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丽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肺炎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浆
  • 1篇药性分析
  • 1篇月龄
  • 1篇人免疫球蛋白
  • 1篇社区获得性
  • 1篇社区获得性肺...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数字X线摄影
  • 1篇球蛋白
  • 1篇热程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夹层
  • 1篇主要病原菌
  • 1篇微小RNA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篇张华丽
  • 2篇王江涛
  • 1篇王丹
  • 1篇陈慧敏
  • 1篇谷惠茹
  • 1篇张明
  • 1篇王晓玲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浆miRNA-4787-5P和miRNA-4306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研究背景及目的: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AorticDissection,AAD)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危重心血管急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AD的发病率大约为每年60人/10万人,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主动脉夹层急性期...
张华丽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生物标志物
6月龄以下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6月龄以下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小婴儿病区住院的112例6月龄以下病历资料完整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入院时日龄、KD分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热程,IVIG治疗前1 d血常规、肝功能、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分析6月龄以下KD患儿发生CAL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结果112例KD患儿CAL的发生率为48.2%;热程≤10 d的患儿共88例,发生CAL者38例,发生率为43.2%,占所有发生CAL患儿的70.4%;热程>10 d的患儿共24例,发生CAL者16例,发生率为66.7%,占所有发生CAL患儿的2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VIG治疗前热程长是6月龄以下KD患儿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3,P=0.033,95%CI:1.009~1.228,β=0.107)。结论临床医师应对KD进行早期诊断,并早期应用IVIG进行治疗,减少CAL的发生,从而改善KD患儿的预后。
李雪琴王江涛王晓玲赵爱玲谷惠茹张华丽刘榕刘君丽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热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某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谱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医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谱与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点,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感染类型及其病原谱,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00例CAP患儿中以混合感染(45例,占45.00%)和单纯细菌感染(38例,占38.00%)为主;病原检测结果显示,C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67株,占47.18%)和革兰阳性菌(45株,占31.69%)为主,其次为病毒(22株,占15.49%);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低(<20.00%),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耐药率均为0.00%;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00%。结论:儿童CAP以混合感染和单纯细菌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病毒,主要病原菌普遍存在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充分参考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以确保治疗的科学、有效。
张华丽赵爱玲李雪琴王江涛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儿童耐药特点
肺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肺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以肺炎为诊断入院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住院期间的影像学检查分为超声组(44例)和X线组(36例),2组同时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对比2组患儿的诊断结果、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超声组患儿肺炎检出率[72.72%(32/44)]与X线组[55.56%(20/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诊断准确性(90.91%)、灵敏度(93.75%)明显高于X线组(61.11%、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超声组特异度(83.33%)与X线组(6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总有效率(81.81%)优于X线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4.69±0.79)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28±0.69)d]、发热消失时间[(1.78±0.95)d]与X线组[(5.63±1.07)、(4.93±0.73)、(2.83±1.2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2±1.19)d vs.(7.61±1.60)d,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较X线检查更高,且对于小儿来说更具安全性及可反复操作性,能够更好地监测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为临床疾病的确诊、治疗等提供依据。
王冰浩张华丽陈慧敏张明魏郑虎王丹
关键词:小儿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X线摄影检出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