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国
- 作品数:18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国家能力建设被引量:1
- 2008年
- 作为社会转型的主导力量,国家能力的强弱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社会转型也在影响着国家能力的发挥,二者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社会转型中提升国家能力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是实现国家能力结构转型、促进国家能力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能力和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重要路径选择。
- 张立国
- 关键词:社会转型
- 分利性与国家兴衰——奥尔森的集团政治功能理论述评被引量:4
- 2011年
- 奥尔森的集团政治功能理论以集体行动逻辑为基础,侧重分析集团政治的消极功能,认为利益集团本质上具有分利倾向,集团的分利活动在经济上将会导致垄断、妨碍技术进步,在政治上将会导致社会泛政治化、危害公平正义,进而影响国家的兴衰。该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修正和深化了对集团政治的传统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张立国
- 关键词:奥尔森集团政治
- 边疆非传统安全的合作治理机制建构探析被引量:8
- 2017年
- 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主要屏障,非传统安全逐渐成为边疆安全的主要威胁。从国家安全治理的角度来看,边疆非传统安全具有系统性、复合性、跨域性、转化性和民族宗教性等特点,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上的条块分割化、结构上的主体碎片化和能力上的整体滞后化之间的张力凸显了边疆非传统安全合作治理的必要性。构建边疆非传统安全的合作治理机制,应当从国家间安全合作、多主体联动、治理资源整合、治理制度建构等方面入手,整合不同区域、部门和组织的力量,架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网络。
- 张立国
- 关键词:边疆地区非传统安全安全治理
-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公共权力边界调整被引量:11
- 2016年
- 公共权力边界是公共权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界限,它本质上体现了权力与权利的辩证关系。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共权力与市场、社会边界的调整和再造,形成科学的公共权力边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总体而言,我国的公共权力边界划分日趋清晰,但也仍然存在着内部边界重叠交叉、外部边界规范化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权力效能的提升。公共权力边界受到政治体制、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应当重点从政府职能定位、社会力量培育、程序正义规约、制度体系完善等方面来入手为公共权力运行设定合理边界。
- 张立国
- 关键词:公共权力权力边界
- 职业化导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探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社会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须突出本科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征,构建基于职业化取向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相结合,建立通识课程、通用能力、学科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统一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实践课程贯穿其中,突出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差异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 张立国
- 关键词:政治学与行政学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
- 试论社会转型期政治沟通的困境与超越被引量:2
- 2008年
- 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赖以存在与运行的基本前提和不可缺少的要素。社会转型对政治沟通的巨大需求与政治沟通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政治沟通发展的困境。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沟通制度建设和公民政治社会化教育,是超越社会转型期政治沟通困境的现实路径选择。
- 张立国
- 关键词:社会转型政治沟通政治体制改革
- 约翰·密尔“多数暴政”思想论析
- 2008年
- 约翰.密尔多数暴政思想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尔通过对时代特征的考察,以平等和自由为逻辑出发点,认为多数暴政在于阶级立法和社会控制,并提出在个人自由与国家和社会控制之间进行合理调整来防止多数暴政,为近代多数暴政思想的探讨作了初步总结。
- 张立国刘松山
- 关键词:约翰·密尔多数暴政
- 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建设被引量:2
- 2010年
- 国家作为现代化过程的主导力量,国家能力的强弱对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现代化过程中的风险也形成了对国家能力的重要挑战,二者构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推进国家能力结构转型,促进国家能力提升,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国家能力和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的重要路径选择。
- 张立国
-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资源配置与整合被引量:1
- 2008年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政治资源作为人们获取利益的主要手段,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健全和完善由市场、政府和社会组成的政治资源配置体系,实现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
- 张立国
-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治资源
- 试论公民身份视域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被引量:3
- 2013年
-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多民族国家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重要课题。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虽然相辅相成,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公民身份作为现代国家中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制度化安排,其自身具有的政治性和文化性双重特征为实现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整合提供了新的纽带。在公民身份建构的基础上,要通过健全公民权利保障机制、扩大公民参与度、加强公民教育等措施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协同共存。
- 张立国
- 关键词:公民身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