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血清
  • 3篇关节
  • 2篇血管
  • 2篇远端
  • 2篇诊断与外科治...
  • 2篇侵袭性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治疗
  • 2篇疗效
  • 2篇基因
  • 2篇宫内
  • 2篇骨科
  • 2篇股骨
  • 2篇关节炎
  • 1篇蛋白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调节亚基
  • 1篇信号

机构

  • 17篇成都医学院第...
  • 3篇新津县人民医...

作者

  • 17篇余华
  • 7篇李少星
  • 7篇林炎水
  • 7篇刘金望
  • 7篇向登
  • 7篇贺军
  • 6篇林杨景
  • 6篇赵文
  • 5篇蒋涛
  • 3篇刘战立
  • 1篇席小燕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锁定与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与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使用锁定和普通解剖型锁骨钢板的65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锁定解剖型锁骨钢板的患者29例(A组),使...
林杨景林炎水蒋涛贺军向登刘金望赵文余华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疗效
棕色瘤的鉴别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棕色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棕色瘤9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7.6岁(19~51岁),平均病程5.4年(2.5年~15年)。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消瘦乏力、厌食恶心、全身多处疼痛及骨密度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增高。全部病例均为多发。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部薄层CT扫描以确定甲状旁腺位置及有无肿块。承重骨上的棕色瘤行手术切除、同种异体骨植骨,必要时加用内固定;非承重骨上的棕色瘤无需特别处理。结果:随访时间2年~5.5年,平均随访时间3.2年。术后6周左右未切除的棕色瘤病损表现出好转迹象,皮质骨吸收处变化最早最明显,术后3~6月骨质疏松明显好转。异体骨平均愈合时间为13.2月。无一例发生感染,异体骨排斥反应及内固定断裂。随访期未见棕色瘤进一步形成。结论:有尿路结石、高血钙、广泛骨质疏松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样患者应高度怀疑棕色瘤。病理诊断应与骨巨细胞瘤仔细鉴别。棕色瘤经外科手术及抗骨质疏松等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贺军林杨景向登刘金望余华蒋涛林炎水
关键词:棕色瘤外科
血清IFN-γ、HBD-2水平与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γ-干扰素(IFN-γ)、β-防御素-2(HBD-2)与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VVC)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妊娠合并VVC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VCC组),统计VVC患者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51例、正常妊娠结局组32例;另选取同期住院并分娩的非VVC妊娠妇女90例作为对照(非VVC组),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HBD-2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IFN-γ、HBD-2水平与阴道微生态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VVC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VVC组血清IFN-γ、HBD-2水平均显著高于非VVC组(P<0.05);VVC组阴道菌群密集度为Ⅱ~Ⅲ级、菌群多样性为Ⅱ~Ⅲ级、清洁度为Ⅰ~Ⅱ度、pH为3.8~4.5占比显著低于非VVC组(P<0.05),VVC组过氧化氢酶为阳性、白细胞脂酶为阳性占比显著高于非VVC组(P<0.05);阴道菌群密集度为Ⅱ~Ⅲ级、菌群多样性为Ⅱ~Ⅲ级、清洁度为Ⅰ~Ⅱ度、pH在3.8~4.5之间、过氧化氢酶为阴性、白细胞脂酶为阴性的VVC患者血清IFN-γ、HBD-2显著低于阴道菌群密集度为Ⅰ或Ⅳ级、菌群多样性为Ⅰ或Ⅳ级、清洁度为Ⅲ~Ⅳ度、pH>4.5、过氧化氢酶为阳性、白细胞脂酶为阳性的VVC患者(P<0.05);VVC组不良妊娠结局(产后出血、过期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VVC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IFN-γ、HBD-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均P<0.05);IFN-γ、HBD-2均是妊娠合并VVC患者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IFN-γ、HBD-2水平在妊娠合并VVC患者体内上升,阴道微生态指标异常者血清IFN-γ、HBD-2水平较高,且血清IFN-γ、HBD-2升高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关。
李少星杨惠欢余华
关键词:Β-防御素-2阴道微生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iRNA-196a异常表达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关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iRNA-196a异常表达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联。方法选取确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8例及其他类型股骨头坏死患者65例作为对照;荧光标记定量PCR测定mRNA表达水平,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其他相关因素信息。SPSS 17.0统计软件包用于数据分析。结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iRNA-196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坏死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也随之增高(P<0.05);年龄大、miRNA-196a高表达,免疫性疾病家族史以及激素使用时间长均可能增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风险,男性和体质量指数(BMI)超标则表现为弱保护因素(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iRNA-196a异常表达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存在关联,且此关联受到年龄、性别以及家族史等因素的潜在影响。
余华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尺骨茎突骨折对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我院收治的90例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DRF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其类型分为A组尺骨茎突体部和尖端骨折,B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C组未发生尺骨茎突骨折,三组均采用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对比三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疗效、影像学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经手术治疗后的优良率分别为92.00%、96.30%和92.11%,三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治疗优良率、影像学指标(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好,患者是否出现尺骨茎突骨折对手术治疗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出现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时,术中可检查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若不稳定可进行手术固定处理。
