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 作品数:24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从历史文献看粤东闽语-n、-η韵尾在19世纪以后的演变被引量:1
- 2013年
-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材料往往能够记录下某些语言现象的变化,对比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百多年的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归纳出当时中心区的粤东闽语存在an、ien、uan、n、in、un等6个-n韵母,这一格局在19世纪中叶以后被打破,-n韵尾开始向-η韵尾的演变,演变从an韵母开始,从此,-n韵尾向-η韵尾的演变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
- 吴芳
- 关键词:历史文献
- 揭阳闽语[1]小称后缀研究
- 本文主要对揭阳闽语的常用小称后缀“囝”和“尼”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者在语义语用功能上的关系,并重点论述“A囝尼”式这种“尼”缀这种小称的结构本质及其产生的机制.
- 吴芳
- 关键词:语用功能
- 文献传递
- 粤东闽语n尾韵文白异读及其与η尾韵和鼻化韵的关系
- 2011年
- 对粤东闽语n韵尾分析发现,n韵尾在山、臻二摄中一部分属于文读层,一部分属于白读层;在曾、梗二摄中全部属于白读层。从语音演变规律来看,粤东闽语n韵尾向η韵尾演变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鼻化韵是n、η韵尾尚未完全合并前由两者弱化并脱落而来。
- 吴芳
- 关键词:阳声韵
- 粤语多源论被引量:1
- 2008年
- 近年来,粤语形成于古广信一带的观点颇能吸引人,其中以叶国泉、罗康宁的"西江流域文化起源说"最有影响。但是,古广信为岭南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并不等于粤语起源于西江流域。本文首先对粤语的定义进行严格的解释,亦从历史及人口迁移等角度阐述粤语文化的混杂性和广东汉人来源的多层次性,最后从现实的粤语语言特点论证粤语不可能单一来源于西江流域。
- 吴芳甘于恩
- 关键词:粤语方言差异
- 粤东闽语鼻音韵尾的类型、分布及演变趋势
- 2010年
- 本文以镇为单位,对粤东闽语区进行了较全面的鼻音韵尾调查,从中归纳出粤东闽语鼻音韵尾的类型,并确定各类型的具体地理分布,最后对粤东闽语鼻音韵尾的演变趋势进行探讨。
- 吴芳邹珣
- 关键词:鼻音韵尾
- 粤方言区学生普通话学习中的声母问题被引量:4
- 2011年
- 粤方言与普通话在声母系统上的差异往往成为粤方言区人习得普通话的干扰。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粤方言与普通话各个声母的实际发音特点,本文着重探讨粤方言区学生在普通话声母发音上的缺陷,并从音理上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 吴芳
- 关键词:粤方言普通话声母
- 从语篇功能看近代以来被字句的发展
- 2011年
- 近代以来,被字句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突破了遭受义的范围,不断向中性义和受益义发展。从语篇功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篇章连贯的需要是促使被字句发展的语言内部动因。而当下日新月异的网络社会下,传统被字句受到干扰,遭受义又重新被强化。
- 吴芳黄燕旋
- 关键词:被字句语篇功能语义
- 平话系属争论中的逻辑问题被引量:3
- 2005年
- 对于平话尤其是桂南平话的归属,学术界有不少争议。焦点在于平话是独立一区还是归属粤语。平话的归属之所以引起争论,一个关键便是前提没有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问题,出现分歧就势所难免。而问题的关键就是确立粤语的典型特征这样一个逻辑前提,以此作为基础,问题的探讨才能有科学的依据和较强的说服力。本文认为平话不宜归入典型的粤语,但也不宜独立为一级的方言大区,在现有的条件下,与其将精力花在纠缠平话属不属于粤语,粤语有哪些典型特征这类理论上的“难题”,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查、了解和抢救各地具有特色但却日趋消磨的汉语方言上。
- 甘于恩吴芳
- 关键词:平话粤语
- 揭阳地区地名异读现象探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揭阳地区(包括揭东县、揭西县、普宁市、惠来县等四个县级市)实地方言调查以及在调查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历史文献文化资料,对揭阳闽语区的地名异读现象进行探讨,从文白异读、方言词训读、更字留音、雅字俗称读等四个方面揭示地名异读中蕴涵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 欧俊勇吴芳
- 关键词:地名异读语言文化
- 从重唇到轻唇--以粤东闽语唇音字的演变为例
- 闽语非组中存在双唇塞音、唇齿塞擦音、唇齿擦音三种类型的唇音字,三种类型具有演变的关系.这种演变的发生具有一定条件范围:(1)从双唇塞音演变为唇齿塞擦音是主要元音或介音为-u的唇音字;(2)从唇齿塞擦音最终演变为唇齿擦音只...
- 吴芳
- 关键词: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