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时光

作品数:10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自贡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果酒
  • 7篇发酵
  • 4篇桑椹
  • 4篇桑椹果酒
  • 4篇桃果
  • 4篇猕猴桃
  • 4篇猕猴桃果
  • 4篇猕猴桃果酒
  • 4篇风味
  • 3篇发酵过程
  • 3篇风味物质
  • 2篇香气
  • 2篇香气成分
  • 2篇挥发
  • 2篇挥发酸
  • 2篇发酵条件
  • 1篇低产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 1篇多酚

机构

  • 10篇四川理工学院
  • 5篇四川化工职业...
  • 4篇川北医学院

作者

  • 10篇左勇
  • 10篇张鑫
  • 10篇孙时光
  • 9篇张晶
  • 4篇黄丹丹
  • 1篇叶碧霞
  • 1篇翟娇娇

传媒

  • 6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椹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6
2018年
为揭示桑椹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糖度150 g/L、柠檬酸添加量1 g/L、温度26℃、酵母接种量2 g/L条件下,对不同发酵阶段桑椹果酒p H、总酸、挥发酸、酒精度、总糖、干浸出物、有机酸和感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发酵过程中,p H先下降后上升,总酸先升高后降低,挥发酸、酒精度、干浸出物逐渐升高,总糖逐渐下降,发酵6 d时,理化指标趋于稳定。发酵结束后,理化指标分别为:p H4.22、总酸4.31 g/L、挥发酸0.72 g/L、酒精度7.22%vol、干浸出物20.15 g/L、总糖1.55 g/L;有机酸含量中,酒石酸、乳酸、柠檬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184、2.303、1.115 g/L;通过感官评价,发酵6 d后,桑椹果酒感官达到最佳,主发酵结束。
张晶左勇谢光杰黄丹丹孙时光张鑫秦世蓉何颂捷
关键词:桑椹果酒酒精度挥发酸有机酸
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色泽变化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通过测定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呈色物质叶绿素以及易引起色泽变化的酶类活性和酚酸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并与色泽参数的相关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影响色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由于各因素的影响色泽变化极其明显,其中,色差值与叶绿素、多酚氧化酶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35和-0.929,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色泽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叶绿素降解和酶促褐变。
张鑫郭雨婷孙时光何颂捷秦世蓉左勇
关键词:猕猴桃果酒色泽酶促褐变
发酵条件对猕猴桃果酒中多酚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本文主要研究猕猴桃果酒发酵对多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多酚含量为响应值,以菌种接种量、SO2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响应因素,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0.2 g·L^(-1)、SO2添加量104.8 mg·L^(-1)、发酵温度21.4℃、发酵时间7.6 d,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可达471.2 mg·L^(-1),较好地保留了猕猴桃果酒中多酚成分。
张晶左勇谢光杰张鑫孙时光翟娇娇
关键词:猕猴桃果酒多酚发酵条件
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探究桑椹果酒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情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HS-GC-MS)研究桑椹果酒不同发酵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情况,并对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从不同发酵阶段桑椹果酒中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11种,酯类6种,烷烃类4种,醛类2种,烯烃类3种,酮类1种,其他化合物类8种,经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发酵第6 d的桑椹果酒风味最佳。
张晶左勇黄丹丹张鑫孙时光
关键词:桑椹果酒风味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猕猴桃果酒风味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8年
猕猴桃果酒中的风味物质主要受猕猴桃品种、成熟度、酵母选择、发酵条件及陈酿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关系决定着猕猴桃果酒的品质以及风味的协调性及典型性。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猕猴桃果酒的研究现状,从猕猴桃果酒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作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并对猕猴桃果酒风味物质的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张鑫左勇张晶孙时光何颂捷秦世蓉邵良伟
关键词:猕猴桃果酒风味物质影响因素
一株低产高级醇桑椹果酒酵母的分离、鉴定被引量:7
2019年
以桑椹为分离源,从其自然发酵醪液中分离得到35株酵母菌,采用杜氏小管发酵法初筛,产乙醇能力复筛,耐乙醇和SO_2能力三级筛选,再与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的发酵性能和高级醇产生量进行比较,得到1株发酵性能优良且高级醇产生量低的桑椹果酒酵母—S-2。对S-2菌种进行的研究表明,该菌在12 h开始产气,48 h后产生的气体充满杜氏小管,在14%乙醇和120 mg/L SO_2的胁迫下仍有较好的发酵表现,该菌在正常情况下发酵产生的乙醇含量高达10.56%,且高级醇产生量为312.41 mg/L。采用18S rDNA对其进行序列鉴定,确定其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同源性最高,相似度达到100%。该菌完全可以取代葡萄酒酵母专门用于桑椹果酒的发酵。
孙时光左勇张晶黄丹丹张鑫秦世蓉何颂捷
关键词:桑椹果酒酵母菌高级醇
酱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及功效被引量:47
2017年
酱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口感和有益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文结合目前国内外酱香型白酒的研究情况,论述了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主体香成分和功能因子的研究现状,对酱香型白酒的保健功效及功能因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展望。
孙时光左勇张晶张鑫何颂捷秦世蓉邵良伟
关键词: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保健功效
复合菌发酵对野生猕猴桃果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本文主要研究复合菌发酵对野生猕猴桃果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考察了发酵温度、SO2添加量、糖度及酵母菌复合比例对果酒质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26℃,SO2添加量80 mg/L,糖度210 g/L,安琪酵母与酵母菌TP6复合比为2∶1,在此条件下酒精度可达10.6%vol,酒体风味理想。采用复合菌和安琪酵母发酵的果酒,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鉴定,分别检测到35、24种化合物,并以醇类、酯类为主。
张晶左勇谢光杰张鑫孙时光瞿娇娇
关键词:猕猴桃果酒复合菌发酵香气成分
发酵条件对桑椹果酒中挥发酸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本文主要研究发酵条件对桑椹果酒挥发酸的影响。分别考察了温度、p H、糖度、酵母接种量等单因素对桑椹果酒挥发酸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糖度180 g/L、温度28℃、p H4.25、酵母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挥发酸含量为1.32 g/L,酒精度10.5%vol,综合评分为0.93。桑椹酒样经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GC-MS)-质谱鉴定,共检测到29种化合物,并以醇类、酯类为主。通过优化桑椹果酒发酵工艺条件,可有效降低果酒中挥发酸含量。
张晶左勇谢光杰黄丹丹张鑫孙时光
关键词:桑椹果酒发酵条件香气成分挥发酸
甜面酱保温发酵过程中酱醪的理化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对甜面酱保温发酵过程中的水分、总酸、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等反映发酵状况的相应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发酵过程中催化原料水解的相关酶系的活力情况。结果表明:在保温发酵过程中,酱醪的水分、pH值及酶活力逐渐下降,总酸、还原糖及氨基酸态氮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保温发酵0~20天,酱醪中还原糖与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由18.75%,0.22%快速上升到25.65%,0.37%;20~40天,两种含量分别缓慢上升至27.3%,0.39%;40天以后,两种含量基本维持稳定。原料中淀粉及蛋白质得到较大程度的降解时间为保温发酵20~40天,保温40天后可进入晒露阶段发酵。
张晶叶碧霞左勇谢光杰张鑫孙时光
关键词:甜面酱保温发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