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卫东

作品数:147 被引量:82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石油与天然气...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5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驱油
  • 38篇油田
  • 38篇采油
  • 35篇油藏
  • 34篇采收率
  • 31篇微生物驱
  • 30篇微生物驱油
  • 27篇微生物
  • 26篇生物采油
  • 26篇微生物采油
  • 23篇内源微生物
  • 20篇提高采收率
  • 20篇采油技术
  • 18篇微生物采油技...
  • 17篇污水
  • 16篇胜利油田
  • 15篇油井
  • 15篇原油
  • 12篇激活剂
  • 10篇原油采收率

机构

  • 96篇中国石油化工...
  • 4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5篇中国石化胜利...
  • 20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农业部沼气科...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47篇汪卫东
  • 22篇宋永亭
  • 17篇林军章
  • 15篇李希明
  • 13篇高光军
  • 13篇王修林
  • 11篇耿雪丽
  • 10篇蒋焱
  • 9篇郭省学
  • 9篇宋智勇
  • 8篇陈勇
  • 8篇包木太
  • 8篇曹嫣镔
  • 8篇李希明
  • 8篇胡婧
  • 7篇曹功泽
  • 7篇王新
  • 7篇袁长忠
  • 6篇王静
  • 6篇徐鹏

传媒

  • 14篇油气地质与采...
  • 7篇油田化学
  • 6篇石油钻采工艺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4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2篇环境工程
  • 2篇化工环保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油气田地面工...
  • 2篇油气田环境保...
  • 2篇油气采收率技...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第二届中国石...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国外油田工程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12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化学复合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2024年
系统调研了中外近10a来在生物化学复合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进展,分别从提高洗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2方面,就采油菌体、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多糖分别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纳米颗粒等化学采油制剂间的协同作用机理,体系构建及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菌体及其代谢产物与化学采油制剂复合后,在界面张力降低、乳化分散、流度比控制和稠油降黏等方面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现场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胜利油田探索了菌体复合聚合物调剖技术及微生物脱硫保黏技术,预测提高采收率分别为9%和10.3%,大庆油田开展生物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现场应用,先导区提高采收率达到22%。生物化学复合提高采收率技术在老油田难采储量动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下一步需继续深化生物、化学体系间协同增效机理,根据油藏平面及层间、层内的差异,创新生物、化学采油体系复合及实施工艺,细化不同开发阶段、不同油藏空间的实施方案,通过油藏立体均衡开发,最大限度发挥生物与化学复合增效技术优势,满足老油田可持续开发的需求。
束青林胡婧汪卫东林军章于田田张仲平殷方好郑万刚
关键词:洗油效率波及体积
微生物采油技术与油田化学剂被引量:16
2002年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和现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前景良好。本专论叙述了微生物采油与油田化学剂之间的关系 ,共分 6个部分 :①影响微生物采油的油田化学剂简介 ;②化学剂对微生物的不良作用 ,包括对微生物呼吸作用 ,蛋白质、核酸、结构大分子合成及细胞壁功能的直接影响和通过改变环境介质渗透压、氧化还原位 ,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间接影响 ;③化学剂影响的评价 ,包括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作用持续时间 ,并考虑化学剂在地层内的变化 ;④化学剂不利影响的消除 ,包括筛选具有抗某种化学剂的菌种 ,培育具有特定性能的菌种 ,如可用于聚合物驱后油田的可降解聚合物的菌种。⑤微生物采油需要的化学剂 :碳源、氮源、磷源等 ,利用内源微生物的驱油技术。
汪卫东宋永亭陈勇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油田化学剂采油微生物微生物生长化学剂菌种选育
胜利油田水驱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规律被引量:13
2013年
