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敏

作品数:22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地球化
  • 13篇地球化学
  • 6篇同位素
  • 4篇矿床
  • 3篇纳米
  • 3篇金矿
  • 3篇成矿
  • 2篇地球化学勘查
  • 2篇地球化学填图
  • 2篇地质
  • 2篇地质背景
  • 2篇地幔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矿
  • 2篇多金属矿床
  • 2篇异常源
  • 2篇隐伏
  • 2篇深穿透地球化...
  • 2篇填图
  • 2篇盆地

机构

  • 16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22篇刘雪敏
  • 15篇王学求
  • 5篇徐善法
  • 4篇陈岳龙
  • 4篇迟清华
  • 4篇王玮
  • 3篇周建
  • 3篇李大鹏
  • 3篇韩志轩
  • 2篇赵起超
  • 2篇皮桥辉
  • 2篇闫红岭
  • 2篇张勤
  • 2篇张必敏
  • 2篇李泳泉
  • 2篇刘金宝
  • 2篇刘东盛
  • 2篇王忠
  • 2篇刘汉粮
  • 2篇白金峰

传媒

  • 4篇地学前缘
  • 2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14年中...
  • 1篇第五届全国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穿透地球化学异常源同位素识别研究:以新疆金窝子金矿床、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多金属矿床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研究两个已知隐伏矿床(新疆金窝子金矿床、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多金属矿床)不同介质(地气、细粒级土壤、围岩、矿石)中的铅、硫同位素特征,探讨铅、硫同位素对地气、土壤中异常物质来源的示踪,得到以下结论:(1)两矿床的介质从地气、矿石、围岩到土壤,铅同位素比值(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一般依次增加;土壤异常区相对土壤背景区,δ34S偏高。但对两个矿床背景区、异常区地气中的铅同位素组成、土壤中的铅、硫同位素组成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数据均没有明显的差异,从统计学的角度初步证明研究区不适宜用铅、硫同位素示踪地气、土壤中异常物质的来源。(2)两个矿床的矿石、围岩中铅同位素组成均有明显差异,即围岩中明显有放射成因铅的积累。但这种差异没有显著地反映到背景区、异常区的地气中,原因有待进一步查证。仅从捕获剂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其原因。用土壤全量中铅、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来示踪土壤异常源,并没有成功,建议采用偏提取的方法测量其中活动态中的铅、硫同位素组成,在深穿透地球化学研究中更合理。
刘雪敏陈岳龙王学求
关键词:深穿透地球化学同位素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石中的纳米金
红色粘土型金矿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南方发现的一种类似于红土型金矿的新型金矿床,这类金矿床是由矿源岩或原生金矿在原地或迁移过程中经不彻底的氧化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堆积形成,具有去硅作用不完全,伊利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粘...
胡漾刘雪敏陈友良梁金龙
关键词:红色粘土型金矿溶蚀孔洞纳米金
全国地球化学基准建立与若干进展
<正>地球化学基准(Geochemical Baselines)是指建立覆盖全球的地球化学基准网,系统获得地壳表层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含量的基准值和空间分布地球化学基准图,用于衡量自然或人为引起全球化学变化的定量参照标尺[...
王学求张勤周建王玮刘汉粮韩志轩刘东盛白金峰闫红岭刘雪敏赵起超
关键词:低温成矿域黑色页岩累计频率砂岩型铀矿成矿元素地质背景
地球上古老岩石的来源:基于太古宙岩石^(146)Sm-^(142)Nd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构筑146Sm-142Nd同位素体系,应用于冥古宙(4.6~4.0Ga)时期地幔演化的研究,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地幔演化过程。对太古宙岩石中142Nd的研究发现早期地幔出现明显的不均一性,造成这种不均一性的原因应该来源于地幔的分异作用。加拿大Nuvvuagittuq绿岩带来源于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混合,但以富集地幔为主,格陵兰杂岩和变质砂岩来源于亏损地幔,而西澳大利亚伊儿岗片麻岩来源于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的混合带,但主要以亏损地幔为主。
皮桥辉陈岳龙李泳泉刘雪敏
关键词:太古宙
中国、欧洲、澳大利亚、美国全球尺度钛(TiO2)地球化学模式对比与解释
本文以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欧洲地球化学填图基准值计划(FOREGS,仅用土壤数据)、澳大利亚国家地球化学调查计划(NGSA)、北美土壤地球化学景观计划(NASGLP,仅用美国的数据)的氧化钛数据为基础,从采样...
刘雪敏王学求
关键词:氧化钛地球化学
深穿透地球化学异常源同位素识别研究 ——以新疆金窝子金矿床、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多金属矿床为例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中的新兴分支学科,主要用来寻找隐伏矿和盲矿。本论文通过研究两个已知隐伏矿床(新疆金窝子金矿床、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多金属矿床)不同介质(地气、细粒级土壤、围岩、矿石)中的铅、硫同位素特征,来探...
