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采油废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中可培养菌群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6种不同培养基从采油废水处理系统活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200株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分离菌株分属于5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的23个属的39个种。其中,α-变形菌纲占2.5%,β-变形菌纲占2.5%,γ-变形菌纲占49.5%,厚壁门占27.5%,放线菌门占18%。其中不动杆菌属是系统中可培养的最优势菌属。经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所分离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3.13,均匀度指数为0.85。结果显示本系统具有较丰富的系统发育、遗传和物种多样性。代表菌株石油降解效果分析表明,不动杆菌属、红球菌属、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草分支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假单胞菌属、产气单胞菌和硝酸盐还原菌属均对采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其石油降解率均在30%以上,最高可达84.8%。
- 史利荣解庆林刘利王帅李艳红
- 关键词:采油废水系统发育分析多样性
- 采油废水ABR厌氧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群落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了解采油废水ABR厌氧处理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种群,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了北海涠洲岛采油废水处理终端ABR厌氧反应池内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ABR反应池内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主要是产甲烷菌,主要来源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热袍菌门。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产甲烷菌介导的稳定的功能降解菌群。真菌主要来源于三个门类:Ascomycota、Basidiomycota和Zygomycota,对于采油废水中的组分均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 刘宇辉刘利王帅章春芳谭自航解庆林
- 关键词:采油废水折流式厌氧反应器微生物群落
- 涠洲采油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涠洲终端处理厂选用ABR+SBR联合工艺处理采油废水,该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进水ρ(COD)、ρ(石油类)分别为215~731,9~52 mg/L,系统处理后出水浓度为30~87,2~8 mg/L,去除率为83%~94%,78%~92%。废水中其余指标如S2-、SS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9%、94%和70%~90%。利用分子分析法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表明进水较出水有更高的细菌丰度,出水较进水有更高的真菌丰度。推测活性污泥中Marinobacterium、Marinobacter和Thiomicrospira是系统中采油废水主要降解细菌。此外,真菌群落分布均匀主要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兼性菌如Aspergillus、Alternaria、Fusarium、Blastobotrys及Meyerozyma在活性污泥中较为丰富,Aspergillus、Alternaria可能是潜在的降解真菌。
- 谭自航刘利刘宇辉章春芳王帅张先喆解庆林
- 关键词:采油废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真菌
- MSBR和滤布滤池组合工艺在广西藤县污水厂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广西藤县污水处理厂采用MSBR和滤布滤池的组合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BOD5、SS、TN、NH3-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0、85、128、24、14、2 mg/L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分别为21、8.3、8、10、1.2、0.43 mg/L,达到了爯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爲(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对COD、BOD5、SS、TN、NH3-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8%、90.2%、93.8%、58.3%、91.4%、78.5%.
- 李炎华解庆林欧锦铭史利荣王帅
- 关键词:污水处理MSBR滤布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