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璐

作品数:18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水生
  • 6篇水生植物
  • 6篇格网
  • 6篇共培养
  • 4篇植物
  • 3篇定格
  • 3篇植物释放
  • 3篇晾干
  • 3篇可调式
  • 3篇苦草
  • 3篇繁殖体
  • 3篇盖度
  • 3篇高利用率
  • 3篇高温灭菌
  • 3篇沉水
  • 3篇沉水植物
  • 2篇幼苗
  • 2篇幼苗存活率
  • 2篇生物量
  • 2篇水深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刘碧云
  • 18篇吴振斌
  • 18篇张璐
  • 10篇周巧红
  • 7篇贺锋
  • 7篇葛芳杰
  • 7篇徐栋
  • 6篇武俊梅
  • 3篇张义
  • 3篇蔺庆伟
  • 2篇李霞
  • 1篇刘琪
  • 1篇程龙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原位无损伤测定沉水植物生物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无损伤测定沉水植物生物量的方法,步骤是:(1)围栏水域并设置断面;(2)沉水植物特征参数测定:利用固定在行船上的回声探测仪沿断面走航测定样方水域断面内的沉水植物高度;(3)计算SPVI:导出回声探测仪...
刘碧云彭雪吴振斌蔺庆伟张义黄素珍张璐鄢文皓
2019-2023年洪湖水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解析
2025年
在长江大保护和国际湿地保护背景下,为探究洪湖水生态环境变化特征及原因,本研究于2019-2023年间对洪湖水质、沉积物参数、沉水植物盖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开展4次野外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调查期间洪湖水体透明度(SD)逐年降低,退垸施工期间洪湖水体SD呈现从中南湖心区域向岸边递减变化特征。(2)洪湖水环境氮磷营养盐污染水平较高,水体总氮(W-TN)和氨氮浓度整体虽呈下降趋势,但水体总磷(W-TP)平均浓度从(0.06±0.04)mg/L升高至(0.19±0.06)mg/L,沉积物总磷含量升高32%,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表现出退垸期间减少、退垸后增加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上,洪湖W-TN、W-TP浓度均呈现从西北区域四湖总干渠入湖口向东南方向递减趋势。(3)洪湖水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明显,2019年4月洪湖分布有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等沉水植物,2020年10月调查结果显示敞水区沉水植物基本消失,叶绿素a平均浓度由(13.92±7.74)μg/L升高至(62.64±19.52)μg/L,并以丝状蓝藻为优势种。主成分分析显示,TN和TP始终是影响洪湖水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驱动因素,SD于2023年5月成为洪湖新增关键影响因子。上游来水氮磷营养贡献、退垸后水动力过程导致的围垸内污染物迁移以及风浪对底质的扰动是驱动洪湖水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
张潇文彭雪邓兆林葛芳杰张浩坤王宁俊方梦婕熊玙璠张璐李霞李霞吴振斌吴振斌
一种原位无损伤测定沉水植物生物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无损伤测定沉水植物生物量的方法,步骤是:(1)围栏水域并设置断面;(2)沉水植物特征参数测定:利用固定在行船上的回声探测仪沿断面走航测定样方水域断面内的沉水植物高度;(3)计算SPVI:导出回声探测仪...
刘碧云彭雪吴振斌蔺庆伟张义黄素珍张璐鄢文皓
武汉市3种类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及关键影响因子被引量:7
2023年
为揭示不同类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特点及关键影响因子,于2018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对武汉市城市(UL)、郊野型(CL)和生态保育区(EL)这3种类型共24个湖泊174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和水质参数采样调查.结果表明,3种类型湖泊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门159属365种,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最多,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5.34%、 15.89%和15.07%.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3.60×10^(6)~421.99×10^(6)cell·L^(-1),叶绿素a (Chla)变化范围为15.60~240.50μg·L^(-1),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7.71~379.79 mg·L^(-1),香浓-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9~2.86.在3种类型湖泊中,EL和UL的细胞密度、 Chla和生物量均低于CL,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则相反.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表明,3种类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Stress=0.13,R=0.048,P=0.229 8),并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夏季Chla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UL和CL的浮游植物生物量随着水体N∶P的升高而降低,而EL则相反;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水温(WT)、 pH、硝态氮(NO_(3)^(-))、电导率(EC)和氮磷比(N∶P)是显著影响武汉市3种类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性的关键因子(P<0.05).
