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惠
- 作品数:57 被引量:44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SIRT1/LOX-1通路在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cy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类并引起炎症反应,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并增强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继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程。而As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必需受体,是导致As的重要因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能有效改善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了解SIRT1/LOX-1通路在Hcy介导的As中的作用,可能为Hcy致As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梁学飞马致远张永春王学惠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miR‑495在作为检测强直性脊柱炎的标志物方面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miR‑495在作为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的标志物方面的应用。所述miR‑495的序列为:AAACAAACAUGGUGCACUUCUU。研究发现,微小RNA‑495(miR‑495)在HLA‑B27阳性标本...
- 冷小敏倪文娟王梦斌山萌萌王学惠
- 文献传递
- 同型半胱氨酸降低衔接蛋白P66Shc DNA甲基化状态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否通过降低P66Shc的DNA甲基化状态,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检测P66Shc、 active-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P66Shc的DNA甲基化状态改变。另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ytidine)并检测P66Shc、 active-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cy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P66Shc和active-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并可引起P66Shc的DNA低甲基化。加入5-Azacytidine可以下调P66Shc和active-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Hcy可以通过降低P66Shc的DNA甲基化状态,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 张毛帅贵英英李慧丹梁万前李建华林飞王学惠
- 关键词:血管内皮损伤同型半胱氨酸DNA甲基化P66SHC
- 缝隙连接/连接蛋白重构在心脏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16年
- 缝隙链接(GJ)是心肌细胞之间连接的主要方式,主要存在于闰盘处。连接蛋白43(Cx43)是构成心室GJ的主要结构蛋白。GJ/Cx43重构包括GJ结构受损、数量减少、分布改变及Cx43表达改变。GJ重构是心脏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脏疾病的共同分子特征,与胚胎心脏发育、心律失常、心衰恶化、猝死等密切相关。GJ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点。
- 王学惠刘善庭
- 关键词:连接蛋白心脏重构心脏疾病心律失常
- 冠心病血浊论被引量:5
- 2019年
- 血浊论是在现代医学影响下提出的中医学的创新性病机。血浊将血的成分异常与循行不畅综合概括,已成为现代诸多疾病的病理基础。结合血浊的概念与形成理论,从"血浊"辨证论治冠心病,关注发病的关键点,强调"治未病";把握发病中间环节与病理产物的关系,体现"整体观念";注重"浊"本质的防治,突出"致病求本"。从血浊辨治冠心病补充完善了中医"胸痹"的辨治思路,契合临床,意义显著。
- 李志强常红娟王学惠
- 关键词:冠心病胸痛血浊血瘀
- 绝经前女性冠心病与免疫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的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及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前女性冠心病的关系,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的绝经前女性4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9例)和对照组(24例),均抽血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同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及雌激素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冠心病组IgG、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M、IgA、C3及C4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所占比例为58%,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者占79%。结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患者存在体液免疫功能亢进,hs-CRP水平升高及雌激素的缺乏与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生有关,其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易累及左前降支。
- 张秀云王学惠张永春娄婷叶
- 关键词:绝经前女性冠心病雌激素冠状动脉造影
- 神经调节蛋白1β联合卡托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β(neuregulin-1,NRG-1β)与卡托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青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NRG-1β干预组、卡托普利干预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腹主动脉-腔静脉穿刺造瘘法制备心衰模型。通过血流动力学和血浆BNP水平评价大鼠心功能,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p-Akt、Bax和Bcl-2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心衰组比较,NRG-1β组、卡托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肌凋亡指数明显降低,±dp/dt_(max)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Akt和Bc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NRG-1β组和卡托普利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神经调节蛋白1β与卡托普利单用及联合应用均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 王学惠刘慧兵赵国安
- 关键词:卡托普利心力衰竭细胞凋亡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vaspin IL-6水平与其心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被引量:2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白介素-6(IL-6)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等级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89例,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T2DM组(n=55)与T2DM合并冠心病组(n=34),并选择3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均留取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aspin、IL-6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等级及IR的关系。结果(1)vaspin水平对照组> T2DM组> T2DM合并冠心病组,IL-6水平T2DM合并冠心病组> T2DM组>对照组(P<0.05);(2)T2DM组与T2DM合并冠心病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冠心病组上述指标高于T2DM组(P<0.05);(3)Ⅱ级、Ⅲ级、Ⅳ级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vaspin低于Ⅰ级者,IL-6、HOMA-IR高于Ⅰ级者(P<0.05),Ⅲ级、Ⅳ级患者vaspin低于Ⅱ级者,IL-6、HOMA-IR高于Ⅱ级者,Ⅳ级患者vaspin低于Ⅲ级者,IL-6、HOMA-IR高于Ⅲ级者(P<0.05);(4)vaspin与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等级、HOMA-IR呈负相关,IL-6与其心功能等级、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降低、IL-6上升,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促进冠心病进展。
- 杨琴王学惠
- 关键词:白介素-6胰岛素抵抗心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circRNA-miRNA网络相关性及可能调控机制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环状RNA(circRNA)和microRNA(miRNA)表达谱芯片的检测,寻找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的circRNA和miRNA以及circRNA-miRNA相互作用关系,探析AMI的发生机制。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根据相关标准收集AMI患者和对照组全血样本各5例,提取total RNA,运用微阵列基因芯片进行circRNA和miRNA基因表达谱分析,运用miRanda软件预测miRNA可能结合的circRNA,对差异的circRNA对应的线性mRNA转录本进行GO和Pathway富集分析注释。结果AMI组与对照组比较,circRNA表达谱呈显著表达:(1)AMI组差异表达的circRNA 1 670个,差异表达的miRNA 13个(P〈0.05, fc≥2);(2)AMI全血circRNA-miRNA表达呈网络相关性;(3)差异表达的circRNA涉及多个通路、疾病以及功能。结论CircRNA与miRNA相互作用参与AMI的发生发展。
- 林飞赵国安陈志刚王学惠吕风华张永春蔡瑞艳梁万前李建华李猛张固豪杨亚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微小RNA
- 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Hcy,γG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主要探究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半胱氨酸蛋白酶C)、Hcy(同型半胱氨酸)、γ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其影响与价值,了解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冠心病发展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其是否可以作为潜在的诊断或预测指标。方法 本次的实验主要随机选择近3年内在本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的病患作为样本对象,然后再选择同等数量也是80例的健康人作为对比组,收集病患的基本信息,依照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分为低危险组、中危险组及高危险组,检查并监测患者血清Cys-C(半胱氨酸蛋白酶C)、Hcy(同型半胱氨酸)、γGT(γ-谷氨酰转肽酶)等的相关数据,使用 Spearman 法分析这些数据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结果 对照实验收集的相关数据可得结论,血清Cys-C、Hcy和γGT水平会伴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多元回归分析能进一步表明,这些标志物是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ROC曲线分析可知,Cys-C、Hcy和γGT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狭窄的有效指标,其中所有收集的数据之间的差异要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本次的实验可以知晓,这些血清标志物(Cys-C、Hcy和γGT)在评估冠心病狭窄程度和预测冠心病发展方面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有希望可以成为临床诊断和预测的有效工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吉媛媛王学惠
- 关键词:冠心病HCY冠状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