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宁

作品数:7 被引量:7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眩晕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位置性
  • 3篇位置性眩晕
  • 3篇良性阵发性位...
  • 2篇复位
  • 2篇复位治疗
  • 1篇电刺激
  • 1篇性状
  • 1篇溢液
  • 1篇针灸
  • 1篇诊疗
  • 1篇诊疗系统
  • 1篇诊治
  • 1篇乳管
  • 1篇乳管镜
  • 1篇乳管内
  • 1篇乳管内病变
  • 1篇乳头

机构

  • 7篇武警总医院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王宁
  • 5篇单希征
  • 3篇孙勍
  • 3篇陈元星
  • 2篇王恩彤
  • 2篇彭新
  • 2篇王辉兵
  • 2篇李健
  • 2篇戴静
  • 1篇高云
  • 1篇张言芝
  • 1篇龙顺波
  • 1篇徐红
  • 1篇李娜
  • 1篇任成龙
  • 1篇石丽亚
  • 1篇周玲玲

传媒

  • 3篇北京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全国耳鼻咽喉...
  • 1篇第九次全国听...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乳管镜下乳头溢液的性状与乳管内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颜色及溢液量与乳管内相应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4-05至2014-12于武警总医院门诊行乳管镜检查并行相应治疗的174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4例乳头溢液患者有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者共83例(47.7%),其中乳腺癌5例;乳管内无占位性病变者91例(52.3%)。单侧溢液、单孔溢液分别较双侧溢液、多孔溢液在乳管镜下发现乳管内占位的可能性大(P<0.05),血性溢液、淡黄色溢液较其他颜色溢液在乳管镜下发现乳管内占位的可能性大(P<0.05),血性溢液较非血性溢液提示乳腺癌可能性大(P<0.05),单侧溢液中单孔溢液和多孔溢液两者乳管内占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头溢液是乳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其中单侧溢液、单孔溢液、血性溢液、淡黄色溢液均提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单纯血性溢液是乳腺癌高危因素,单侧溢液无论单孔还是多孔都有临床意义。
王宁徐红
关键词:乳头溢液乳管镜乳管内病变
清眩醒脑颗粒联合复位治疗BPPV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清眩醒脑颗粒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BPPV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给予复位治疗加清眩醒脑颗粒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复位治疗加安慰剂口服,2组疗程均为1周。治疗后1周统计2组的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统计2组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并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3,P=0.470)。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之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试验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眩晕残障量表评分(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清眩醒脑颗粒联合复位治疗BPPV,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和躯体症状,有良好的安全性。
任成龙单希征陈元星王宁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药复位治疗
神经电刺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神经电刺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12月就诊于武警总医院眩晕病研究所6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头痛、眩晕、头晕缓解时程。结果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总有效率93.3%,实验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1.000),在头痛、眩晕、头晕缓解时程(30 min/12 h)方面实验组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88,P=0.000)。结论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有效的辅助手段。
陈元星孙勍彭新王宁任成龙单希征
关键词:神经电刺激头痛眩晕
应用SRM-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个性化方案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
目的观察SRM-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110例采用SRM-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进行个性...
彭新孙勍李娜戴静李健张言芝王宁周玲玲单希征
关键词:SRM水平半规管个性化方案
6056例住院眩晕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9
2019年
目的总结住院眩晕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12月武警总医院眩晕科住院治疗的眩晕病例,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共收治6 056例眩晕患者,其中男2 249例(37.1%),女3 807例(62.9%);年龄2~94岁,平均(53.3±13.8)岁,以50~59岁者居多(28.7%),其次为60~69岁者(23.2%)和40~49岁者(21.2%)。疾病诊断数6 325例次,其中前庭外周性眩晕4 722例次(74.7%),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2 376例次(37.6%)、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 MD)1 447例次(22.9%)、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 VN)383例次(6.1%)、突发性聋(sudden hearing loss, SHL)伴眩晕277例次(4.4%)等;前庭中枢性眩晕910例次(14.4%),包括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528例次(8.4%)等;非前庭性眩晕391例次(6.2%);无确切的疾病诊断者302例次(4.8%)。结论住院眩晕患者中女性占60%以上,50~59岁者占比最大;外周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分别占75%、14%和6%,约5%的患者未能获得确切的疾病诊断;BPPV、MD、VM、VN、SHL为5种常见的眩晕疾病,占眩晕例次的79.2%。
单希征石丽亚王恩彤孙勍张清华高云戴静王辉兵李健王宁韩晓阳
关键词:眩晕头晕临床流行病学病因学
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对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库(Pubmed),纳入关于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NSORT声明和STRICTA国际标准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2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结论针灸联合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任成龙单希征王恩彤陈元星王宁
关键词:针灸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META分析
听力学检查在眩晕诊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目的 总结分析眩晕患者听力学资料。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眩晕住院患者听力学资料:纯音测听、声导抗、(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等相关资料。结果 眩晕患者听力学检查结果显示:听...
龙顺波王辉兵张清华王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