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锐

作品数:1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病毒
  • 9篇多角体
  • 9篇核型多角体
  • 9篇核型多角体病
  • 9篇核型多角体病...
  • 8篇家蚕
  • 7篇多角体病毒
  • 7篇家蚕核型多角...
  • 3篇BMNPV
  • 2篇蛋白
  • 2篇多角体蛋白
  • 2篇夜蛾
  • 2篇银纹夜蛾
  • 2篇杀虫
  • 2篇生物活性
  • 2篇生物学
  • 2篇苜蓿银纹夜蛾...
  • 2篇外源蛋白
  • 2篇活性
  • 2篇基因

机构

  • 1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3篇杨锐
  • 9篇吴小锋
  • 6篇于少芳
  • 6篇相兴伟
  • 5篇陈琳
  • 3篇胡小龙
  • 2篇冯敏
  • 1篇李旭平
  • 1篇曹翠平
  • 1篇郭爱芹

传媒

  • 4篇蚕业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外国语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mNPV多角体蛋白片段引导外源蛋白固定入多角体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晚期产生大量多角体,其主要作用是包埋病毒粒子免受外部恶劣环境的影响,为次代感染提供保障。将BmNPV多角体基因分段克隆并与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利用BmNPV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重组病毒,使多角体蛋白与融合蛋白在BmN细胞内共表达。分析感染细胞和形成的多角体中融合蛋白的含量,研究不同的多角体蛋白片段引导EGFP固定入多角体的效果,结果表明构建的5种重组病毒都能大量表达融合蛋白,每种多角体蛋白片段都能引导EGFP固定入多角体内部,且外源融合蛋白在多角体总蛋白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其中,以多角体蛋白N末端100个氨基酸和完整多角体蛋白序列作为信号固定EGFP的效率最高。这一现象为解决活性蛋白长期保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对于开发含有毒素蛋白的新型生物杀虫剂和新型疫苗的转运载体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曹翠平于少芳郭爱芹杨锐相兴伟陈琳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
重组杆状病毒感染家蚕的一种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家蚕杆状病毒经皮感染家蚕的方法:将家蚕幼虫集中于饲养框内;以100头家蚕幼虫喷射5ml重组家蚕杆状病毒液为标准,将含有10<Sup>6</Sup>pfu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液喷射于家蚕幼虫的体表;喷射后...
杨锐沈运旺吴小锋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蛋白GP64与寄主细胞互作蛋白的初步鉴定
2017年
鉴定杆状病毒与宿主昆虫细胞间的互作蛋白,对于进一步研究病毒受体的特性与功能,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出芽型病毒粒子(BV)囊膜蛋白GP64是否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存在互作,利用蛋白酶K消化处理Tn细胞系的细胞膜蛋白,结果表明BV不能感染经300μg/m L蛋白酶K消化处理的Tn细胞,免疫荧光检测BV病毒粒子不能吸附于Tn细胞膜上。利用病毒覆盖蛋白印迹实验(VOPBA)及质谱初步鉴定的结果显示,Tn细胞膜上的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是与BV囊膜蛋白GP64互作的候选蛋白。
杨锐冯敏吴小锋
关键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58α和bm109基因功能研究
杆状病毒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很大的昆虫病毒。其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简写BmNPV)是家蚕主要病害-血液型脓病的主要病原,每年给蚕桑业造成巨大的...
杨锐
关键词:基因功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58a和bm109基因功能研究
杆状病毒是发现最早、研究最多且实用意义很大的昆虫病毒。其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简写BmNPV)是家蚕主要病害-血液型脓病的主要病原,每年给蚕桑业造成巨大的...
杨锐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学功能
家蚕BmNPV多角体蛋白与外源蛋白共包埋入多角体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包装特性,构建了一种不形成多角体但能大量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病毒vBmBac(polh-)-5B-EGFP,将其与野生型BmNPV共同感染BmN细胞,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与多角体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能被激发出绿色荧光,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证实多角体中含有EGFP。上述结果表明,多角体可以将自身病毒粒子以外的其他病毒粒子的成分包装进入多角体,表明多角体的包装机制中存在非特异性识别机制。
相兴伟杨锐陈琳胡小龙于少芳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EGFP多角体
利用家蚕BmN细胞表达重组蝎毒素蛋白及其杀虫效果分析
用天然毒素蛋白杀灭害虫是农林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 角体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与蝎毒素蛋白基因(BmK ITa1)融合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明,通过融合表达策略构 建的含...
于少芳陈琳相兴伟胡小龙杨锐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活性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DV囊膜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引导外源蛋白进入多角体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DV)囊膜蛋白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过程中的作用,选择2个ODV囊膜蛋白ODV-E25和ODV-E5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够表达多角体蛋白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融合表达E25-EGFP和E56-EGFP的重组病毒,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系(BmN)中进行表达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种融合蛋白均在BmN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也能激发出绿色荧光,用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证实多角体中含有融合蛋白。这一现象表明当囊膜蛋白基因与外源基因融合表达时,外源融合蛋白能够进入多角体内部,推测这2种ODV囊膜蛋白不仅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的过程中起信号引导作用,并能引导外源目的蛋白进入多角体。
相兴伟陈琳于少芳杨锐吴小锋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GP64与寄主细胞互作蛋白的初步鉴定
为了阐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出芽型病毒(BV)囊膜蛋白GP64是否与寄主细胞表面蛋白存在互作,利用蛋白酶K消化Tn细胞系的细胞膜蛋白,结果表明被浓度为300μg/mL的蛋白酶K消化过的Tn细胞系不能...
杨锐冯敏吴小锋
关键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GP64
定中结构中度量短语的(非)单调性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主要对汉语度量短语的语义进行考察。我们认为,汉语中度量短语的(非)单调性不完全由句法位置决定,充当定语的度量短语可以有单调性和非单调性两种解读。我们进一步提出,汉语度量谓词作定语时,单调性和非单调性解读的本质区别是个体解读和次类解读的对立。非单调性度量短语所修饰的名词只表示"临时类",不表示"自然类",而单调性度量短语修饰量名短语,它所表示的特征作用于名词短语表示的集合中的原子个体。
李旭平杨锐
关键词:定语次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