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佑林

作品数:71 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经济管理
  • 1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文化
  • 11篇企业
  • 11篇企业家
  • 9篇区域经济
  • 8篇文化产业
  • 8篇传统文化
  • 5篇文化贸易
  • 5篇文化资源
  • 5篇经济发展
  • 4篇人力资本
  • 4篇上海文化
  • 4篇农村
  • 4篇农民
  • 4篇资本
  • 4篇西部大
  • 4篇西部大开
  • 4篇西部大开发
  • 4篇贸易发展
  • 4篇经济结构
  • 4篇劳动力

机构

  • 32篇浙江财经学院
  • 20篇上海对外经贸...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浙江财经大学
  • 6篇浙江理工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70篇张佑林
  • 6篇李萌
  • 5篇陈朝霞
  • 3篇陈朝霞
  • 1篇汪小勤
  • 1篇王成菊
  • 1篇侯祖戎
  • 1篇谷永芬
  • 1篇侯盈丽
  • 1篇李萌
  • 1篇李萌
  • 1篇周春儿
  • 1篇张国平
  • 1篇朱晓辉
  • 1篇王晓东
  • 1篇洪蔚脍
  • 1篇施国芳
  • 1篇赵会会
  • 1篇李凯
  • 1篇张晞

传媒

  • 4篇经济论坛
  • 4篇吉首大学学报...
  • 3篇经济与管理评...
  • 2篇财经论丛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山东经济
  • 2篇产业与科技论...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商业时代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商业研究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消费经济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中国西部
  • 1篇职业技术教育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未来与发展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15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2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产业结构看浙江外贸发展方式的定位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从浙江产业结构现状出发,探讨了浙江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浙江外贸增长方式的影响,说明浙江粗放式的外贸出口方式是受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支配的。本文指出,要提高浙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对浙江低层次的产业结构进行改造,浙江外贸增长方式的大方向应该是由"浙江制造"提升为"浙江创造"。最后,本文还提出了浙江外贸增长方式改革的具体设想。
张佑林
关键词:产业结构外贸增长方式劳动密集型产业
区域文化对市场经济环境形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区域文化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深入分析区域文化对市场经济环境形成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从政治文化对政治体制变革的影响,经济文化对经济组织创新的影响,伦理文化对竞争环境建立的影响,以及宗教文化对科学意识培养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区域文化对市场经济环境形成的作用路径,说明区域文化对市场环境的形成具有内源性的影响。
张佑林台晓东
关键词:区域文化市场环境
文化观念变革: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前提条件
2009年
本文将西部大开发与传统文化变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西部区域经济贫困的根源在于西部人的观念落后,而人们的落后观念的形成又是与西部文化联系在一起的。从本质上看,西部文化是一种保守的农业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理念难以相融,因此,通过文化变革,最终实现西部人的保守观念向现代创新观念的转型,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所在。本文还特别强调了树立企业家主体形象的理念。
张佑林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文化变革
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2006年
本文以张培刚的发展经济学奠基之作《农业与工业化》作为研究对象,说明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农业发展理论,对于解决我国今天所面临的“三农”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农业问題,主要从经济发展的主题,农业对工业化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对张培刚的农业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地挖掘。
张佑林李萌
关键词: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土地制度改革
信贷支持与文化创意产业生命周期及绩效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信贷扶持是产业发展的血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更加依赖信贷政策的支持。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政策效果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每增加1%,净资产收益率上升0.0263个单位,企业收入增加0.636%;信贷支持不仅对文化创意企业收入和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而且每间隔三年呈现V型周期性波动;信贷支持效果受产业所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其对产业周期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表现在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下降时,信贷支持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有较大正向作用,并且信贷支持对企业收入的贡献与营业收入增长率正相关。
谷永芬王晓东张佑林
关键词:信贷支持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产业生命周期
温州市的战略定位:东南沿海区域经济新的“发展极”
2002年
“发展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带动作用。本文以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 ,说明了将温州市发展为本区经济“发展极”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 ,指出以温州市为中心的闽浙赣广大地区目前是东南沿海经济区最为薄弱的一环。而提升温州市的战略地位 ,则不仅将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且对整个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全面实现现代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 。
张佑林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极
区域文化精神对区域经济制度创新的影响研究——以浙江工业化模式为例
2011年
经济发展不是一个简单地应用现行市场机制,而是一个矫正制度缺陷和弥补制度稀缺,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精神对制度创新具有内源性影响。以浙江区域文化为例,其越文化内部所具有的创新冒险精神,对浙江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浙江模式"的形成起了支配性的作用,正是在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家的主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最终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张佑林陈朝霞
关键词:创新型文化民营企业家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被引量:4
2007年
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文章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机理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长期以来对农业资源环境的过渡开发所导致“公有地悲剧”下的农业生态失衡,并且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农业生态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方略。
李萌张佑林
关键词: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该文从长江三角洲经济过度竞争的现状出发, 指出行政区划和僵化的管理制度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说明只有通过制度创新, 实现经济一体化, 才能消除本区域过度竞争的问题。并从宏观管理制度创新和微观体制创新两个方面, 提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思路和设想。
张佑林
关键词:行政区划
豫浙文化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之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文化并非生产中的直接投入要素,但文化通过经济活动主体对生产要素投入以及要素使用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以浙江省和河南省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为例,从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劳动投入量、资本积累、企业家的数量以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认为经济文化的差异是导致河南经济发展落后于浙江省的基础性原因。
张佑林赵会会
关键词:越文化区域经济差距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