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延平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企业
  • 1篇信息生成
  • 1篇学法
  • 1篇游戏
  • 1篇游戏教学
  • 1篇游戏教学法
  • 1篇人力资本
  • 1篇人力资本效率
  • 1篇试卷
  • 1篇手写
  • 1篇数字化
  • 1篇批改
  • 1篇批改作文
  • 1篇专精
  • 1篇资本
  • 1篇资本效率
  • 1篇作文
  • 1篇维度
  • 1篇物联网
  • 1篇理学

机构

  • 5篇广州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篇张延平
  • 1篇李世杰
  • 1篇刘倩
  • 1篇汤萱
  • 1篇范丽繁
  • 1篇李莎
  • 1篇张延平

传媒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教资料
  • 1篇产经评论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数字化如何驱动制造业企业技术研发范式演进——基于海尔的纵向案例研究
2025年
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针对海尔1995-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研发实践,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技术研发的动态过程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信息化、平台化、互联网生态三个阶段,在数字化的不同阶段,由不同的数字化水平驱动资源编排,实现知识快速吸收,进而推动企业从封闭式自有研发到开放式协作研发再到场景式生态研发的范式演变。在信息化阶段,企业在数字基础建构的驱动下,通过资源结构化行动实现快速响应并吸收新知识,快速地在自有技术研发流程中实现突破。在平台化阶段,企业在数字要素捆绑的驱动下,通过资源能力化行动快速将新知识转化为研发能力,在开放式协作研发流程中实现快速突破。在互联网生态阶段,企业在数字边界撬动下,通过资源杠杆化行动实现与多个合作企业的快速协同创新,在场景生态研发流程中实现快速突破。本文由此提出数字化驱动制造业企业技术研发范式演进的动态过程模型,解析了技术研发过程中资源编排对吸收速度的独特作用机制。本研究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和吸收速度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并为中国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路径提供管理启示。
李世杰刘倩刘倩
关键词:数字化
游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以管理学的教学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游戏教学法的来源和特点,然后以管理学的教学为例,从四个环节分析了游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游戏的选择、游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游戏的实施和游戏的总结,最后提出了在应用游戏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范丽繁张延平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管理学教学
批改作文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批改作文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包括,扫描识别模块:用于扫描学生试卷,识别作文基础书写错误并显示;切换模块:用于将学生手写字切换为规范字;评语模块:用于设置评语关键词,获取用户点击评语关键词的信息并根据信息生...
方海潮周冠宏郑佳烨张延平何子朗张维泽
“双跨”平台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卡脖子”技术突破的过程机制研究
2025年
“卡脖子”技术突破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为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带来了新机遇。本文基于数智赋能与资源编排理论,对卡奥斯数智赋能征和工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过程和机制展开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卡脖子”技术突破经历技术积累期、突破期和迭代期。此中数智赋能对资源编排的助推与二者协同演进两大机制发挥作用。(2)在技术积累期,专精特新企业自主实现专业领域技术和初始数智技术的积累。(3)在技术突破期,“双跨”平台先实施数据赋能和技术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数据资源编排行动和技术资源编排行动,助推技术创新效能提升。而后实施结构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流程资源编排行动,助推技术创新模式重塑。在上述双重契合作用下,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4)在技术迭代期,“双跨”平台实施跨行业跨领域的场域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多生态资源编排行动,支撑“卡脖子”技术创新迭代。本研究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突破的研究对象类型,拓展了数智赋能与资源编排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双跨”平台多重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及“卡脖子”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启示。
张延平李莎张瑶刘园彬
物联网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本效率分解——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1家企业2008-2015年间的跟踪调研被引量:5
2019年
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集群式及产业链协同式发展,其中关键点在人力资本的时间与空间协同。以人力资本为切入点,以提升集群产业链纵向协同效率为目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从时序协同和空间协同两个维度分解物联网集群三环节间的人力资本综合效率、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的协同情况。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始于2006年,经十多年的发展,初具集群式产业链组织形态,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根据其中11家企业2008-2015年间的跟踪调研数据,从感知、传输和应用纵向三环节展开空间协同性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5年间物联网集群三环节的人力资本综合效率、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都呈现上升态势,时序协同性较好。在空间协同性上,2013-2015年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综合效率显现出较高的协同特征,2014年及2015年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呈现出基本协同特征。2008-2015年间,管理人才投入和集群内协同创新交流培训投入的产出效应明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较大,未能有效发挥技术人才人力资本效率,R&D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张延平张延平汤萱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集群人力资本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