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欣妍

作品数:34 被引量:366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生物质炭
  • 10篇土壤
  • 6篇毛竹
  • 5篇毛竹林
  • 5篇除草
  • 5篇除草剂
  • 4篇遥感
  • 3篇水稻
  • 3篇抗性
  • 3篇冠层
  • 3篇肥力
  • 2篇单木
  • 2篇氮含量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叶面
  • 2篇叶面积
  • 2篇叶面积指数
  • 2篇叶片
  • 2篇有机碳

机构

  • 2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2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三明学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商丘三利新能...
  • 1篇安徽拜尔福生...

作者

  • 34篇俞欣妍
  • 15篇潘根兴
  • 12篇李恋卿
  • 11篇王家芳
  • 10篇余坤勇
  • 10篇郑金伟
  • 9篇刘健
  • 9篇张旭辉
  • 6篇郑聚锋
  • 5篇邓洋波
  • 3篇刘晓雨
  • 3篇黄星
  • 3篇李永丰
  • 3篇何健
  • 3篇郑聚峰
  • 2篇李顺鹏
  • 2篇沈晶晶
  • 2篇乔志刚
  • 2篇付琳琳
  • 2篇何平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土壤
  • 3篇国际学术动态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林业教育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片—冠层尺度的毛竹林分光谱特征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测定毛竹林的林分光谱数据与相应的叶绿素含量,选用原始光谱反射率、导数变换光谱与"三边"参数3种光谱形式,研究不同形式的光谱信息与相应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揭示毛竹林分光谱特征在叶片—冠层尺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叶片尺度上,原始光谱反射率对叶绿素的敏感波段在可见光区域的543~580nm,导数光谱的敏感区域在532~543nm、599~607nm以及728~736nm,"三边"参数的敏感参数为黄边面积参数(SDy);冠层尺度上,原始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及近红外区域对叶绿素的响应程度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导数光谱的敏感响应波段在近红外区域的816~819nm,"三边"参数中各参数与叶绿素含量均没有良好的相关性。叶片—冠层尺度上,某些波段的导数光谱比原始光谱对叶绿素具有更好的响应,并且"三边"参数的黄边区域参数对叶绿素的敏感性均高于其他参数,但冠层尺度与叶片尺度光谱对叶绿素的敏感区间不存在重叠。
俞欣妍刘健余坤勇邓洋波曾琪陈樟昊郑文英
关键词:毛竹遥感监测叶绿素
天然丝栗栲生长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天然丝栗栲的生长规律,以及对丝栗栲树种的生长趋势进行预估,以福建南平延平区天然丝栗栲解析木资料为基础,通过树干解析的方法和方程的拟合,对丝栗栲的胸径、树高、材积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延平区天然丝栗栲的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天然丝栗栲的胸径、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为Richards和Korf 2个模型。树木生长前10年,生长速度较快,在树高上反映较明显。幼龄树苗的成长最为迅速。在培养时,应特别注重幼龄树苗的水、肥管理,以提高丝栗栲的生长量。
俞欣妍
关键词:丝栗栲
生物质炭基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9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农学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等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生物质炭基肥(低氮量炭基肥,BCF1;高氮量炭基肥,BCF2)和常规复合肥(常规肥,CF)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复合肥相比,虽然BCF1处理施氮总量显著降低了30%,但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BCF1处理谷草比最高,较CF处理显著提高了23.6%;BCF1处理水稻茎蘖成穗率为86.1%,较CF处理显著提高14.6%;施用生物质炭基肥氮素吸收利用率均有增加,而以BCF1处理最为显著达36.3%,较CF处理提高10.2%。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仍以BCF1处理为最高,分别提高了37.4%~54.7%和6.3%~10.4%。生物质炭和化肥混合造粒施用可降低氮肥施用量,维持水稻正常产量,显著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有效降低氮素的损失,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和市场推广潜力。
乔志刚陈琳李恋卿刘福礼胡仁健郑金伟俞欣妍王家芳潘根兴
关键词: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茎蘖成穗率
不同作物原料生物质炭对溶液芘的吸附特性被引量:18
2014年
采用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低温热裂解生成的生物质炭,通过控制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和投加量,研究了不同作物原料生物质炭对芘的吸附性能,并比较了三者的解吸率。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炭对芘的吸附约经12 h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均可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且前者拟合程度稍好;玉米秸秆炭、小麦秸秆炭和花生壳炭在25℃下对芘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667、714、370μg·g-1;在生物质炭投加量为500 mg·L-1时,3种生物质炭对芘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将吸附达平衡后的生物质炭进行连续6 d的解吸,发现3种生物质炭对芘的解吸率均在7%以下。因此,作物秸秆,尤其是玉米秸秆,热裂解成生物质炭可望作为去除水体多环芳烃污染的新型吸附材料。
孙璇李恋卿潘根兴郑聚锋张旭辉郑金伟俞欣妍王家芳
关键词:生物质炭
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毛竹林冠层氮含量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为实现遥感估算林冠层氮含量以指示土壤肥力丰缺情况,以顺昌县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毛竹林地土壤速效钾、水解氮、有效磷、pH等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及其林冠层氮含量,确定土壤肥力(FQI)值,分析林冠层氮含量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构建"林冠层氮含量—土壤肥力"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毛竹林冠层氮含量与其土壤肥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一元线性、二元线性、指数、对数等模型可反映这种关系,表达二者关系最佳的模型是二次线性模型(FQI=-0.008 6×N^2+0.523 4×N-7.139 1),精度为75.65%.
