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银敏华

作品数:28 被引量:470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玉米
  • 11篇利用效率
  • 10篇水分
  • 10篇夏玉米
  • 8篇土壤
  • 7篇水分利用
  • 7篇水分利用效率
  • 6篇根系
  • 5篇地膜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 5篇土壤温度
  • 5篇温度
  • 4篇氮素
  • 4篇冬小麦
  • 4篇养分
  • 4篇小麦
  • 4篇灌水
  • 4篇覆膜
  • 3篇氮素利用

机构

  • 2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阿尔伯塔大学

作者

  • 28篇银敏华
  • 26篇李援农
  • 13篇谷晓博
  • 10篇周昌明
  • 7篇张天乐
  • 5篇李昊
  • 4篇赵玺
  • 3篇杨丹
  • 2篇张敏
  • 2篇李世平
  • 2篇吴国军
  • 2篇王凯瑜
  • 2篇董丽利
  • 2篇张敏
  • 1篇杨洋
  • 1篇张志昊

传媒

  • 10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节水灌溉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耕垄播覆膜时长与施氮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索覆膜时长和氮肥施用量对免耕垄播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起垄覆膜沟播冬小麦收获后,于2013年6月实施了免耕垄播种植夏玉米,试验设全生育期垄上覆膜和拔节期揭膜两种覆膜时长与无肥(N1)、低肥(N2)、中肥(N3)、中高肥(N4)和高肥(N5)5种施氮量组合,研究了覆膜时长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拔节期揭膜与全生育期覆膜玉米生长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施氮量水平下,玉米生长的差异性显著,但中肥(N3)与高肥(N5)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下中肥(N3)与中高肥(N4)之间玉米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及产量增长幅度最大,分别为53.15g和2 184.22kg/hm2,在N4水平达到最大,单株干物质累积量为400g,产量为13 760.24kg/hm2,综合考虑效益与经济,N3(120kg/hm2)~N4(180kg/hm2)为适宜的施氮量区间,并在拔节期揭膜,是覆膜与施氮的最优模式。
董丽利李援农周昌明银敏华赵玺崔魁
关键词:免耕施氮量夏玉米生长
NaCl胁迫下冬小麦需水规律及性状试验研究
2013年
在当地土壤中加入不同重量比的NaCl,模拟盐土进行NaCl胁迫下冬小麦桶栽试验,研究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抽穗数等性状对NaCl胁迫的响应及冬小麦需水规律。结果表明,高肥无盐处理下冬小麦各项指标都较好,当其受盐分胁迫后,植株矮小,叶面积和成穗数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且减少日期提前。冬小麦在3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呈递增趋势,同一生育阶段,低肥无盐处理最大,高肥高盐处理最小,且表现为随NaCl浓度增大和施氮量增加,需水量呈减小趋势。
银敏华李援农周昌明
关键词:NACL胁迫冬小麦需水规律性状
中国可降解膜覆盖对玉米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可降解膜是解决农业生产中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措施,但覆盖可降解膜的作物产量效应仍存在较大分歧。该研究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不覆盖和覆盖普通地膜作为覆盖可降解膜的对照,通过检索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覆盖可降解膜对玉米的产量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可降解膜和不覆盖组合中,覆盖可降解膜的玉米产量较不覆盖平均提高17.8%(95%置信区间14.8%~20.9%);该组合不存在发表偏倚和极端值。可降解膜和普通地膜组合存在发表偏倚,校正前覆盖可降解膜的玉米产量显著低于覆盖普通地膜(平均相差1.8%),校正后二者差异不显著(置信区间-0.9%~2.7%);该组合也不存在极端值。与不覆盖和覆盖普通地膜相比,覆盖可降解膜的累计平均产量效应均随时间趋于稳定。近5 a来,覆盖可降解膜与覆盖普通地膜的玉米产量差异和变幅均较2000—2010年有所减小。在高海拔、低气温区域,平作和使用0.008 mm厚度降解膜时,更有利于提高可降解膜的增产效应。该研究可为降解膜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和开发研制提供依据。
银敏华李援农申胜龙任全茂徐路全王星垚
关键词:降雨可降解膜普通地膜META分析玉米
