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1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及赛拉嗪对大鼠大脑皮层与小脑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为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及赛拉嗪对大鼠大脑皮层与小脑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将1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XFM麻醉组(H组)和赛拉嗪组(X组)。除B组外,各组又分为6个亚组:麻醉诱导期(Ⅰ期)、翻正反射消失(Ⅱ期)、翻正反射消失后15min(Ⅲ期)、翻正反射消失后35min(Ⅳ期)、翻正反射恢复(Ⅴ期)、恢复直线爬行(Ⅵ期)。各组大鼠在对应的时间点断头处死,分离并采集大脑皮层和小脑,并分别提取RNA和蛋白质,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样品中c-fos基因mRNA含量和蛋白含量。结果显示:(1)C组大鼠大脑皮层与小脑c-fos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2)H组这2个脑区c-fos基因mRNA转录量逐渐升高,在Ⅲ期达到最高(P<0.01),在麻醉苏醒过程中下调;c-fos蛋白在麻醉过程中表达量上调,在麻醉苏醒后(Ⅵ期)表达量下降(P<0.01);(3)X组上述脑区c-fos基因mRNA表达量上升,主要在Ⅱ、Ⅲ、Ⅳ、Ⅴ期明显升高(P<0.01),Ⅵ期下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c-fos蛋白表达逐渐升高,而在Ⅴ、Ⅵ期表达下降(P<0.01),X组c-fos表达水平较H组表达水平低(P<0.01)。结果提示:在XFM和赛拉嗪麻醉过程中,大鼠大脑皮层与小脑中c-fos基因的表达量随麻醉加深而增加,在麻醉苏醒过程中表达量下降,大脑皮层及小脑可能是XFM和赛拉嗪的麻醉作用位点,两种药物对大鼠大脑皮层与小脑内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其麻醉作用机制之一。
- 牛栋梁王会英张士霞杨鹏王洪斌
- 关键词:大脑皮层小脑C-FOS基因
- 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及赛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为研究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XFM)及赛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将11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组,n=6)、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36)、XFM麻醉组(H组,n=36)和赛拉嗪组(X组,n=36),B组不给药,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组腹腔注射XFM麻醉,X组腹腔注射与XFM合剂中相同用量的赛拉嗪。除B组外,C、H、X组分为6个亚组:麻醉诱导期(Ⅰ期)、翻正反射消失(Ⅱ期)、翻正反射消失后15min(Ⅲ期)、翻正反射消失后35min(Ⅳ期)、翻正反射恢复(Ⅴ期)、恢复直线爬行(Ⅵ期)。各组大鼠在对应的时间点断头处死,分离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及脑干,并提取各脑组织蛋白质,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脑组织样品c-jun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B组相比,(1)C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及脑干c-jun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2)H组上述脑区c-jun蛋白表达量上升,Ⅵ期表达下降;(3)X组上述脑区c-jun蛋白表达量也上升,后期表达量下降,且与H组相比,X组c-jun蛋白表达量较低。各脑区间,c-jun蛋白表达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XFM和赛拉嗪麻醉过程中,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及脑干c-jun蛋白表达量随麻醉加深而增加,在麻醉苏醒过程中,c-jun蛋白表达量下降,提示XFM和赛拉嗪可以诱导上述脑区c-jun蛋白表达上调,这些脑区c-jun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XFM和赛拉嗪作用机制之一。
- 牛栋梁王会英杨鹏姜胜范宏刚王洪斌
- 关键词:不同脑区C-JUN
- 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对大鼠不同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和p-LKB1蛋白表达的影响
- 2016年
- 旨在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对大鼠不同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和p-LKB1蛋白表达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XFM组(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M组又按照时间点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试验设计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并分离各脑区,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试验组中大鼠不同脑区LKB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p-LKB1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试验的麻醉早期阶段(即M1和M2),各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丘脑与脑干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则明显升高,且丘脑差异显著(P<0.05),脑干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麻醉后期阶段(即M3和M4)各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表达明显上升,尤以M4突出,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丘脑和脑干变化最为明显;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丘脑和脑干p-LKB1蛋白表达呈现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XFM麻醉作用可能影响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KB1基因mRNA的转录和p-LKB1蛋白的表达。
- 杨鹏石星星陈皓李新苏丽雪杜雪曼范宏刚王洪斌
- 关键词:LKB1脑区
- 曲马多对大鼠不同脑区AMPK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为研究曲马多(tramadol,INN)作用下大鼠不同脑区AMPK(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表达量的变化,探讨INN的中枢镇痛机制,将30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NN组(Q组),Q组又分为4个亚组:Q1组(注射INN后10min)、Q2组(注射INN后20min)、Q3组(注射INN后40min)和Q4组(注射INN后60min),各组大鼠到达预定的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脑内AMPKα1、α2mRNA转录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M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INN后引起大鼠各脑区AMPKα1、α2mRNA高效表达,各时期AMPKα1、α2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在小脑区p-AM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10min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在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区其相对表达量在40,60 min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海马区则只在40min时间点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鼠各脑区的AMPK参与了INN的镇痛过程,而INN的镇痛机制可能与AMPK的高效表达有关。
- 苏丽雪杜雪曼石星星杨鹏陈皓李新范宏刚王洪斌
- 关键词:曲马多超前镇痛
- XFM及其颉颃剂交互作用对大鼠不同脑区4EBP1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
- 2016年
- 为了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对大鼠不同脑区4EBP1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机制,试验采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XFM与特异性颉颃剂交互组(MJ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MJ组又按照时间点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试验设计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并分离各脑区,取样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不同脑区4EBP1基因相对转录量。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早期交互阶段,MJ1组和MJ2组大脑皮层、海马、丘脑以及延髓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MJ1组4EBP1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极显著(P<0.001)。MJ2组大脑、海马、延髓表达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恢复到正常值,但MJ2组丘脑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1)。小脑早期交互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在试验晚期交互阶段,MJ3组和MJ4组大脑、丘脑、延髓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MJ4组海马显著性降低(P<0.01)。小脑在后期交互阶段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极显著(P<0.001)。说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作用能够影响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4EBP1基因mRNA的转录。
- 陈皓石星星杨鹏李新苏丽雪杜雪曼范宏刚王洪斌
- 关键词:RT-PCR
- 宁夏奶牛日粮主要矿物质元素缺余状况典型调查被引量:16
- 1998年
- 本文对宁夏3个大型奶牛场1200多头奶牛的40份饲料和39分血样分别进行钙、磷、铁、铜、锌、锰、钴、硒、钼、碘、氟等11种元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产奶净能、奶牛能量单位、粗蛋白、可消化蛋白质、粗纤维、锌、锰、铁、钴、钼等均在正常需要量范围内,钙、磷含量不足,碘、硒严重缺乏,氟含量过高,铜随日粮啤酒糟的添加而得到满足。即宁夏奶牛长期处于硒、碘、钙营养缺乏,铜营养阶段性不足和氟含量过高的环境中。
- 梁俭梁俭张一贤张秀陶许斌杨鹏张秀陶彭立刚
- 关键词:奶牛日粮血液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