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星 作品数:28 被引量:13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省科技攻关计划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LMP-1转染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前后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LIM矿化蛋白-1(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1,LMP-1)转染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PDMSCs)前后蛋白质组学改变。方法:提取hPDMSCs LMP-1和hPDMSCsvector细胞总蛋白,通过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制备两组细胞的二维电泳图谱,并用PDQuest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粒子-飞行时间电离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技术对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并选取6个与成骨相关的蛋白(PCNA,vimentin,annexin A1,annexin A2,eEF2和peroxiredoxin-1)作为验证对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蛋白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采用2-DE技术建立了hPDMSCsLMP-1和hPDMSCsvector两组细胞的二维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分析图像发现两组细胞有22个差异蛋白质点,采用MALDI-TOF-MS质谱初步鉴定出15个蛋白质点,其中表达上调9个,下调6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蛋白质组学一致。结论:LMP-1基因转染hPDMSCs后共筛选获得1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它们是成骨分化潜在的重要参与者,为进一步阐明LMP-1对hPDMSCs细胞功能和成骨分化影响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宋立杰 杨军星 王瑶 卢亚东 杨楠 金鑫 孙梦洁 刘志辉 王博蔚 朱镇关键词:LMP-1 蛋白质组学 不同材料固定局部义齿对头颈部MRI检查成像的影响 <正>目的:采用不同材料制作固定局部义齿,并进行头颈部MRI检查,探讨其对MRI成像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分别选择钴铬合金、金铂合金、二氧化锆作为内冠材料,进行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将3种不同内冠材料固定局部义... 刘志辉 杨军星 金聚楼 王瑶 孙梦洁关键词:固定局部义齿 头颈部 MRI 文献传递 海藻酸-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壳聚糖是唯一的天然碱性氨基多糖,海藻酸是一种天然阴离子多聚糖,这两种物质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是制备微球的良好材料。本文综合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联合利用壳聚糖和海藻酸两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制备微球的主要方法(包括离子交联法和乳化法),以及海藻酸-壳聚糖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金鑫 杨军星 王英男 刘志辉 王博蔚关键词:壳聚糖 海藻酸 载药 控释 微球 刷牙时间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统计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刷牙时长,检测不同刷牙时长下各项口腔健康指数的变化,探讨正畸患者最适刷牙时长,为正畸医师临床口腔卫生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123例青少年正畸患者,通过统计《正畸矫治期间刷牙时间记录回执》的数据,将患者刷牙时长分为1~3min、3~5min、5~7min和7~10min4组,选取龈沟出血指数(SBI)、牙菌斑指数(PLI)、软垢指数(DI-S)和釉质脱矿指数(EDI)评价正畸患者1、3和6个月后不同刷牙时长对各项口腔健康指数的影响。结果:在1、3和6个月时,与1~3min和3~5min组比较,刷牙时长5~7min组患者SBI、PLI和DI-S明显降低(P<0.05);在1、3和6个月,刷牙时长5~7min组与7~10min组患者SBI、PLI、DI-S和E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刷牙时长5min以上可以有效改善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以5~7min为最佳刷牙时长,临床中应该建议青少年正畸患者刷牙时长在5min以上。 王特 包幸福 杨军星 刘少伟 于航 胡敏关键词:正畸 龈沟出血指数 牙菌斑指数 一种具有搭载多种药物功能的可塑性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原料的具有搭载多种药物功能的可塑性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领域。支架材料由缓释微球和疏松多孔海绵状结构组成,两者均可搭载药物。缓释微球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层复合缓释... 