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晓
- 作品数:41 被引量:234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紫归解毒膏对肛瘘术后瘢痕形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5年
-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多采用手术治疗。肛瘘手术通常对肛周组织损伤较大,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伤口愈合后正常的组织被瘢痕代替,形成的瘢痕较深、较大,易损伤肛门括约肌,使其失去部分正常功能,从而产生肛门移位、刺痛、渗液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便,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肛瘘术后瘢痕形成是肛肠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对30例肛瘘术后患者采用紫归解毒膏进行伤口换药,并与爱可欣无菌敷料填塞伤口换药30例对照,观察瘢痕形成面积及症状,结果如下。
- 吴春晓江玉霞李亚平张亚滨
- 关键词:外用药直肠瘘瘢痕紫草
- 肛瘘术后应用自制新玉红膏换药的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我院自制新玉红膏用于肛瘘术后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我院自制新玉红膏纱条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结果:治愈天数比较,治疗组13~19d,对照组19~24d。结论:新玉红膏用于肛瘘术后换药,比传统换药方法创面愈合快。
- 鲍虎豹吴春晓王彦峰
- 关键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系统探索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用药规律。方法 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治疗UC的中药处方,建立Excel数据表对处方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UC的中药专利复方327个,用药以温性、寒性、平性,苦味、甘味、辛味药为主,归经以脾、肝、胃经为主。按照由高至低排序,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黄芪、白芍、白术、白及、白头翁、党参、茯苓;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药物以木香-黄连、白芍-黄连、党参-白芍、白及-黄连、白头翁-黄连配伍较多;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1味核心中药。结论 治疗UC的中药专利复方药物以温性、苦味药物为主,多归脾经,用药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药物为主,治疗上常用芍药甘草汤、芍药汤、升阳益胃汤等方进行加减治疗。
- 王斌吴春晓孙建慧顾丹丹周晓娴王靖娴刘启泉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关联规则核心网络
- 益胃化浊解毒方联合维酶素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疗效及对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益胃化浊解毒方联合维酶素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疗效及对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河北省中医院诊治的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维酶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胃化浊解毒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评分、病理组织学变量积分、胃黏膜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评分、病理组织学变量积分、胃黏膜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48/51),对照组为80.4%(41/5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化浊解毒方联合维酶素片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病变状态,降低胃黏膜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许亚培李博林徐伟超杨铸锋龙润吴春晓杜朋丽才艳茹王小天杨静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维酶素片KI-67蛋白表达
- 痔疮的瘀毒病因病机探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大便带血、肛门疼痛、肿物突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古代中医文献对痔疮病因、病机的记载,多关乎风、湿、燥、热、毒、瘀等邪气。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风、湿、燥、热等邪气蕴结成毒,毒邪怫郁气血,气血纵横凝滞而致瘀,瘀、毒共同导致了痔疮的发生,在痔疮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结合现代病理学研究,我们提出瘀毒是痔疮的主要病因,瘀毒损络是痔疮的主要病机,祛瘀解毒是治疗痔疮的基本大法,现论述如下。
- 吴剑箫吴春晓王延峰鲍虎豹郭光丽
- 关键词:中医病因病机
- 祛瘀生肌散联合地奥司明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散联合地奥司明对高位复杂性肛瘘(HCAF)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期为HCAF患者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HCAF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地奥司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祛瘀生肌散,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创面渗液量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症状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5,P=0.031)。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9,P<0.001)。2组患者治疗前创面渗液量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渗液量和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瘙痒、水肿、渗出和疼痛4项创面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瘙痒、水肿、渗出和疼痛4项创面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及直肠静息压(R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ALCT均长于治疗前,ARP和RR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CT长于对照组,ARP和R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 F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 高晓楠彭彪鲍虎豹王卫娜周立茹吴剑箫杨乾吴春晓
- 关键词:地奥司明高位复杂性肛瘘创面愈合肛门括约肌功能
- 足三里穴位敷贴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型便秘临床疗观察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敷贴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对慢传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7月我科和外科收治的12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化瘀通便汤治疗,研究组给予足三里穴位敷贴联合化瘀通便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33%,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腹部症状、直肠症状、大便症状的症状积分均降低,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不良情绪以及满意度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研究组停药4周以及停药12周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敷贴联合化瘀通便汤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麻倩陈善虎吴春晓薛丽娄莹莹宋易华
- 关键词:足三里穴位敷贴慢传输型便秘症状积分
- 刘启泉教授调气和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 2024年
- 文章以“气血”为切入点,遵循动态辩证观,分析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机演变的规律性,阐述了气血失于调和是CAG的发病基础,热毒是CAG气血失于调和的病理产物,热毒阻络是CAG的致病关键;总结了刘启泉教授以调气和血、解毒散结为治疗法则,归纳了刘启泉教授调气机,药取轻灵;通血滞,气血兼顾;清热毒,巧用苦寒的遣方用药特点。
- 孙建慧陈苹苹张霞曹桦张乃霖吴春晓刘启泉
- 关键词:气血解毒散结名医经验
- 通腑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脓毒症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通腑益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将135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治疗组5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腑益气汤治疗。28天后观察患者APACHII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APACH II评分下降,血清TNFα、BNP、PCT、IL-6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BNP、PCT、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腑益气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APACH II评分,降低血清TNFα、BNP、PCT、IL-6水平,保护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脓毒症症状。
- 杜立建吴旭清张娟辉吴春晓石慧君戴琳
- 关键词:脓毒症临床疗效
- 八正散加减对湿热下注型痔瘘术后尿潴留疗效及对恢复排尿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湿热下注型痔瘘术后尿潴留(UR)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4例痔瘘术后U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新斯的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正散加减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后首次排尿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缩短、膀胱残余尿量(RUV)显著减少、最大尿流率(Q…)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9.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出血、疼痛及再次发生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下注型痔瘘术后尿潴留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更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自主排尿功能临床疗效优于新斯的明。
- 陈爱霞王欣吴春晓江雪王梅青周颖刘占伦
- 关键词:痔瘘术后尿潴留湿热下注型八正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