钟艺俞欣妍刘健余坤勇陈樟昊项佳
关键词:毛竹林
从“第2届生物质炭生产、检测与应用国际培训班”看国际生物质炭产业化发展
2014年
由南京农业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组织主办、浙江农林大学合办的第2届生物质炭生产、检测与应用国际培训班于2013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浙江杭州成功举行。
潘根兴俞欣妍
关键词:生物质炭培训班
乙酰羟酸合成酶同工酶基因ilvBN、ilvGM和ilvIH的表达及对除草剂抗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乙酰羟酸合成酶(AHAS)是磺酰脲类和咪唑啉酮类等AHA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获得抗此类除草剂的AHAS突变基因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抗甲磺隆菌株Klebsiella sp.HR11和甲磺隆敏感菌株Klebsiella pneumoniae MGH 78578中分别克隆到AHAS三种同工酶基因ilvBN、ilvGM和ilvIH。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AHAS三种同工酶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差异位点主要集中在ilvBN和ilvGM的大亚基上。将2株菌的ilvBN、ilvGM和ilvIH分别构建到表达载体pET29a(+)中,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测得只有含菌株HR11 ilvBN和ilvGM的转化子细胞破碎液AHAS对各类AHAS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含菌株HR11 ilvIH和菌株MGH78578 ilvBN、ilvGM和ilvIH的转化子细胞破碎液AHAS对各类AHAS抑制剂类除草剂敏感。
沈晶晶李永丰黄星俞欣妍何健李顺鹏
关键词:除草剂抗性
生物质炭对土壤特性及葡萄幼苗植株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试验选择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中法庄园酿酒葡萄苗圃种植园区,研究施用生物质炭以及生物质炭与木醋液配施对土壤肥力和葡萄幼苗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生物质炭和木醋液配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效态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4%~68.4%、27.3%~30.2%、145.5%~192.1%和65.3%~82.5%。施用生物质炭及其与木醋液配施还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提高60.5%~89.3%,并且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施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与配施木醋液相比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其余有效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同时,施用生物质炭及其配施木醋液显著提高葡萄幼苗植株鲜重、株高、茎直径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虽未增加植株总根数及中级根(1.38~2.00 mm)根数,但显著增加粗根(〉2.00 mm)根数、细根(〈1.38 mm)根数和根容积,且生物质炭和木醋液配施葡萄细根根数比施生物质炭植株提高22.1%。因此,施用生物质炭可明显提高土壤中植物有效态养分的含量,降低容重,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葡萄幼苗植株的营养生长,而且配施木醋液对葡萄的细根发育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生物质炭在葡萄生产中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潜力。
蔺海红付琳琳李恋卿潘根兴郑金伟张旭辉郑聚锋王家芳俞欣妍
关键词:生物质炭木醋液酿酒葡萄
胶冻样芽孢杆菌与生物质炭复配及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以提高胶冻样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存活率、减缓其衰亡速率,延长存活时间,提高其对土壤难溶性钾的解钾效率为目的,利用不同种类的秸秆生物质炭与胶冻样芽孢杆菌进行复配筛选。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发现,中性小麦秸秆炭可作为胶冻样芽孢杆菌较理想的载体。当土壤培养35天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施用炭基解钾菌肥条件下较空白提高了28.53%,较小麦秸秆炭和纯菌液处理分别提高了20.75%、13.41%。纯菌液处理土壤中胶冻样芽孢杆菌的菌落数从1.1×10~9个/g土降为9.0×10~5个/g土,而炭基解钾菌肥处理则为1.4×10~7个/g土。田间施用炭基解钾菌肥能够提高番茄植株和果实中的全钾含量;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番茄V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因此,中性小麦秸秆炭与胶冻样芽孢杆菌的复配能够提高菌剂的存活率,有效促进土壤中矿物态钾的释放。
王潇敏李恋卿潘根兴张旭辉郑金伟郑聚峰刘晓雨程琨王家芳俞欣妍
关键词:生物质炭解钾土壤番茄
饲料添加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肉鸡生长、屠宰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旨在研究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100只22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670 g左右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5%和10%小麦秸秆生物质炭的基础日粮,试验期3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的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增加10.12%(P<0.05);胸肌率提高23.42%(P<0.05);添加5%和10%的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肉鸡的腹脂率分别降低31.44%和23.02%(P<0.05);试验组肉鸡的料重比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的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显著降低肉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试验组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三酰甘油含量(P<0.05),但对肉鸡血清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虽然添加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增加了单位饲料成本,但添加1%和5%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试验组每千克肉鸡增重饲料成本分别比对照组降低8%和6%。因此,饲料添加一定量的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可以减少肉鸡腹脂沉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肉鸡的屠宰性能和生产性能。
付潘潘董娟李恋卿张源淑潘根兴张旭辉郑聚锋郑金伟刘晓雨王家芳俞欣妍
关键词:屠宰性能脂质代谢肉鸡饲料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