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费伟

作品数:44 被引量:503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11篇政治法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0篇乡村
  • 8篇政府
  • 6篇农村
  • 6篇乡村治理
  • 6篇村治
  • 4篇地方政府
  • 4篇社会
  • 3篇社会重建
  • 3篇实证
  • 3篇农民
  • 3篇脉络
  • 3篇80后
  • 3篇城市
  • 3篇村庄
  • 2篇低碳
  • 2篇低碳城市
  • 2篇低碳城市发展
  • 2篇地方政府竞争
  • 2篇政府策略
  • 2篇政府竞争

机构

  • 2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7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1篇沈费伟
  • 18篇刘祖云
  • 6篇陈晓玲
  • 3篇肖泽干
  • 1篇徐珣
  • 1篇范虹珏
  • 1篇陈新
  • 1篇陈剩勇
  • 1篇何东
  • 1篇李永明
  • 1篇陈晓玲

传媒

  • 3篇浙江人大
  • 2篇领导科学
  • 2篇中共宁波市委...
  • 2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科学决策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学术界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

年份

  • 1篇2018
  • 9篇2017
  • 1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社会重建理论”研究的脉络与走向
2016年
西方社会重建理论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然而当前却未引起我国学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西方社会重建理论演变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认为社会重建理论的演变经历了"溯源—衍化—拓展—成熟—突破"五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重建理论提出了研究展望。研究认为,社会重建的未来走向应是实现现代化社会,其本质在于倡导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展,核心是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重点是设计有效的制度安排,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冲突,主要途径是通过培育社会精英的方式来实现重建社会的目标。
沈费伟刘祖云
关键词:社会重建理论演进
农村文化复兴的三维共建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荻港村的实践考察被引量:5
2017年
只有在达成实体性、规范性、信仰性文化三者相互促进,共同递推的模式下,农村文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复兴、重塑农村价值。该模式在浙江省荻港村的文化建实践中得到验证:村两委重视传承发展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继承发扬"耕读文化""崇文尚礼"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实现了村庄的文化复兴。
沈费伟肖泽干刘祖云
关键词:实体性规范性
农村环境善治的逻辑重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被引量:104
2016年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的五位一体重大战略的突出矛盾,也是学术界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法,对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认为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和行为导向,造成了目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现实困境。分析发现:正是政府层面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监管职责;企业层面重视经济利润,轻视社会责任;农民层面重视生计诉求、轻视安全需求;城市层面突破政府管制,转嫁污染成本;环保组织力量资源有限,难以提供环保功能以及科研院校重视环保技术研发,轻视科技推广,才导致了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因此,只有明确政府、企业、城市、村民、环保组织、科研院校等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好各自的环保功能,真正构建起农村环境的共同治理体系,才能克服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博弈状态,进而实现农村环境善治的目标。研究结论表明:农村环境善治的内涵体现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参与、共同治理乡村环境问题.其主要特征为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有效性,其实质是在乡村环境治理中,构建起强国家和强社会的"双强"模式。通过构建这种"双强"模式使国家与社会在乡村环境治理中达成利益均衡共识,彼此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乡村环境的善治之道,以此彻底改变现在的乡村污染面貌,最终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倡导的生态良好农村战略构想。
沈费伟刘祖云
关键词:农村环境利益相关者理论乡村善治
“单独二孩”政策对城市80后生育观的影响研究——以杭州市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生育政策是影响人们生育观念、优化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人口的稳定、合理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对杭州市"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80后的生育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80后的生育意愿增强,对孩子性别偏好不明显,生育二孩的间隔大约为3—4年。基于此,杭州市政府应通过提供优质的生育服务;加大基础教育资源的供给;根据不同年龄段及生育间隔,及时做好应对生育高峰的准备;加强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监测力度;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制度以及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等措施来正确应对人口问题。
沈费伟陈晓玲
关键词:生育观
矿难频发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基于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的视角被引量:2
2013年
近年来,矿难问题是社会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和逻辑分析,从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的视角,分析了矿难频发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发现由于地方政府主管单位监管不力、监督主体内部管理混乱、安全投入不足等原因,从而导致了矿难事件的频发。为此,政府应该转变职能,建设监管型政府,规范地方政府竞争,保证煤窑避难所等公共品的正常供给,从而克服当前我国矿难频发的问题。
沈费伟
关键词:矿难地方政府竞争安全生产
精英培育、秩序重构与乡村复兴被引量:64
2017年
无论是从历史视角下的士绅治理传统,还是现实视角下的村庄精英角色,抑或是理论视角下的"造村",实质是培育村庄精英,都表明村庄精英应成为我国乡村复兴的实践主体。村庄精英参与乡村复兴的方式尽管呈现出多元化、多渠道、客观性的特点,但其主要围绕积极竞选、示范引导、组织动员和资源整合四方面开展行动,并且取得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培育乡村社会资本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治理绩效。当前,建立常态化的精英吸纳机制、提高村庄精英的生活待遇、努力做好精英回流工作、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是培育村庄精英、重构社会秩序,最终实现乡村复兴的主要路径。
沈费伟刘祖云
关键词:村庄精英秩序重构
中国乡村复兴研究:学术进展与未来走向被引量:22
2016年
后农业税时期的乡村复兴是理论界应该研究的重大问题,但至今却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当前针对以乡村建设、乡村再造和乡村重建为核心的乡村复兴大议题,学者们主要从政治与行政学、社会学、地理规划学、人类学与历史学的视角,或作整体研究,或作分散考察,或作理论阐释,或作实证调查;在乡村政治再造、经济振兴、文化重构、社会重塑、环境整治以及国外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总体而言,已有研究议题狭窄、缺少乡村复兴方面的研究、研究视角单一、缺少经典个案的深度探讨、缺乏不同类型乡村复兴的分类研究。因此,学界应加强乡村复兴议题研究,提升学术质量、开展跨学科综合视角研究,加强典型案例的经验探索性研究以及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乡村复兴的研究。
沈费伟刘祖云
关键词:后农业税时代乡村建设学术进展
社会技术分层视野的村庄复兴被引量:3
2016年
现阶段乡村复兴的议题开始进入到学界、政界以及媒体的视野。通过引入社会技术分层的分析框架,以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的村庄复兴为例,探究了社会技术在村庄复兴中的作用和绩效。结果表明,从村庄复兴的内涵出发,可以将社会技术分层为政治技术、经济技术、文化技术以及生态技术,通过应用这四大社会技术,能够取得重组乡村治理结构、重振乡村产业活力、重塑乡村文化魅力和重构乡村环境美化的绩效。因此,在村庄复兴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应用各类社会技术,使其服务于村庄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
沈费伟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
公务员聘任制亟需配套“组合拳”
2014年
近年来,全国多地开始推行公务员聘任制。近期,浙江省义乌市开始"试水"高薪招聘公务人员,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然而,"只进不出"的现实让聘任制陷入尴尬境地。许多人质疑,聘任制公务员会不会只是政府改革的一场"秀"。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在人们的印象中,公务员这一职业一直是"铁饭碗"的代名词,而聘任制公务员打破了这一传统,自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议论,也激起了人们对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程序、考核机制、退出机制等问题的广泛探讨。
沈费伟陈新
关键词:公务员管理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程序选拔机制聘任制改革
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实证研究——以湖州市为例
2013年
以湖州市重点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研究对象,发现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对职称工作不重视,政企间职称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主要归因于人才强企战略落实不到位和政府职称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为此,企业应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平衡初、中、高级职称的比例,构建专业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合理、公平的报酬体系,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政府应该加大职称政策的宣传力度,创新职称评价机制。
沈费伟
关键词:人才强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