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 作品数:22 被引量:179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马钱子总碱-白芍总苷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制备及体外评价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制备马钱子总碱(TASS)-白芍总苷(TGP)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TASS-TGP LLCN),并考察其体外经皮吸收行为。方法运用前体注入法制备TASS-TGP LLCN,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化TASS-TGP LLCN处方,并对优化后制备的TASS-TGP LLCN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泊洛沙姆407(F127)作为凝胶基质制备凝胶,运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TASS-TGPLLCN凝胶和TASS-TGP普通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初步考察TASS-TGP LLCN凝胶的经皮渗透行为。结果 TASS-TGP LLCN的最佳制备处方为甘油单油酸酯(GMO)1.0 g,F127 0.25g,分散相60 mL,马钱子碱、士的宁及芍药苷包封率均大于50%,制剂质量评价显示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5.3±16.4)nm,pH值6.62,在透射电镜下呈立方体结构,大小均一;透皮实验显示,TASS-TGP LLCN凝胶的24 h累积透过量、渗透速率及皮肤滞留量均大于TASS-TGP普通凝胶。结论 TASS-TGP LLCN呈现促渗和皮肤贮库的双重效应,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 刘丽丽刘丽丽方蕾徐玲霞金晨管咏梅朱卫丰陈丽华
- 关键词:马钱子总碱白芍总苷体外评价经皮渗透马钱子碱
- 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现状与思考被引量:9
- 2009年
- 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针对中药配伍饮片、组分层次研究模式及药效比较、体外成分分析、药动学研究等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药复方配伍释药单元层次及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从制剂学角度进行中药复方配伍优化及将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变化与体内过程、药效相结合的系统复方配伍研究,对丰富中药复方配伍及科学内涵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 陈丽华刘丽丽朱卫丰
-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方法
- 中药复方对寒热体质大鼠反向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未遵循体质特征的情况下,使用中药复方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体质干预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掌温筛选寒热体质的方法,从群体大鼠中筛选出常体、寒体和热体大鼠。观察大鼠自主活动,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液中的睾酮和甲状腺激素(T3,T4),观察寒体和热体大鼠分别在知柏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进行反向干预前后,掌温、自主活动、睾酮和甲状腺激素变化情况。结果:反向用药前常体组、寒体组和热体组大鼠之间,掌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热体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高于寒体组大鼠(P<0.01);热体组大鼠睾酮、T3以及T4含量,均高于常体组和寒体组大鼠。反向用药3个月后,与常体组比较,寒体组、热体组大鼠掌温均降低,差异显著(P<0.01);寒体组、热体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低于常体组大鼠(P<0.05);3组大鼠睾酮、T3以及T4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如未遵循体质特征使用中药复方对寒热体质进行干预,非但不能纠正体质偏颇,反而加重机体阴阳失调。
- 王珂刘丽丽董杨殷玉婷
- 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穴位贴及其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皂角刺30‑60重量份、莪术15‑30重量份、三棱15‑30重量份、干姜5‑10重量份、白芷10‑20重量份、红花3‑6...
