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凡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解质
  • 1篇虚拟化
  • 1篇有机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恢复过程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储量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硫化物
  • 1篇镜像
  • 1篇黄土高原
  • 1篇固态
  • 1篇固态电解
  • 1篇固态电解质
  • 1篇含硅
  • 1篇负极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3篇吴凡
  • 1篇宋怡
  • 1篇李泓
  • 1篇陈立泉
  • 1篇吴凡
  • 1篇周媛媛
  • 1篇张文博
  • 1篇徐继伟
  • 1篇王云强
  • 1篇安韶山
  • 1篇宋云奎
  • 1篇张萍萍
  • 1篇杨阳

传媒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储能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QoS约束的虚拟机镜像放置优化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虚拟机正逐步成为应用服务的部署环境,如何高效、经济地管理虚拟机镜像文件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Qo S约束的虚拟机镜像放置优化方法,通过存储收益模型量化分析用户服务质量约束下的存储服务综合收益,优化镜像文件的存储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显著优化存储收益.
吴凡宋云奎徐继伟张文博
关键词:虚拟化
含硅负极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超高离子电导率和优良力学性能,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最有希望的技术路线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促进其应用,理论比容量接近石墨10倍(3759 mA·h/g)的硅负极材料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并且Si负极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结合,可规避Si负极在液态电池中重复生成固态电解质界面层(SEI)的问题,充分发挥Si负极的高容量,同时利用硫化物较好的力学性能缓冲硅负极巨大的体积膨胀,改善固固接触,促进离子扩散,有望实现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长效循环。虽然含Si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极具实用前景,但是目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有效的表征手段和对基础科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全电池性能较差、容量衰减过快、比能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加速推进含Si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研究进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工作,分类论述了3种类型的含Si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粉饼电池、湿法涂覆电池、薄膜电池),综合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并阐明通过减小Si的颗粒尺寸、外加应力、设置合适的截止电压、调控硫化物电解质的杨氏模量等手段可以有效优化含Si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性能。最后,本文分析了目前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未来发展趋势。
闫汶琳吴凡吴凡吴凡
关键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黄土高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其土层深厚,蕴藏着大量的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双碳”目标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导致土壤固碳量大幅增加,新时代黄土高原土壤碳汇效应将持续增加。鉴于此,本文首先概括了黄土高原1982—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与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在回顾植被恢复进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然后综述了黄土高原土壤碳储量与固碳效应的研究现状、进展与不确定性,并总结了土壤碳储量的驱动因素;最后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汇效应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展望,为黄土高原土壤碳汇功能和生态效益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杨阳杨阳童永平张萍萍吴凡张萍萍宋怡吴凡安韶山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碳储量植被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