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敏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篇叠层石
  • 1篇生态学
  • 1篇泥盆世
  • 1篇中泥盆世
  • 1篇中泥盆统
  • 1篇综合利用
  • 1篇孢子
  • 1篇孢子组合
  • 1篇尾矿
  • 1篇污染
  • 1篇雾迷山组
  • 1篇下泥盆统
  • 1篇龙门山
  • 1篇化石
  • 1篇化石研究
  • 1篇河谷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洛阳地震台

作者

  • 3篇黄敏
  • 1篇朱怀诚
  • 1篇蒋子堃
  • 1篇郝梓国
  • 1篇刘本培
  • 1篇苏德辰
  • 1篇孙爱萍
  • 1篇刘恋
  • 1篇刘锋
  • 1篇费红彩
  • 1篇褚智慧
  • 1篇刘志强
  • 1篇赵彦旭

传媒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古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川龙门山地区早中泥盆世孢子化石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系统研究了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桂溪组、木耳厂组、观音庙组、关山坡组以及中泥盆统金宝石组的孢子化石,共鉴定孢子41属81种,建立了三个孢子组合带,由下至上分别是:Retusotriletes rotundus—Calamospora panucea(RP)孢子组合、Synorisporites downtoensis—Verrucosisporites scurrus(DS)孢子组合、Densosporites inaequus—Grandispora inculta(Ⅱ)孢子组合。通过与研究较为详细的西欧、北美地区的经典资料,包括老红砂岩大陆、北欧、加拿大等地区,以及国内相关资料的对比,结合特征种的地层分布、重要属种的含量、孢子大小等组合特征,确定RP组合时代为Lochkovian,DS组合时代为Pragian至早Emsian,Ⅱ组合时代为Eifelian中晚期—Givetian早期。这也是首次在金宝石组中发现孢子化石并对其进行研究。另外,通过对孢子直径的统计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古植物的演化历程。
黄敏朱怀诚刘锋彭辉平
关键词:下泥盆统中泥盆统孢子组合龙门山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及建议被引量:45
2016年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对策已由消极的废物处理转向物质再回收,尾矿资源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但是,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量的尾矿积存,对矿山周边地区环境、土地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开展典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尾矿资源产业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不但可使原来资源枯竭或资源不足的矿山焕发青春,而且还能够重新成为新的资源基地,以开辟新的材料科技领域,推动科技进步,同时也可以解决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整治国土,具有巨大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尾矿的综合利用要做到国家重視、立法保障、评价先行、技术支撑、全部利用,才能真正解决尾矿污染等问题。
刘志强郝梓国刘恋费红彩黄敏
关键词:尾矿污染综合利用
北京永定河谷中新元古界雾迷山组叠层石生长控制因素探讨
2017年
北京永定河谷庄户洼剖面中新元古界雾迷山组产出大量叠层石。本文对其形态进行分析测量,获得叠层石优势生长方向的雷达图,结合雾迷山组时期古板块方位、波痕构造所指示古水流方向及当时的构造应力方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对叠层石形态生长控制因素进行综合探讨。分析表明,因雾迷山组形成时期华北板块位于赤道附近,永定河谷庄户洼剖面雾迷山组叠层石形态不受阳光控制,控制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古水流。另外,构造应力活跃所引起的古地震频发导致了软沉积物向深海滑塌也影响了叠层石的生长形态,硅质填充物在后期破坏了叠层石的形态。对叠层石形态生长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可帮助理解叠层石形态生长机理和古环境,具有重要的地球生态学意义。
黄敏苏德辰蒋子堃刘本培陆晨明赵彦旭孙爱萍褚智慧
关键词:叠层石生态学雾迷山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