- 李志明刘丽丽邓兰彭玲珍杨嘉欣赵秋萍李佳弘谢峰黄芬常乐
- 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药剂学三维互动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 2020年
- 融合云班课与微信平台的优势,构建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药剂学三维互动学习空间,探索其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学习阶段的运用方式,以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实现助学、助教、助记及助用的效果。
- 刘丽丽殷玉婷王馨马越兴魏韶锋
- 关键词:药剂学互动
- 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特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制备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中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效果,从而确定制备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比例。方法:选择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两种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通过比较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性能,确定最佳工艺。结果:使用HPLC-ELSD法测定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量,结果准确、可靠、稳定。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体外溶出速度;PEG6000作为载体的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快于PVP K30为载体的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结论:以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的药物/载体比例为1∶6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浙贝提取物中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速率。
- 刘丽丽陈丽华
- 关键词:贝母素甲贝母素乙
- 以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例探讨药理学的微课设计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为微课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正确认识微课的基础上,以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和作用机制为例,从设计对象、设计内容、技术支持和应用模式4个方面,探讨药理学的微课设计。结果: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主题突出、资源多样、短小精悍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次设计的药理学微课授课对象为江西中医药大学五年制本科中医专业学生;挑选药理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微课设计,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将知识点讲授完整;采用以录屏为主的软件模式进行微视频制作;并将制作的微课上传至金山快盘共享。结论: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应用模式,课程设计是其基础,对其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好的微课课程设计对于提高药理学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殷玉婷刘丽丽杨晨
- 关键词:强心苷药理学
- 中药穴位贴敷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被引量:29
- 2022年
-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归类、总结中药穴位贴敷在临床上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疾病提供理论指导,为中药穴位贴敷相关制剂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结合手工检索,收集中药穴位贴敷相关文献,建立穴位贴敷现代文献数据库,采集疾病种类、穴位选择、制剂形态、方剂组成等相关信息,运用文献计量学、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 005篇。经分析发现穴位贴敷的优势病种主要分布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在用药取穴方面,以肺俞、神阙、大椎、肾俞、定喘穴贴敷为多。从制剂形态来看,剂型集中于传统剂型,以膏剂、散剂、糊剂、饼剂最为常见。从用药规律分析,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在临床应用及理论研究方面均有新进展,但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疗效观察或效果评价,临床应用过程中多凭经验,标准化及规范化有待加强,且穴位贴敷作为辅助和联合疗法较多,相关机制研究多停留在穴位给药和非穴给药透过量的比较,涉及深层次递药机制研究极少。
- 邹佳余俊英管咏梅陈丽华尧章洪刘红宁朱卫丰刘丽丽
- 关键词:穴位贴敷中医外治文献计量学
- 芍药苷对正常及毒性剂量下士的宁经皮给药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及脑组织分布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建立了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士的宁及芍药苷同时测定的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芍药苷对正常及毒性剂量下士的宁经皮给药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及脑组织分布影响。结果显示,与士的宁毒性剂量组相比,配伍组中士的宁的AUC_(0-t)、AUC_(0-∞)、C_(max)均显著性减小(P<0.01),分别下降了51.51%、45.68%、46.03%;配伍组中芍药苷的AUC_(0-t)、AUC_(0-∞)、C_(max)均显著性增大(P<0.01),分别增加了91.41%、102.31%、169.32%。与士的宁正常剂量组相比,配伍组中士的宁的C_(max)、AUC_(0-t)及AUC_(0-∞)均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配伍组中芍药苷的C_(max)及T_(max)显著性增加(P<0.01),AUC_(0-t)及AUC_(0-∞)较配伍前分别增大了66.88%、70.55%。此外,配伍后士的宁脑部含量均有所下降,芍药苷脑组织浓度均有所上升。芍药苷与正常剂量及毒性剂量下士的宁配伍,能抑制士的宁的经皮吸收,同时极大地促进芍药苷的经皮渗透,但具体的相互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该研究建立了UPLC-MS/MS分析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良好,适用于芍药苷及士的宁配伍经皮给药前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脑组织分布研究,为士的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联合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为含马钱子的外用制剂开发充实基础。
- 刘丽丽陈谢谢殷玉婷殷玉婷管咏梅朱卫丰陈丽华
- 关键词: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经皮给药
- 含马钱子方剂的应用及配伍规律探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含马钱子中药的方剂,为马钱子的应用及配伍提供参考。方法:将现代统计学与中医传统文献学相结合,建立含马钱子中药的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药物的剂型、配伍规律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含马钱子方剂115首中外用给药及口服给药所占比例分别为41.74%及58.26%,与马钱子配伍的高频药物排名前5位的为乳香、没药、当归、红花、冰片。清热药、活血化瘀、祛风湿药为与马钱子配伍频次最多的3类药物。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马钱子常见的配伍药物以活血止痛、祛风湿、活血消肿、活血化瘀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的药对如:马钱子-乳香-没药、马钱子-血竭-红花等。结论:多种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能更客观和全面地反映药物配伍规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刘丽丽刘丽丽余俊英朱卫丰陈丽华
- 关键词:马钱子配伍规律关联规则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