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良
- 作品数:33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扬子北缘京山-钟祥地区下奥陶统地层序列及其区域对比被引量:1
- 2021年
- 湖北京山-钟祥一带的下奥陶统特征与毗邻的峡东及随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开展了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研究对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扬子北缘早奥陶世的古地理特征及演化.通过详细的剖面测制和地层对比研究,将钟祥-京山地区下奥陶统自下而上分为娄山关组、温峡口组(新建)、钟祥组(新建)和大湾组.新建的温峡口组以竹叶状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属于台地边缘浅滩-浅水陆棚相沉积.根据温峡口组中所产的腹足、腕足和头足类化石,认为其沉积时代为特马豆克期中-晚期至弗洛期早期.钟祥组为灰色-灰黑色笔石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产丰富的腕足、三叶虫、海百合茎、笔石、头足类等生物化石,属于深水陆棚区沉积,其地质时代为早奥陶世弗洛期.通过区域地层对比,温峡口组与峡东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和随南高家湾组底部层位相当,而钟祥组则与峡东大湾组下段的下部和随南高家湾组中-上部可以对比.
- 刘浩邓新金鑫镖曾庆銮徐大良张维峰彭练红
- 关键词:扬子陆块笔石地层学
- 中扬子地区燕山期构造体制转换时限:来自白垩纪磨拉石建造的证据
- 本文认为黄陵背斜东侧的早白垩世挤压型磨拉石建造不是造山旋回结束的标志,而造山旋回结束的标志应为晚白垩世拉张型磨拉石建造的底界不整合面。进一步约束中扬子地区燕山期构造体制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时限为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
- 徐大良刘浩魏运许彭练红邓新
- 关键词:磨拉石建造造山旋回白垩纪
- 武当隆起西段新元古代牌楼花岗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成岩指示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造岩矿物,其化学成分可以用于判断岩体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对武当隆起西段牌楼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黑云母Al~Ⅵ原子数较低(0.128~0.395),而Ti原子数适中(0.236~0.267),属于铁叶云母,并且均具富Fe贫Mg的特征,Fe^(2+)/(Fe^(2+)+Mg)值为0.985~0.989。岩相学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牌楼二长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岩浆成因,结晶温度为640~710℃,寄主岩体的固结压力为0.9~1.7 GPa,log f_(O_2)变化于-18.1~-17.4之间,指示其形成于低氧逸度环境中。岩浆的氧逸度较低可能是导致牌楼岩体不能形成Cu、Au和Mo矿化的决定因素,而缺乏Sn矿化可能与熔体温度较低有关。综合黑云母化学成分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牌楼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侵位于非造山的伸展构造背景。
- 张维峰彭练红徐大良邓新刘浩金鑫镖谭靖
- 关键词:矿物成分黑云母
-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俯冲盘陆壳基底组成:白垩纪脉岩捕获/继承锆石的证据被引量:3
- 2023年
- 蕴藏在年轻造山带中的古老陆壳基底是揭示陆块早期构造事件和演化的良好载体。碰撞造山带中俯冲盘大陆基底一般位于多层次地壳结构的下部而难以在地表广泛出露,而浅表火成岩中的捕获/继承锆石可以用来示踪大陆地壳深部古老物质的组成和演化。本文报道了在大别山南缘8件中生代脉岩(140~127 Ma)中新发现捕获/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用以探讨鲜有关注的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俯冲盘陆壳基底的组成和演化等关键问题。捕获/继承锆石U-Pb年龄显示出显著的前寒武纪峰值年龄,记录了丰富的3.44~3.23 Ga、2.99~2.82 Ga、2.79~2.60 Ga、2.47 Ga、2.00 Ga、1.82 Ga、0.89 Ga、0.82~0.78 Ga和0.71~0.59 Ga等多阶段岩浆事件,以及3.28 Ga、2.87 Ga、2.73 Ga、2.51 Ga、1.98 Ga和0.80 Ga等六期变质事件。捕获/继承锆石的Hf同位素显示大别山南缘在太古宙发生过显著的陆壳生长,主要集中在古太古代(3.6~3.3 Ga)和新太古代(2.7~2.6 Ga),并经历了多期次的陆壳再造(3.4~3.2 Ga、3.0~2.8 Ga、2.7~2.5 Ga、2.0~1.8 Ga、0.9~0.6 Ga和0.1 Ga)。综合分析认为大别山南缘应代表了未卷入深俯冲的俯冲盘早前寒武纪陆壳基底,并至少经历了古元古代、新元古代等多期次岩浆构造热事件的叠加改造,其形成分别与Columbia超大陆和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有关。
- 徐大良徐大良彭练红邓新金巍金鑫镖
-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0年
