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8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培训教具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护理培训教具,包括箱体以及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和箱盖转动连接,在箱体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控制主板、无线模块以及存储模块,其中蓄电池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控制主板与无线模块电连接,无线模块无线连...
- 杨文君何帆韩春霞虞妙婷米海力·马然木
- Th1/Th2平衡及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透析导管性感染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Th1/Th2平衡及人白细胞抗原DQA1(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透析导管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血液透析导管性感染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血液透析无导管性感染患者2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h1、Th2细胞及因子、以及HLA-DQA1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观察组Th1、Th2、TNF-α、TGF-1、IL-4和IL-6分别为(43.35±9.10)%、(3.10±0.92)%、(46.22±8.87)pg/mL、(50.05±13.36)pg/mL、(1.03±0.35)pg/mL和(40.05±11.65)pg/mL,高于对照组(P<0.05),而Th1/Th2为(14.01±2.2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HLA-DQA1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患者TNF-α、IL-4、IL-6分别为(58.07±2.65)pg/mL、(1.22±0.21)pg/mL和(46.67±9.96)ng/L,高于存活患者(P<0.05)。观察组存活和死亡患者HLA-DQA1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导管性感染患者Th1、Th2细胞及相关因子水平升高,发生感染和未发生患者HLA-DQA1基因型有所差异,其中TNF-α、IL-4、IL-6与预后有关。
- 何帆杨文君马丽韩媛媛
- 一种动静脉内痿理疗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痿理疗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理疗带本体,所述理疗带本体转动连接有承托部,所述理疗带本体上设有多个内袋,且内袋内装有软凝胶或冰袋,所述理疗带本体内设有多个膨胀气囊,各所述膨胀气囊均与通气...
- 焦丽娟何帆杨文君李媛媛王婷苏春梅 苑金华
- 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执行JCI标准医院感染控制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对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阳性区感控管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的3个透析治疗室为研究资料,其中,医院自2014年1月起开始对透析室实施JCI标准进行感染控制,对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血液净化中心医务人员的手、物表、空气、透析用水等环境样本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对检查合格率进行分析和对比;观察比较实施JCI感染措施前、后深静脉置管和内瘘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指标。结果JCI标准感控工作的措施实施后科室物表、手、空气、反渗水、透析液入口、透析液出口细菌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8.1%、97.5%、98.0%、95.8%、97.2%、95.8%,高于实施前的84.0%、88.9%、88.0%、83.3%、87.5%、83.3%(P<0.05);内瘘、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分别为0.0%、3.3%,低于实施前的15.0%、22.2%(P<0.05);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指标有改善。结论应用JCI标准进行感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液净化中心隔离区院感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杨文君周梅何帆刘招娣张丽
- 关键词:JCI标准医院感染控制
- 透析方式与维持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和微炎症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究维持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透析方式、疗效和微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于我院行透析治疗的9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分别行血液透析滤过(HDF),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洗(HFHD+HP)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三组患者ALB和Kt/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从A到C组依次升高(P<0.0125),BUN、Scr、β2-MG、PTH、CRP、IL-10、Hcy及TNF-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从A到C组依次降低(P<0.0125);三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30.00%vs.3.33%,P<0.0125);治疗后,三组患者SF-36和KDT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从A到C组依次升高(P<0.0125)。结论:HFHD+HP透析方案能有效抑制终末期肾病患者炎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 麻冰虞妙婷马丽何帆杨文君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血液净化微炎症
- 基于网络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群及桥梁症状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症状群间的关联关系,识别连接不同症状群的桥梁症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透析症状指数量表对4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基于网络分析识别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历着6个症状群,分别为皮肤症状群、尿毒症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情绪症状群、水电解质症状群与性功能障碍症状群。桥梁中心性指标显示桥梁强度最大的症状是担心(r_(bs)=7.946)和皮肤干燥(r_(bs)=7.800);桥梁紧密中心性最大的症状是担心(r_(bc)=0.331)和伤心(r_(bc)=0.322);桥梁中介中心性最大的症状是性欲减退(r_(bb)=12.000)和入睡困难(r_(bb)=7.000)。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受多个症状群困扰,担心和皮肤干燥是连接不同症状群的桥梁症状。针对桥梁症状进行精准干预,有利于阻断其在不同症状群间的桥接作用,提高症状管理效能。
- 马水梅杨文君帕热旦木·托乎提何帆李媛媛颜萍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群网络分析
- 营养支持小组式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相关研究
-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小组(NST)在纠正ESRD 患者营养代谢紊乱中的作用,通过一年的干预结果,观察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透(MHD)患者的营养状况、结合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更科学地反映营养小组式干预对MHD 患者...
- 何帆杨文君
- 团体心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和绝望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和绝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团体心理干预。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评价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及绝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UIS评分、SPB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BHS评分。结果MUI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不明确性(t=0.250,P=0.802)、复杂性(t=0.577,P=0.565)、信息缺乏(t=0.701,P=0.485)、不可预测维度评分(t=1.004,P=0.318)及总分(t=0.308,P=0.75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不明确性(t=3.188,P=0.002)、复杂性(t=3.873,P<0.001)、信息缺乏(t=8.681,P<0.001)、不可预测维度评分(t=8.114,P<0.001)及总分(t=7.062,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B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经济负担(t=0.832,P=0.407)、情感负担(t=0.645,P=0.520)、身体负担评分(t=0.638,P=0.525)及总分(t=0.797,P=0.42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情感负担(t=6.893,P<0.001)、身体负担评分(t=8.577,P<0.001)及总分(t=9.378,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经济负担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3,P=0.38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t=0.349,P=0.728)和SDS评分(t=0.296,P=0.76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月,观察组SAS评分(t=5.812,P<0.001)和SDS评分(t=5.146,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HS评分显示,干预前,两组对未来的感
- 杨文君周梅何帆李素华
- 关键词:团体心理干预终末期肾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感受负担
- 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营养状况、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糖尿病肾病(DN)终末期患者营养状况、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DN终末期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B组采用序贯血液透析治疗,C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三组患者营养状况、胰岛素抵抗、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治疗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A、B组[(328.19±34.82)mg/L比(241.87±23.75)、(246.35±24.06)mg/L,(36.82±9.51)g/L比(30.07±8.73)、(29.54±8.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低于A、B组[(6.82±1.46)mU/L比(8.79±1.1)、(8.34±1.08)mU/L,(7.57±1.13)mmol/L比(9.51±1.25)、(9.28±1.21)mmol/L,2.29±0.75比4.11±0.84、3.8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A、B组[(9.28±2.96)μg/L比(16.34±3.13)、(17.52±4.08)μg/L,(5.17±1.1)mg/L比(7.81±1.25)、(7.36±1.21)mg/L,(36.06±4.7)ng/L比(42.07±5.84)、(43.23±5.7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0/50)、16.00%(8/50)、4.00%(2/50),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43)。结论与高通量血液透析、序贯血液透析治疗比较,针对DN终末期患者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微炎性反应状态,并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 张烨杨文君何帆王顺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 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联合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杨文君何帆刘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