施肥深度对冬油菜产量、根系分布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为了确定冬油菜较优的施肥深度,通过2 a桶栽试验,设置5个施肥深度:地表施肥和地下5、10、15、20 cm施肥,分别记为CK、D_5、D_(10)、D_(15)和D_(20),并另设不施肥处理(F0),研究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对冬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不同土层的主根干质量和侧根干质量、侧根长、侧根体积和侧根表面积及冬油菜地上部植株的养分吸收情况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_(15)处理在冬油菜花期能显著增加5~20 cm和20 cm以下土层的主根干质量以及主根总干质量,而0~5 cm土层的主根干质量与CK和D_5处理相比降低幅度不大;D_(15)处理在冬油菜苗期和花期10~20 cm土层的侧根干质量、侧根长、侧根体积和侧根表面积均为最大,且均显著大于CK和D_5处理。在冬油菜花期和收获时D_(15)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及地上部植株的氮、磷、钾吸收量最大,且D_(15)处理的油菜籽粒产量及籽粒中的氮、磷、钾吸收量最大,并显著大于CK、D_5和D_(10)处理;收获时,2 a D_(15)处理地上部植株中的氮、磷、钾的平均吸收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48.07%、52.18%和62.96%,与D_5相比分别增加25.75%、30.19%和33.41%,与D_(10)相比分别增加10.59%、15.33%和17.06%。D_(15)处理2 a的平均产量与CK、D_5和D_(10)处理相比,分别提高85.10%、45.47%和31.26%;与D_(20)处理相比提高了3.89%。综合考虑不同施肥处理冬油菜的根系分布、养分吸收量和籽粒产量,地表下15 cm(D_(15)处理)为冬油菜较优的施肥深度。
谷晓博李援农杜娅丹任全茂吴国军银敏华
关键词:冬油菜施肥深度根系分布养分吸收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40
2016年
基于2季夏玉米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尿素(纯氮0、80、160、240 kg/hm^2,基追比为2∶3;记为N0、N80、N160、N240)和控释氮肥(纯氮0、60、120、180、240 kg/hm^2,一次性基施;记为K0、K60、K120、K180、K_240)运筹对夏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施用控释氮肥的夏玉米整根各参数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处理N160和处理K120的根系各项指标较高,且根长比根表面积和产量的拟合效果更优,更能反映不同氮肥运筹间产量的差异。与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作物需肥规律吻合较好,收获后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幅较小,且硝态氮峰值所在土层深度较浅。2种氮肥中,处理N160与处理K120的籽粒产量、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处理K120的节肥增效潜力显著,其2季夏玉米平均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较处理N160提高5.38%和4.96%,是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
银敏华李援农李昊徐袁博周昌明张天乐
关键词:夏玉米氮肥运筹根系生长硝态氮氮素利用效率
覆盖模式对农田土壤环境与冬小麦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4
2016年
基于2年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平作不覆盖(CK)、垄覆普通塑料地膜(M1)、垄覆普通塑料地膜至拔节期揭膜(M2)、垄覆生物降解膜(M3)和垄覆液态地膜(M4)5种覆盖模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及冬小麦生物量累积、生育进程、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普通塑料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塑料地膜至拔节期揭膜均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而垄覆液态地膜的保墒性则较差。连续2年试验后,各处理耕层(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均较播前有所减少,其中处理M2和M3有机质含量较高,而处理M1最低。与对照相比,覆盖处理可明显增加冬小麦生长前中期土壤温度,促进冬小麦出苗、拔节及地上部生物量累积,同时能提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其中,处理M2和M3的增加幅度最大,与处理CK相比,其2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25.93%和25.24%,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86%和27.44%,平均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5.94%和25.23%,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是陕西关中地区缓解残膜污染合理有效的冬小麦覆盖模式。
银敏华李援农李昊徐袁博张天乐谷晓博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养分