- 从前人地表地质、地球化学探测与构造年代学,形变资料等方面入手,结合遥感影像信息,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活动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时期总体活动性不强,表现为右旋走滑性质。断裂以宿迁为界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差异性——北段较强,南段较弱;在北华北块体内部,郯庐断裂带通过其活动性的分段差异调节次一级块体的不同方向位移;枣庄—宿迁断裂对郯庐断裂带的切割及其左旋走滑调节作用是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活动差异性的主要成因。
- 龚伟曾佐勋王杰徐大良胡烨李细光
- 关键词:第四纪活动性遥感影像
- 水星构造特征及演化
- 2009年
-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类地行星,它有着类似月球的外表和类似地球的内部,其重要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广泛分布的撞击坑;全球线性构造(格子构造)体系;叶片状悬崖;与Caloris盆地相关的构造;局部的拉张构造,其中叶片状悬崖是仅存在于水星的独特构造。类地行星(除地球以外)的构造形迹主要形成于星球历史的早、中期,同时小行星体的构造演化通常被认为是行星热演化以及外部作用(如强烈撞击或者潮汐)共同作用的结果。
- 闫丹曾佐勋胡才志徐大良胡烨
- 关键词:水星构造演化史
- 扬子北缘神农架地区郑家垭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4
- 2016年
- 神农架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东与黄陵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相邻,对该区东部郑家垭组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中新元古代神农架地区与黄陵地区的相互关系和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郑家垭组2件砂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共获得了103组U-Pb有效年龄。碎屑锆石的谐和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0.98-1.2Ga、1.3-1.6Ga、1.8-2.3Ga、2.45-2.9Ga 4个区间,其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谐和年龄为980-995Ma,表明郑家垭组的沉积作用持续到了新元古代早期。与周缘地质体中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比较,认为所研究样品的碎屑锆石物源一部分来自于神农架微陆块,一部分来自于庙湾蛇绿岩,具有双向物源特征。结合现有的资料,认为郑家垭组可能为神农架弧与庙湾SSZ型蛇绿岩之间的弧前盆地沉积,指示扬子克拉通内存在格林威尔运动早期的俯冲记录。
- 徐大良刘浩魏运许彭练红邓新
- 关键词:碎屑锆石弧前盆地
- 扬子克拉通核部黄陵地区中太古代花岗杂岩中发现3.00~2.93Ga变质事件被引量:7
- 2018年
- 黄陵穹窿位于华南扬子克拉通核部地区(彭松柏等,2016),地处兴山县高岚镇、水月寺镇-宜昌市夷陵区殷家坪镇和雾渡河镇一带,出露有太古宙-元古代崆岭杂岩(崆岭岩群)(魏君奇等,2009;魏君奇和王建雄,2012),亦称崆岭高级变质地体,是目前扬子克拉通已知出露最广.
- 魏运许徐大良周文孝万渝生黄显校赵小明段其发杨世平
- 关键词:变质事件锆石年龄GA
- 扬子陆核崆岭杂岩太古宙地壳演化被引量:6
- 2022年
- 扬子陆核黄陵穹隆出露了目前扬子克拉通已知的最古老结晶基底——崆岭杂岩,是了解扬子克拉通太古宙地壳形成与演化的理想窗口。本文将近年来崆岭杂岩太古宙岩石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揭示了扬子陆核太古宙岩石时空分布规律及地壳演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约束。结果表明,扬子陆核地壳演化过程可分为始太古代原始地壳形成与演化、中太古代早期地壳生长、中太古代晚期加厚地壳熔融、新太古代地壳生长与再造以及新太古代末地壳岩石变质改造等五个阶段,对应了太古宙地质演化的五个阶段。
- 邱啸飞邱啸飞徐大良赵小明徐大良
- 关键词:太古宙地壳演化地球动力学过程
- 大别山南缘翁门杂岩中太古代‒古元古代岩浆构造热事件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翁门杂岩是在最近的专题地质填图工作中新识别的一套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为深入研究扬子陆块北缘大别山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窗口.选择翁门杂岩中代表性花岗质岩类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2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914±24.5 Ma和2874±6.6 Ma,2件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669±10.7 Ma和2644±7.1 Ma,1件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形成于2454±6.5 Ma,证实了大别山南缘存在太古宙‒古元古代早期陆壳基底.同时定年结果显示,2件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011±6.3 Ma和2010±5.4 Ma,部分太古宙岩石中亦记录了古元古代~2.0 Ga变质锆石年龄,表明翁门杂岩曾卷入了古元古代造山事件.现有资料表明新发现的翁门杂岩与扬子陆核太古宙‒古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和地壳增生时间具有可对比性,但大别山周缘以广泛发育与全球主要陆块一致的~2.5 Ga构造热事件而显示出独特性,可能是古老陆块最终成熟稳定化的记录,标志着组成扬子陆块北缘的各基底在该期可能共处于Sclavia超级克拉通的不同部位,而翁门杂岩所在的大别山周缘可能更靠近该超级克拉通的边缘.
- 徐大良徐大良邓新徐扬邓新
- 关键词:变质杂岩古元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