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伟
- 作品数:29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包括:茶树种植区,用于种植茶树,长成的鲜叶采收后用于加工成茶产品;间套种植区,与茶树种植区之间采用间种或者套种的模式相互设置,间套种植区种植有豆科草本植物;菌菇种植区,设置于茶树种植区和...
- 林生林文雄陈婷林金科林伟伟
-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水稻苗期碳氮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本研究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以NaCl浓度为16.3 mmol·kg^(-1)盆栽土壤为对照,以补充NaCl至100 mmol·kg^(-1)为盐胁迫,调查了盐胁迫条件下叶面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对水稻苗期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抑制水稻生长、碳氮代谢能力,且随胁迫时间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胁迫第10天碳水化合物、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上升,而胁迫第24天低于CK;胁迫第10天IAA、GA3和ZR含量降低,ABA和MT含量上升;褪黑素处理通过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碳氮代谢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同时提高MT、IAA、GA3和ZR含量,降低ABA含量。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盐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碳氮代谢能力并促进生长,增强水稻幼苗抵御盐胁迫的能力。
- 陈丽珊周红艳林伟伟
- 关键词:盐胁迫褪黑素碳氮代谢激素
- 一种茶叶种植控制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种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种植控制装置包括置于地底茶树植株以下的容纳腔,容纳腔上设置有若干与容纳腔以外土壤连通的渗水孔,容纳腔通过第一管路与循环泵相连,茶树植株根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的...
- 林伟伟林文雄林生周红艳陈丽珊李兆伟
- 一种有机肥立体发酵设备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有机肥立体发酵设备,包括物料提升装置、液压驱动站以及发酵罐主体,所述物料提升装置包含绞车、绞车电机、绞绳、加固架、提升料斗和提升架,所述物料提升装置上端靠近绞车处焊接有限位板,所...
- 林生林文雄陈婷林伟伟张利明谢晓康叶清兴徐扬升林发巧尤济彬
- 饼干(太子参)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饼干(太子参)。;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一种可供食用的饼干。;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梁鹏林生陈婷林伟伟陈军吴冬青林文雄
- 一种茶叶发酵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搅拌轴、驱动装置,发酵罐为中空结构其内部注入有温水,发酵罐上设置有温控模块,搅拌轴上和发酵罐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
- 林伟伟赵艳琳陈丽珊周红艳李兆伟
- 不同肥料对退化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7年
- 于福建省安溪县桃舟乡,选择宿根连作20年茶园进行田间试验。以未施肥(CK)、氮肥(NF)、羊粪(GM)及豆科绿肥(LF)等处理后的茶树根际土壤作为供试土样,分析不同肥料对茶树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微生物代谢活性及其不同类型磷脂脂肪酸含量变化等影响。结果表明:NF、GM和LF均能够提高茶园土壤pH值和有机质(OM)及速效钾(AK)等含量,其pH分别提高0.47%、2.36%和2.13%;OM分别提高17.56%、27.48%和54.96%;AK分别提高56.10%、63.41%和73.17%;碱解氮(AN)和速效磷(AP)在NF处理下分别下降了9.10%和335.00%;在GM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7.06%和2.11倍;在LF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6.70%和3.88倍;同时,施肥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活性,且提高效果由高到底依次为LF、GM、NF;酸性磷酸酶活性(ACP)和微生物对磷素利用率(UTP)在NF处理下分别降低70.04%和249.00%;在GM处理下分别提高了24.74%和1.80倍;在LF处理下分别提高34.28%和2.51倍;与此同时,GM和LF还能够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以及菌群多样性。综上所述,豆科绿肥和羊粪能够有效改善茶园土壤肥力,促进根际微生物对养分的代谢活性,对提升茶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 蒋宇航林生林伟伟陈婷Yasir Arafat位小丫林文雄
- 关键词:羊粪豆科绿肥微生物群落
- 用于茶园豆科类种植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茶园豆科类种植装置,豆科类作物种植与两行茶树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行茶树之间设置有若干沿茶树种植方向分布的断面为梯形的种植槽道,所述两行茶树之间设置有断面为梯形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道贴合在所述种...
- 林伟伟林文雄林生周红艳陈丽珊李兆伟
- 太子参连作介导土壤环境灾变机理与消减关键技术
- 林文雄林生吴林坤张志兴方长旬陈婷张重义林伟伟黄冬寿彭来
- 太子参主产于福建、贵州、江苏、山东、安徽等地,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有14个制剂含有太子参,涉及近300家企业。福建柘荣以"柘荣太子参"商标为依托,在2017年创造了30多亿元产值。但是,太子参在栽培种植过程存在严重...
- 关键词:
- 关键词:太子参栽培技术
- 玉米与花生间作的根际互惠方式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19年
- 采用两种间作比例(3:8和3:12)和3种种间根系间隔方式(无隔、网隔、全隔)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运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对玉米和花生复合群体的产量、系统生产力(SPI)及根际生态位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和花生以3:8和3:12间作在无隔和网隔处理下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且3:8间作在无隔和网隔处理下的SPI显著高于3:12间作的相应处理和单作对照.在相同间作比例下,全隔处理的实际产量损失指数(AYL)、区域时间等价率(ATER)和农田利用效率(LUE)均明显低于无隔和网隔处理.在单作环境下,作物群体占据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窄(Bm=0.0785,Bp=0.0893),重叠度最高(Omp=0.9956);3:8间作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变化幅度大于3:12间作.此外,3:8间作的玉米和花生土壤生境生态位适宜度均比3:12间作高,单作最低;3:8和3:12间作在无隔处理下的根系生态位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全隔和网隔处理.
- 林伟伟罗晓棉林文雄
- 关键词:玉米花生间作土地当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