余华李少星刘战立
关键词:尺骨茎突骨折疗效
不同置钉方法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部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置钉方法空心螺钉内固定(hollow screw internal fixation,HSIF)治疗新鲜腕部舟状骨骨折(scaphoid fracture,S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HSIF治疗的SF新鲜骨折患者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39.77岁;骨折原因:摔伤32例,道路交通伤30例,运动损伤13例,其他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SF新鲜骨折患者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各39例。实验1组行近极向远极HSIF,实验2组行远极向近极HSIF。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恢复工作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腕关节活动情况及术后6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实验1组骨性愈合率(89.74%)高于实验2组(74.36%),骨折愈合时间(9.89±1.17)周、恢复工作时间(11.27±1.38)周均小于实验2组[(13.76±1.68)周、(15.92±1.85)周],P<0.05。术后,实验1组腕关节活动指标均大于实验2组,P<0.05。术后,实验1组各项Cooney腕关节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验2组,P<0.05。实验1组优良率(92.31%)高于实验2组(76.92%),P<0.05。结论近极向远极HSIF治疗SF新鲜骨折患者可有效保护局部血供,促进骨性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赵文林炎水蒋涛贺军向登林杨景刘金望余华
关键词:舟状骨骨折腕部螺钉内固定
环瓜氨酸肽抗体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侵蚀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侵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RA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自愿参与研究的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的CCP抗体及CD4CD;Treg细胞表达水平,并采用X线片评价骨关节侵蚀程度。结果观察组CC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80/120)比0.0%(0/40),X2=17.78,P〈0.01];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1.8)%比(4.2±2.1)%,t=2.46,19〈0.05]。CCP抗体诊断RA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100.0%。CCP阳性组(80例)骨关节侵蚀评分及骨关节侵蚀率明显高于CCP阴性组(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4)分比(3.4±2.3)分、72.5%(58/80)比17.5%(7/40),P〈0.05]。CCP抗体与骨关节侵蚀率呈高度正相关(r=0.85,P〈0.01);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骨关节侵蚀率无相关性(r=-0.13,P〉0.05)。结论CCP抗体与RA患者骨关节侵蚀率呈正相关,但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骨关节侵蚀率无关。CCP抗体诊断RA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可作为临床RA早期诊断和预测骨关节侵蚀程度的指标。
向登林炎水贺军刘金望余华赵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调节性T细胞
盆腔及骶尾部、会阴部巨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一例
2016年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0岁。因"发现会阴部肿块逐渐增大6年"于2014年4月10日入院。6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会阴部紧贴左大腿处拇指大小肿块,无任何不适,未予重视及诊治。此后患者自觉包块逐渐长大,大便习惯似有改变。
贺军向登林杨景刘金望余华赵文唐宗荣林炎水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手术治疗病理
扁蒴藤素调节YAP/TAZ信号通路对创伤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扁蒴藤素(PM)调节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TAZ)信号通路对创伤性关节炎(PTO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OA组、低剂量PM组(PM-L组,100 mg/kg PM)、高剂量PM组(PM-H组,200 mg/kg PM)和高剂量PM+YAP抑制剂VTPF组(PM-H+VTPF组,200 mg/kg PM+10 mg/kg VTPF),每组12只。记录大鼠热痛阈值、压痛阈值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Mankin s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软骨组织中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水平。TUNEL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大鼠软骨组织TAZ、IL-1β、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骨组织YAP/TAZ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OA组大鼠热痛阈值、压痛阈值、软骨组织YAP磷酸化水平、TAZ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软骨组织IL-1β、TNF-α及其mRNA水平、NO、MMP-1、MMP3水平、细胞凋亡率、Mankin s评分显著升高(P<0.05),HE显示软骨层变薄,结构不清晰,软骨细胞大量丢失、排列紊乱。与PTOA组相比,PM-L组、PM-H组大鼠相关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P<0.05),软骨组织病变减轻。YAP抑制剂VTPF减轻了PM对PTOA的治疗作用。结论PM可能通过激活YAP/TAZ信号通路,对PTOA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余华李少星刘相杰
关键词:创伤性关节炎
基于MSCT三维重建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分析MSCT三维重建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4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分型方法 不同分为常规组(X线检查后Garden标准进行分型)79例,MSCT组(MSCT三维重建后分型)70倒,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治疗情况,对所有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2年,了解其预后不良情况。结果 常规组79例患者,Ⅰ型24例,Ⅱ型30例,Ⅲ型16例,Ⅳ型9例, 30例(37.97%)患者行内固定手术治疗。MSCT组70例患者,MSCT-Ⅰ型17例,MSCT-Ⅱ,型26例,MSCT-Ⅲ型为人工关节置换术27例,其中行内固定治疗术者占比为(37.14%),两组间行内固定治疗者比较无差异(χ^(2)=01.01,P=0.917)。常规组随访2年后出现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情况分别为15.18%、20.25%,MSCT组为1.42%、2.85%,两者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情况比较,常规组明显高于MSCT组(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可全面、准确的显示出股骨颈骨折损伤情况况,为临床正确分型、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全面参考资料,对患者预后有好的影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余华李少星刘战立
关键词:MSCT三维重建老年股骨颈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