刘志辉 邱添源 王博蔚 杨军星 柳康 杜留熠文献传递 藻酸盐缓释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4年 近几年,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缓释/控释给药系统发展很快,尤其是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biodegradable polymer)为载体来制备的长效注射剂。藻酸盐是一种高分子量的天然材料,由于其高度的组织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良好的黏附性,目前在组织工程学的许多方面都显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韩舒 杨军星 宋志光 刘志辉关键词:藻酸盐 缓释微球 蛋白质类药物 组织相容性 高分子量 BIODEGRADABLE 负载VEGF和万古霉素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采用滴注法将海藻酸钠与钙离子交联,制成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藻酸钙核心球,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核心球的表面依次包覆壳聚糖、海藻酸和壳聚糖,壳聚糖中负载万古霉素(VAN),形成多药载药缓控体系。采用正交实验考察... 杨军星 刘志辉脱钙骨基质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与改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3 2018年 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骨移植作为骨缺损修复的常用手段,其材料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或人工合成骨移植材料。理想的移植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成骨能力、骨诱导及骨传导能力。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是去除了无机成分的骨。 孙梦洁 金巨楼 杨军星 宋立杰 卢亚东 王博蔚 刘志辉关键词:骨缺损修复 脱钙骨基质 骨移植材料 自体骨移植 改性 成骨能力 不同浓度熊果酸对破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熊果酸(UA)对破骨细胞(OC)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在正畸力致牙根吸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OC间的关系。方法:对小鼠单核/巨噬系细胞RAW264.7进行OC诱导,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及骨吸收陷窝观察鉴定诱导是否成功。采用CCK-8法选取对RAW264.7无细胞生物毒性适宜浓度的UA,观察其对RAW264.7增殖分化的影响。实验组在培养液中加入梯度浓度为1.0、2.5、5.0、10.0、20.0和40.0μmol·L^(-1) UA,对照组不加UA。结果:TRAP染色及骨吸收陷窝观察,诱导培养RAW264.7细胞5d后,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扫描电镜下吸收陷窝呈圆形和椭圆形等,底壁较粗糙,边界较清晰。表明RAW264.7细胞成功向OC分化。CCK-8检测,高浓度UA(>10.0μmol·L^(-1))显著抑制OC的增殖;适宜浓度UA(5.0μmol·L^(-1))既在生物安全浓度范围内,又抑制OC的增殖;低浓度UA(<2.5μmol·L^(-1))无作用。结论:RANKL可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成熟。UA与OC增殖分化有关联,其在适宜浓度(5.0μmol·L^(-1))时对OC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 王思涵 姜欢 于航 刘少伟 李梦红 王六一 杨军星 胡敏关键词:熊果酸 破骨细胞 RAW264.7细胞 牙根吸收 出生后小鼠牙不同发育期DKK1表达的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Wnt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在出生后小鼠牙发育各阶段的时空表达特点,为阐明Wnt信号通路调控牙发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出生后第0.5、6.5、12.5、18.5、24.5和30.5天的昆明小鼠并按时间分组,每组3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包含第一磨牙的下颌骨组织后进行固定、脱钙处理,制作厚度为5μm的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下颌第一磨牙的发育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小鼠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中DKK1的表达特点。结果:小鼠出生后第0.5天时,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处于钟状晚期;第6.5天时,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发育基本完成,可见上皮根鞘向根方延伸;第12.5天时,冠部牙本质发育完成,牙根形成约1/3;第18.5天时,牙根形成约2/3;第24.5天时牙根发育达到全长;第30.5天时根尖孔缩窄,牙根发育基本完成。小鼠出生后第0.5天时,牙胚中无DKK1阳性表达;第6.5天时,成牙本质细胞中DKK1呈弱表达;从第12.5天到30.5天,成牙本质细胞中DKK1仍呈阳性表达,而牙周膜中开始出现DKK1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牙槽骨和细胞性牙骨质中也出现DKK1的阳性表达,牙髓组织中始终呈阴性表达。结论:出生后小鼠牙不同发育期DKK1呈规律性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牙本质和牙周组织的发育过程。 郭小凯 包幸福 杨军星 王玉琢 李雨桐 胡敏关键词:DKK1 牙发育 免疫组化染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