刘雪敏
关键词:深穿透地球化学异常源同位素
纳米地球化学:穿透覆盖层的地球化学勘查被引量:49
2012年
盖层下方隐伏矿成矿及伴生元素如何穿透覆盖层到达地表,是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机理研究的热点。笔者以隐伏铜镍矿和金矿为例,同时采集地气、土壤、矿石样品,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中微粒物质的粒径、形貌、成分、结构进行了观测,发现微粒具有下列特点:(1)广泛观测到的微粒成分是铜及铜合金,金只在金矿上方土壤孔隙气体中能被观测到;(2)单个金属微粒粒径主体为几十nm,也有个别小到几个nm,大到上百个nm,微粒大多呈团聚体;(3)微粒晶形完整,内部原子呈有序晶体排列;(4)迁移柱实验表明纳米微粒具有快速迁移能力。在地气、土壤和矿石中同时观测到纳米级金属微粒,粒径大小、微粒形态、元素组合都非常相同或相近,表明两者具有来源一致性并具有序晶体结构,表明形成于内生作用。这是首次同时观测到矿石、土壤、气体介质中具有继承性关系的纳米金属微粒。矿石中纳米级金属微粒通过与微气泡表面相结合,以地气流为载体,或纳米微粒本身具有类气体性质,可以克服重力影响,穿透厚覆盖层迁移至地表,到达地表后一部分纳米颗粒仍然滞留在气体里,另一部分被土壤地球化学障(粘土、胶体、氧化物等)所捕获。这为深穿透地球化学从描述性或推测性模型走向实证性科学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利用土壤作为采样介质、精确分离含矿信息用于寻找外来盖层下的隐伏矿提供了纳米地球化学技术。
王学求张必敏刘雪敏
关键词:覆盖层隐伏矿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文中简述了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发展的历史,以近20年在中国、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开展的6项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为例,结合"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和"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的相关建议和要求,从样品采集和样品分析两个角度展开评价和对比,并初步总结了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在采样和分析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6个填图计划中,仅欧洲的FOREGS计划采用多介质采样方案,中国的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CGB)按照不同的地貌特征采集不同的代表性的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其他4个计划采用单一介质的采样方案,采集土壤或泛滥平原/河漫滩沉积物。中国的分析水平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分析的元素最多(78个),元素分析检出限全部低于地壳克拉克值,标准物质能监控所有分析的元素。
刘雪敏王学求
关键词:地球化学填图
内蒙古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远景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通过系统采集内蒙古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区第7、-9勘探线上11个钻孔的岩石、矿石样品,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结合该矿床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对钻孔深部隐伏矿进行了预测。该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为Cu-Pb-Zn,前缘晕由Hg、Sb、Cd组成,尾晕以W、As、Sn为特征。该矿床处于倒转向斜的倒转翼,元素的垂向分带序列大部分为反向分带。垂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反复叠加的特点,第7勘探线至少存在2期含矿流体,钻孔ZK702、ZK830、ZK726、ZK817深部可能有盲矿体。
刘雪敏陈岳龙李大鹏王忠刘金宝
关键词:原生晕
地球化学探测:从纳米到全球被引量:16
2014年
文中简要总结了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从纳米尺度到全球尺度地球化学探测的最新进展。勘查地球化学从诞生初期研究手标本化学成分,到研究矿床尺度原生晕,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化学元素的区域分布,到9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全球尺度化学元素分布。进入2000年以后,为了更深层次理解这些宏观地球化学模式是如何受元素的微观行为控制的,开始了纳米尺度地球化学探测。目前纳米尺度地球化学和全球尺度地球化学研究成为地球化学探测的两个前沿研究领域。笔者从微观、区域和全球不同尺度地球化学探测,各列举一个前缘领域进行了介绍。(1)在微观尺度上,从纳米水平研究化学元素的存在行为、分散和迁移机理,列举了有关纳米铜和纳米金晶体颗粒的发现及其对隐伏矿勘查的意义;(2)在区域尺度上,阐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地球化学调查理论与技术进展;(3)在全球尺度上,列举了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研究的最新进展,初步总结了全球尺度化学元素分布与地质背景、矿产资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王学求张必敏姚文生刘雪敏
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