承载力视角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从人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结合区域的独立性与开放性,构建了基于土地承载力与相对土地承载力的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13年陕西省土地承载力演化过程,以及研究时段内陕西省土地承载力相对全国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承载力的变化可分为积累期、波动期、低谷期和增长期四个阶段。相对全国而言,陕西省1978-2010年土地承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起逐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阶段,陕西省土地承载力受农村居民数量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支出的影响最为显著。预期未来,城市人均粮食消费支出和城乡人口总数将成为影响其土地承载力的主导因素。今后应更加全面地评价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不降低农用地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承载力,以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与可持续。
李昊李世平银敏华
关键词: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土壤温度和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探明秸秆量对垄沟二元覆盖下农田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及硝态氮分布的影响,对夏玉米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秸秆量设置为2 500(MG1)、5 000(MG2)、7 500(MG3)和10 000(MG4)kg/hm2,以平作无覆盖为对照(CK),共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调节土壤温度。各处理生育期内0~20 cm土壤温度较CK降低0.5、1.6、2.5和3.0℃,前期降温作用大于后期,且覆盖量越大,降温效果越明显。覆盖处理能平抑极端温度,最大极端温差较CK降低1.59、3.64、4.95和5.18℃。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处,其中5 cm处温差最大,该处生育期内土壤温度较CK降低0.54、2.08、3.04和3.51℃。土壤硝态氮含量浅层较对照分别降低5.55%、12.18%、18.71%和19.89%,深层较对照分别增加4.81%、9.58%、13.22%和13.80%,且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含量峰值较对照下移20、30、40和40 cm。
申胜龙李援农银敏华张敏张敏
关键词:秸秆覆盖温度硝态氮夏玉米
泥沙浓度与进口压力对迷宫流道滴头堵塞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明泥沙浓度与进口压力对内镶片式迷宫流道滴头堵塞的原因及规律,采用全组合试验方法。分选出粒径小于0.10 mm的泥沙,配制成3种泥沙浓度的浑水,分别在0.025和0.075 MPa压力下,采用周期性间歇灌水试验观测流量变化,通过激光粒度仪分析堵塞泥沙粒径,结合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和滴头相对流量分析滴头堵塞规律。试验结果表明:0.025 MPa,堵塞部位分布较集中,且堵塞部位较靠管末;0.075 MPa,堵塞部位分布较分散,且均匀地分布在滴灌管上。相同泥沙浓度下,0.075 MPa压力较0.025 MPa易引起滴头堵塞;滴头堵塞程度并不完全随泥沙浓度增大而加快,部分浓度较小的浑水堵塞发展较快于浓度较大的浑水,在一定的压力下,存在易造成滴头堵塞的敏感浓度范围。
徐路全李援农房云杰银敏华黄鹏王凯瑜王星垚
关键词:泥沙浓度
不同地膜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冬小麦植株氮素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不同颜色、不同材料地膜对冬小麦的影响却不尽相同。比较不同地膜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探寻更为有效的覆膜技术。试验于2014-2015、2015-2016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试验站进行,以小偃22号为供试品种,对比研究起垄不覆盖(CK)、垄覆普通膜(P)、垄覆降解膜(J)、垄覆黑膜(H)对大田土壤水热状况、水分利用效率和冬小麦生长后期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2014-2015年P、J、H处理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较处理CK提高8.94%、7.56%、9.54%,2015-2016年分别较处理CK提高7.15%、4.28%、9.46%,覆膜处理的保墒效果显著优于CK对照(P<0.05);2014-2015年P、J、H处理的0~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分别较处理CK提高9.53%、8.14%、3.16%,2015-2016年分别较处理CK提高10.21%、8.37%、3.47%;小麦生长后期垄覆黑膜(H)氮素的积累转运量高于垄覆普通膜(P)和垄覆降解膜(J),普通膜和降解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P、J、H处理2a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16.22%、16.63%、24.90%和46.57%、45.05%、61.08%。降解膜和普通膜的增温保墒效果相当,黑膜保墒效果最好,增温效果并不显著,垄覆黑膜可有效促进冬小麦生长后期氮素的积累转运,节水增产效果最优。
王星垚李援农银敏华徐袁博任全茂徐路全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氮素水分利用效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