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昌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岩土钻掘与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破岩
  • 4篇电脉冲
  • 3篇钻井
  • 2篇有限元
  • 2篇有限元分析
  • 2篇深水钻井
  • 2篇送料
  • 2篇自动送料
  • 2篇钻进
  • 2篇锯床
  • 2篇机床
  • 2篇教学
  • 2篇高压脉冲
  • 2篇弓锯床
  • 2篇二次开发
  • 2篇仿真
  • 2篇感器
  • 2篇VB.NET
  • 2篇参数化
  • 2篇参数化设计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河南省地质矿...
  • 2篇湖北九洲数控...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长江岩土工程...
  • 1篇中国三峡建工...
  • 1篇武汉地震科学...

作者

  • 21篇李昌平
  • 4篇段隆臣
  • 4篇饶建华
  • 4篇杨扬
  • 3篇丁腾飞
  • 2篇杨扬
  • 1篇许本冲
  • 1篇康红梅
  • 1篇孙燕
  • 1篇杨扬
  • 1篇曾石友
  • 1篇冯起赠
  • 1篇刘浩
  • 1篇梁丽
  • 1篇胡俊林
  • 1篇李志鹏
  • 1篇刘欢
  • 1篇陈浩文
  • 1篇周波
  • 1篇谭松成

