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勇
- 作品数:134 被引量:163H指数:6
-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90年代文学研究的推进与深化——评刘文辉的《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
- 2014年
- 刘文辉的《传媒语境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向》具有以下几点特色:视角方法的"多元融合"、诊断剖析的"钻肌入骨"、现象观照的"瞻前顾后"、价值判断的"辩证犹疑"。而这些特质是许多同类研究著作所缺乏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著大大推进与深化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这一重大学术命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古大勇李丽
- 关键词:文学史研究
- “除了鲁迅,我并不同中国大师对话”——鲁迅与残雪的“新实验文学”被引量:1
- 2013年
- 鲁迅是残雪唯一认同的中国作家,这源于她独特的文学观。残雪提出"新实验"文学的主张,其基本特征是表现"内心的地狱"里的"分裂的灵魂"图像,残雪的小说和鲁迅的《野草》、《故事新编》中的几篇正具备此特征。从中国文学史的谱系上来考量,残雪的文学实践显示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因为中国文学拙于表现人物幽邃的潜意识世界和"分裂的灵魂"图像。但残雪"非此即彼"的一元化思维方式、唯我独尊的文学秩序价值观却是偏颇的。
- 古大勇
- 关键词:残雪文学史意义
- “不存在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劣根性”?——就“国民性”问题与摩罗先生商榷被引量:3
- 2008年
- 摩罗先生一直以来都是笔者由衷崇敬并喜爱的作家,但本文却是从反面对他的一篇文章提出一点商榷意见。不久前,摩罗在柏杨逝世之际发表《但愿柏杨的时代就此结束》一文,对鲁迅和柏杨的“国民性批判”思想提出质疑和批评。摩罗认为,中国的“国民性”是由西方传教士、鸦片贩子和枪炮手发现和描述的,国民性话语表现为一种西方/东方、文明/野蛮、先进/落后的二元对立关系。
- 古大勇程玖
- 关键词:国民性批判中国人劣根性西方传教士
- 中国文学史视野中的“鲁郭茅巴老曹”——以两部西方汉学家的《中国文学史》为中心被引量:2
- 2018年
- 孙康谊、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和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是两部融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为一体的文学史著作。在该著中,现代文学的传统经典大家"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文学史的格局中呈现出"去中心化"特征。"鲁郭茅巴老曹"在大陆学者的现代文学史著作中享有"唯我独尊"的绝对权威地位,而在《剑桥中国文学史》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现代文学"格局中,"鲁郭茅巴老曹"的文学成就和经典地位虽得到认可,但经典的权力等级结构却被消解,"鲁郭茅巴老曹"不再高高凌驾于其他现代经典作家之上,而和其他经典作家形成一种平等互补的关系,共同组成"群星闪耀"的文学"夜空"。
- 古大勇
- 关键词:西方汉学去中心化
- 鲁迅、苏童与世界文学中的“重述神话”传统被引量:3
- 2007年
- 将鲁迅、苏童的“重述神话”文学创作置于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才能显示其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意义。在西方,“重述神话”是一种自觉而成熟的文学传统。而在中国,“重述神话”不能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传统。鲁迅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奔月》、《理水》,苏童创作了长篇小说《碧奴》,承递了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述神话”的优秀传统,填补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创作领域的空白,开辟了中国新文学创作一个崭新的方向。
- 古大勇
- 关键词:《故事新编》《碧奴》世界文学
- 涉笔成悟,自成一体——论刘再复的“悟语体”散文创作
- 2015年
- 刘再复曾经说:“我把四十八岁之前(一九八九年之前)的人生,视为第一人生,把这之后到海外的人生视为第二人生。”1如果说刘再复“第一人生”主要从事散文诗创作,“第二人生”则把创作中心转向散文创作,共创作《漂流手记》十卷本散文,其中有两卷系“悟语”组成,一卷是《独语天涯》,共写了一千零一则;一卷是《面壁沉思录》,共写了五百则。而《红楼四书》中的第一卷《红楼梦悟》和第四卷《红楼梦哲学笔记》各有三百则“悟语”。
- 古大勇
- 关键词:散文写作独语沉思录中国现代散文
- 鲁迅与新儒家对"科学之上"弊端等的思考
- 古大勇
- 在表现主义的天平上——鲁迅、卡夫卡创作比较论(一)
- 2003年
- 大师之为大师,是他们能立于历史隧道的不同角落不约而同地冥思着人类同一的带根本性质的命题。本文从表现主义角度比较了鲁迅与卡夫卡的创作,比较的侧重点置于他们创作中呈现的表现主义主题内容:即异化主题、叛逆主题、梦幻荒诞内容,并分析了其异同点及各自的价值得失。
- 古大勇
- 关键词:表现主义异化
- 赵焕亭《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的价值和特色
- 2018年
-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一书对现代作家传记的研究启示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该著运用了多维而独特的研究方法,提出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观点,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文学批评原则。同时,该著还存在一些遗憾,如对诞生于不同年代的同一传主的传记缺少纵向比较等。
- 古大勇
- 关键词:现代文学
- 乘着表现主义的“筏子”——鲁迅、卡夫卡创作比较论
- 2004年
- 从表现主义角度比较鲁迅与卡夫卡的创作,比较侧重于他们创作中共同运用的表现主义艺术表现方式:象征,寓言,抽象化的人物、情境与主题,变形与夸张。
- 古大勇
- 关键词:表现主义寓言抽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