升高,行IPHC后CD_3^+、CD_4^+、CD_8^+、CD_4^+/CD_8^+明显下降(P<0.01),SIL-2R降低(P<0.01).结论:腹腔灌注热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冉江华张家骅郭群王曦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SIL-2R
细胞周期素D1、P16、P27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黄云超彭荣宗杨达宽周云苏大君李旭王曦
该项目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对48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20例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cyclinD1、p16、p2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食管鳞癌...
关键词:
关键词:细胞周期素蛋白食管鳞癌基因表达
TPN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1998年
1990年1月~1997年10月,收治急性胰腺炎64例,其中非TPN组26例,TPN组38例.后者治疗中,腹痛迅速缓解,血清淀粉酶短期内降至正常,手术后无一例发生胰瘘及肠瘘等并发症.结果表明治疗急性胰腺炎时。
冉江华郭群王曦张家骅孙敏郭永章
关键词:TPN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联合疗法
24例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胸胃瘘治疗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胸胃瘘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2-2012年进行378例胃代食管吻合术后出现的24例吻合口、胸胃瘘病例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存活16例,单纯颈部吻合口瘘存活11例。颈部吻合口瘘合并脓胸存活1例。胸内吻合口瘘存活2例。胸胃瘘2例均存活。其中随防11例,于术后1~3月均出现不同程度吻合口狭窄,返院多次行机械扩张后能正常进食。死亡8例,颈部吻合口瘘合并脓胸死亡4例。胸内吻合口瘘死亡3例,单纯颈部吻合口瘘死亡1例。结论术前合并其它疾病和术后合并其它并发症是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难愈,同时也是致死的重要因素。颈部吻合口易出现瘘,但感染容易局限和控制,而感染侵入胸腔,后果亦极其严重。保守治疗是治疗吻合口和胸胃瘘最适用的方法。4.胸腔内感染越早出现包裹和局限,愈后越好。
李旭凌峰杨绍军王曦马建强赵芝婧
关键词:吻合口胸胃瘘
关于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诊断学是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的重要基础,内容繁多,综合性、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缺乏灵活性、主动性等缺点,针对当前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和医疗环境改变,可运用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学习,提高诊断学的教学效果。
鲍娟谈跃杜娟赵晓红牛学琴王曦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
SLCO1B1多态性及脂代谢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SLCO1B1基因多态性及脂代谢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66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分为糖尿病未合并肾病DN(-)组60例和糖尿病肾病DN(+)组40例.收集各组人群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1、TC、TG、LDL-C、HDL-C、尿微量蛋白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SLCO1B1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各项血脂指标.结果在云南地区人群中SLCO1B1基因388A>G位点检出A、G2种等位基因,构成AA、AG、GG 3种基因型,521T>C位点检出T、C2种等位基因,构成TT、TC、CC 3种基因型,两位点构成SLCO1 B1*15、SLCO1B1* 1a、SLCO1B1* 1b 3种单倍体类型.DN(+)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O1B1 388A>G位点、521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以及SLCO1 B1基因单倍体频率在对照组、DN(-)组、DN(+)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SLCO1B1基因388A>G和521T>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赵玲柯亭羽郭佳李孔龙潘毅王曦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基因多态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