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旭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管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离断
  • 1篇血管离断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治疗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诊疗分析
  • 1篇射频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

作者

  • 5篇李国旭
  • 4篇薛焕洲
  • 3篇申权
  • 3篇余淼
  • 2篇贾江坤
  • 2篇徐健
  • 1篇徐建

传媒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5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伴严重肠套叠诊疗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过敏性紫癜(Henoe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以全身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可累及皮肤、胃肠黏膜、肾脏及关节等组织和脏器的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小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及出血性疾病。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HSP又称腹型HSP。最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腹痛,可伴呕吐、血便症状。
贾江坤申权余淼王要轩李文犀徐健李国旭薛焕洲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肠套叠急腹症
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脾切断流术后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脾切断流术后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200例脾切断流术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肝功能水平(包括白蛋白、胆红素)、脾脏质量、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术后血小板水平及术后14 d内患者门静脉血栓情况等指标。结果 200例患者中,门静脉血栓形成80例(40%),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年龄、门静脉宽度、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门静脉宽度、脾脏质量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呈正相关,门静脉血流速度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呈负相关。结论患者年龄、门静脉内径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质量对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影响较大,为影响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徐健薛焕洲申权余淼李国旭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血流动力学门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空肠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经鼻肠管鼻饲肠内营养(EN)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鼻空肠管早期营养(EN)组12例,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5例。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疾病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EN组的白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分别为(9.2±3.2)×109/L、(31.6±2.3)g/L、(240.3±36.9)mg/L,和TPN组的(9.5±3.9)×109/L、(32.7±3.9)g/L、(172.2±31.3)mg/L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EN组感染率为50.0%明显低于TPN组的86.7%,EN组费用为(17.52±8.45)万元明显低于TPN组的(31.29±13.19)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APACHEⅡ评分为(6.5±2.9)分明显低于TPN组的(8.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SAP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
李国旭薛焕洲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影响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时间的因素分析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PHC)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以40-50岁之间居多,通常情况下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性肝癌(HCC)约占PHC总发病率...
李国旭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复发时间介入治疗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113例,其中开腹行胆管探查取石术82例为开腹组,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31例为腹腔镜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有无胆漏、切口感染、结石残留、肝功能失代偿等,并进行2组间比较;根据手术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2.2±0.2)h]以及术后胆漏发生率(6.4%)、残石发生率(29.0%)与开腹组[(1.9±0.1)h,9.8%,2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5.8±0.5)d3、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0)低于开腹组[(10.1±0.3)d,13.4%](P〈0.05);术后第5天,开腹组与腹腔镜组谷丙转氨酶[(33.2±1.7)、(27.6±2.7)u/L]、谷草转氨酶[(28.9±3.6)、(34.3±10.1)u/L]、总胆红素[(17.9±0.7)、(18.8±1.2)μmol/L]以及白细胞计数[(7.4±0.2)×10^9、(7.2±0.3)×10^9/L]均较术前[(92.2±5.1)、(87.7±9.6)u/L,(78.2±4.2)、(91.2±9.6)u/L,(76.4±2.5)、(79.7±4.5)μmol/L,(15.4±2.9)×10^9/L、(16.3±3.1)×10^9/L]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143.0±6.6)×10^9/L、(120.5±9.8)×10^9/L]较术前[(104.3±7.8)×10^9/L、(89,2±11.0)×10^9/L]增高(P〈0.05),但术后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同,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申权余淼贾江坤徐建李国旭薛焕洲
关键词:胆管结石腹腔镜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