传媒

  • 3篇钻探工程
  • 2篇制造业自动化
  • 2篇石油机械
  • 2篇实验室科学
  • 2篇湖南农机(学...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机床与液压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51单片机的会场人数监控仪
2011年
以单片机STC89C51为控制核心的检测装置,利用两对红外发送接收传感器分别检测进入会场和离开会场的人数,单片机通过外部中断实时检测红外传感器输入的电平信号,经过数据处理记录会场当前人数并显示在数码管上,同时可通过语音播放电路播放会场当前人数,通过串口通信将单片机中记录的人数信号传送给计算机并显示。此系统利用单片机控制,能实时检测并播报会场当前人数,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具有计算机上显示和语音播放人数等创新。
杨扬李昌平孙燕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传感器语音播放串口通信
水泥灌浆全过程物联网监测系统研究
2024年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帷幕灌浆工程量大,需采用智能灌浆全过程物联网监测系统替代常规灌浆记录仪,以规范施工操作。设计了一种包含制浆机、灌浆泵及储浆桶的水泥灌浆全过程物联网监测系统,集成智能传感器、PLC、物联网网关模块等设备,利用物联网网关云服务器数据爬取技术实现进浆及返浆流量、进浆密度、压力等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能提供触摸屏人机交互及数据存储功能,且实现了远程物联透传显示及控制。该系统已在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灌浆试验工程中付诸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实时性好,为实现全过程智能灌浆和管控奠定了基础。
周治刚丁晔黄帆谭松成李昌平
关键词:水泥灌浆智能传感器PLC控制远程监控南水北调中线
高压脉冲破岩放电回路建模及参数辨识被引量:4
2022年
高压脉冲放电破碎岩石的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存在放电时间短且破岩效果难以预测的问题。因此,建立高压脉冲破岩放电回路等效模型来描述破岩放电过程,提出基于改进的混沌灰狼优化(Gray wolf optimization,GWO)算法进行等效模型参数辨识。首先采用改进的奇异值分解算法对破碎不同岩石过程的电流进行滤波。然后通过6种标准测试函数,证明了与非线性最小二乘(Nonlinear least square,NLS)法、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和GWO算法相比,改进的混沌GWO算法具有更好的寻优性能。最后将改进的混沌GWO算法的参数辨识结果与其他四种算法进行对比,结果验证了放电回路等效模型的准确性,也证明了该算法在辨识高压脉冲破岩放电回路等效模型时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精度。同时,可求解出冲击波,从而能够分析高压脉冲破岩的动态过程。
杨扬杨扬李昌平
关键词:放电回路等效模型参数辨识
基于高压电脉冲破岩损伤模型的破岩过程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高压电脉冲破岩钻进是目前比较具有潜力和接近工业化的一种新型破岩钻进方式。已有的基于PFC2D的高压电脉冲破岩损伤模型未对破岩试验所用的岩石进行参数标定,无法保证模拟的模型与实际破岩试验的岩石力学性质一致。基于室内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试验的数据结果对天然岩石进行了参数标定,通过标定所得的微观参数建立了与高压电脉冲破岩试验尺寸一致的几何模型,并对高压电脉冲破岩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高压电脉冲破岩过程中,以产生剪切破坏为主,同时伴随着一定数量的拉张破坏。之后,利用高压电脉冲破岩试验系统进行了电脉冲破岩试验,得到了直径60 mm、深度22.5 mm的不规则破碎孔,并通过点云软件将破碎效果可视化,放电破岩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标定所得参数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标定参数建立的几何模型研究了裂隙对高压电脉冲破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的存在会降低破岩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且破碎过程中的破碎区域有向裂隙方向发展的趋势。
肖一标段隆臣李昌平康积锋李傲
变频调速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交流调速的发展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转差频率控制、矢量变换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等新的交流调速理论的诞生,使交流调速有了新的理论基础;GTR、MOSFET、IGBT等新一代的高开关频率、大功率容量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为交流调速装置奠定了物质基础;微处理器的飞速发展,使交流调速系统许多复杂的控制算法和控制方式得到完善。
刘欢杨扬李昌平
关键词:变频调速可靠性
机床直线导轨的单元化及发展被引量:3
2017年
导轨副是机床系统的重要组件,其质量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运行效率和运动平稳性的直接因素。机床制造的专业化、机床结构的模块化都促进着机床导轨的独立化和单元化。介绍了机床直线导轨脱离机床床身形成独立单元体的过程,列出了3种典型的导轨单元,分别介绍了其结构特点及应用场合,总结了目前导轨单元的研究情况,并对机床直线导轨单元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徐许林杨双双饶建华李昌平
关键词:磁悬浮静压
无隔水管闭式循环钻井液举升泵动力学仿真分析
2025年
深水无隔水管闭式循环钻井液举升泵(简称举升泵)采用中置悬挂方式安装,其启动和运转时均会对上下两端连接的钻井液返回管线产生反扭矩和振动,影响举升泵及返回管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此,对举升泵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建立了多级举升泵流道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对单级泵的反扭矩进行理论计算,并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多级举升泵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了举升泵运行过程中的反扭矩、振动及轴向力与泵运转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大,举升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反扭矩及轴向力增大、转子振幅先增大后减小,并得出了实时和额定功率下举升泵的反扭矩、轴向力和振动。研究结论可为举升泵及连接的返回管线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指导,提高深海钻井效率和安全性。
秦如雷陈浩文许本冲李昌平梁楠
关键词:深水钻井
自动送料锯切装置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带锯床、弓锯床下料时需手动夹紧、测量工件长度并需专人看守等问题,在原有弓锯床的基础上,采用PLC、触摸屏、步进电机等组成了自动送料锯切装置控制系统,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PLC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和触摸屏界面设计。该装置实现了手动/自动夹紧、定长送料、自动锯切等控制功能,提高了锯切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满足可靠性及使用性要求。
李昌平段修栋丁腾飞黄云浩
关键词:弓锯床PLC气动控制自动控制
某弓锯床的自动送料装置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某弓锯床下料效率低、下料精度差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弓锯床的自动送料装置,该装置能实现气动夹紧工件、轧辊支撑工件及步进电动机自动输送工件的功能。对其进行了整体结构设计,关键零/部件选型计算。通过对水平夹紧机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进一步来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最终做出实物样机。经过调试,自动送料装置的送料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对废旧设备进行改造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意义。
丁腾飞周波李昌平王嘉伟
关键词:弓锯床自动送料有限元分析
复杂装配体虚实结合实验教学系统开发与实践
2023年
以航空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开发了航空发动机虚拟实验系统和航空发动机3D打印实验平台。通过航空发动机三维展示模型优化及基于Virtools开发的航空发动机虚拟系统,实现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整体运行的三维漫游展示、零部件的功能介绍、虚拟操作、虚拟运动仿真等虚拟交互功能。结合3D打印技术研制的航空发动机3D打印实验平台,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模型的实体模型展示、装配体零件的拆装等。通过本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航空发动机结构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对CAD/CAM及制造装配技术的理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李昌平高嘉伟贺鑫
关键词:虚拟实验虚实结合航空发动机3D打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