根据胜利油田的油藏特点,在温度(55~91℃)、矿化度(3 000~20 000 mg/L)及渗透率((207~6 900)×10^(-3)μm^2)等油藏条件下,利用16S rDNA克隆测序技术研究了10个水驱油藏的内源微生物种群及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藏内源微生物由种类丰富的细菌和古菌组成.其中,细菌以变形杆菌门为主(其中Gammaproteobacteria数量占总菌数的41.4%,Betaproteobacter记数量占总菌数的25.0%),共计114个属;另外,古菌共计14个属.整体上涵盖了烃降解、产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产甲烷等多种驱油功能微生物,其中,石油烃降解菌Achromobacter、Arcobacter几乎分布于所有研究区块.群落结构受到油藏温度、矿化度、渗透率、水驱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高温度的油藏中古菌种类以及细菌中Thermu.s、Thermincola、Thermanaeromonas等嗜热菌含量均显著提升.其中:90℃油藏的嗜热细菌数量占总菌数的23%,并出现了极端嗜热古菌Geoglobus;矿化度10 000 mg/L以上的区块,耐盐菌数量占总菌数的30%左右,约为该矿化度以下油藏的2倍,而较高矿化度下的严格厌氧、反硝化等代谢形式未形成优势;油藏渗透率提高和水驱时间的延长会显著提高微生物多样性,种属数量增幅可达1倍以上.以上结果表明:研究的各水驱油藏普遍具有实施内源微生物驱油的生物基础;不同的油藏环境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微生物驱油的激活配方及注入工艺需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
宋智勇郝滨赵凤敏高光军汪卫东
关键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内源微生物群落分布水驱油藏胜利油田
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激活剂现场注入工艺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激活剂现场注入工艺,所述的激活剂现场注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无机营养激活剂的现场注入阶段;有机营养激活剂的现场注入阶段;循环注入阶段。本发明的工艺具有可操作、针...
汪卫东林军章曹嫣镔宋永亭曹功泽冯云谭晓明宋欣段传慧王静吴晓玲刘涛
一种采油用生物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生物酶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复合制剂组成和组分(质量百分比)如下:功能微生物发酵液1~2%;营养剂5~10%;生物酶0.5~1.0%;其余为水。所述的功能微生物发...
汪卫东冯云林军章吴晓玲郭辽原谭晓明陈琼瑶王新耿雪丽张吉星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在英国大陆再度兴起被引量:5
2005年
微生物采油技术近期在英国得到重新认识并有突破性进展, MEOR现场试验已证实了其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 并被认为是英国陆地油田后期提高采收率最有潜力的技术。本文介绍了英国MEOR的最新进展及近期研究计划, 特别是从机理方面介绍了MEOR数值模拟研究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汪卫东任洪智
关键词:MEOR提高采收率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油田
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中Geobacillus菌的激活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16S rRNA克隆文库技术分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使用不同激活剂对沾3区块油藏样品进行内源微生物激活,对激活后样品进行乳化能力、产生表面活性物质能力评价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并开展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沾3区块油藏样品中含有2%的Geobacillus,该菌是沾3区块油藏内源微生物中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发挥乳化功能的关键菌群;加入适宜的激活剂体系可以选择性激活该类细菌,使其成为优势菌;利用选择性激活Geobacillus的配方激活沾3区块油藏内源微生物,可以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10.8%。
李彩风李阳吴昕宇曹嫣镔汪卫东包木太
关键词:GEOBACILLUS乳化能力内源微生物微生物种群
一种低产低效油井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产低效油井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的筛选;试验油井酸化解堵、试验油井深部堵调;试验油井洗油效率提高;现场试验效果的评价。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针对性与可操...
汪卫东孙刚正高光军吴晓玲巴燕汪刚跃赵凤敏刘涛冯云谭晓明
一种高含水水平井微生物处理降水增油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含水水平井微生物处理降水增油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油井的筛选;硝酸盐还原菌的筛选;产生物多糖微生物的筛选;复合菌最佳配比的确定;现场注入工艺参数的确定;现场试验及...
汪卫东陈琼瑶冯云林军章孙刚正王新耿雪丽汪刚跃曹嫣镔宋永亭
用于处理含油泥砂的菌种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对从孤东油田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三株可以降解原油的细菌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的细菌能够很好地利用油泥砂中的原油作为碳源而进行生长代谢,从而达到降解原油的目的。同时,细菌还可利用油泥砂中的原油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将原油从泥砂表面剥离下来,并使其乳化、溶解在溶液中。在油泥砂处理初期加入化学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缩短处理时间,对最终处理效果没有根本影响。
耿雪丽汪卫东王新陈勇高广军
关键词:含油泥砂土壤碳源原油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