张浩坤闵奋力崔慧荣彭雪张心怡张淑娴李竹栖葛芳杰张璐吴振斌刘碧云
关键词:水质参数生境异质性
一种缓释型杀藻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型杀藻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步骤是:A、取海藻酸钠粉末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海藻酸钠胶状溶液,并调节其pH;B、配置一定浓度的酚酸类化感物质的溶液作为核心物质;C、配制含氯化钙粉末的壳聚糖稀醋酸的混合溶...
吴振斌郑东凤刘碧云徐栋贺锋周巧红程龙张璐
一种含生物炭的苦草种子包埋基质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生物炭的苦草种子包埋基质制备方法及应用,步骤是:(1)将琼脂糖粉末溶于水中,再加入0‑50%的生物炭粉末,搅拌均匀,使生物炭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将混合液加热至95℃;(2)选择模具,将加热后的生物炭‑琼脂...
刘碧云 方梦婕 彭雪 李霞 熊玙璠张璐 张潇文 张浩坤 张熠周巧红吴振斌
信号分子介导藻类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藻类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在物质转换和能量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作为一种细胞自我调控的死亡模式,受到多种信号分子的控制。研究发现藻类细胞在遭受环境胁迫的情况下,在形态和生理上均表现出类PCD的特征,同时伴随着活性氧/一氧化氮/钙离子(ROS/NO/Ca^2+)水平的变化。研究认为, ROS/NO/Ca^2+作为信号分子介导藻细胞内的caspase-like酶活性变化,从而触发藻细胞的类程序性死亡。然而,对信号分子是如何在环境胁迫下的藻类细胞中引发类PCD仍知之甚少。文章综述了信号分子ROS/NO/Ca^2+介导藻类类PCD的研究进展以及信号分子间的级联关系,并对今后类PCD在该领域待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黄素珍张璐彭雪葛芳杰刘碧云周巧红吴振斌
关键词:藻类信号分子活性氧CA^2+
一种空间可调式的水生植物共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可调式的水生植物共培养装置,包括第一不锈钢格网、第二不锈钢格网、第三不锈钢格网、共培养玻璃缸和玻璃条,其特征在于:玻璃条用玻璃胶固定在矩形共培养玻璃缸的第一长侧面、第二长侧面上,第一不锈钢格网、第...
吴振斌张璐刘碧云周巧红徐栋武俊梅贺锋
重污染底泥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繁殖体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究重污染底泥对沉水植物繁殖体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种子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冬芽为研究对象,以轻污染底泥为对照组,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重污染底泥对两种繁殖体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轻污染底泥相比,重污染底泥对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黑藻冬芽萌发和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重污染底泥组幼苗的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高于轻污染底泥组,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比值由7.06±0.38下降至2.97±0.08。此外,苦草和黑藻幼苗受到重污染底泥胁迫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响应。苦草幼苗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减少,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1.56%、24.10%,根系活力也明显受到抑制,仅为(34.93±3.28)mg/(g·h);黑藻幼苗生理响应与苦草略有不同,其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显著增加,根系活力降低44.29%,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在轻污染组和重污染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重污染底泥对苦草种子和黑藻冬芽的萌发影响不显著,但会明显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为底泥重污染的富营养化湖泊利用繁殖体恢复沉水植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张淑娴李竹栖张浩坤李霞李霞葛芳杰葛芳杰张璐吴振斌
关键词:底泥萌发苦草黑藻
一种中间格网可组合调换式水生植物共培养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格网可组合调换式水生植物共培养装置,玻璃凸条用玻璃胶固定在矩形共培养玻璃缸的第一长侧面、第二长侧面的中间位置,共培养框架两侧的凹槽尺寸与玻璃凸条大小相匹配,共培养格网可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单面或双面覆于共...
吴振斌张璐刘碧云周巧红徐栋武俊梅贺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